-
向宽虎:中国发展至今,简单的行政概念已不足以理解城乡与人口
最后更新: 2024-05-08 21:44:28观察者网:也就是说,“制造业景气先行指数”其实是同时反映了制造业与服务业劳动力的相互联动。那除此之外,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判断制造业行业本身的一些现状?
向宽虎:对的。我们现在观察的数据,主要反映订单情况。因为劳动供给这件事,在短期内其实是稳定的,当然长期来看可能会因为人口红利减弱、老龄化等等因素而发生变化。这样一个群体,每年都要从老家出来到城市打工,而且这种流动有比较明确的季节性,春节的时候在家待一个月,等到过了正月十五,开始大规模返城找工作,一般就是这样一个相对固定的流程。这时候工价基本由需求方决定,需求方指的是工厂,外贸订单到底有没有、有多少,如果订单多、用工需求高,工价就会上涨,招聘人数也会增加,但反之没有订单或订单比较少,工价就会下跌,招聘人数也会下降。
所以,我们想通过工价的变动来先行反映制造业的情况。为什么是先行?因为对于订单的情况,企业本身没有披露义务,即便是上市公司,它也不需要披露自己有多少订单;那么什么时候能够反映出来?订单生产完了,走海关出货,就会产生记录,等月度或季度统计数据公布时,我们能了解到信息;或是对上市公司来讲,每个季度的财报里面会有所反应,比如交了货、还没有货款进入,那就是应收款,如果已经拿到钱了,就是现金流入。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滞后的。
当生产商在拿到订单之后,马上开始反映的信息其实是用工规模,比如这批订单三个月要交付,企业马上就会根据实际情况把人招到位,而且还要估算第一批招的人在三个月里面会不会陆续离职,就要再补一点。所以,企业首次招的人数肯定是奔着三个月要完成订单的动力去招的。而且,这个用工数据比原材料数据更能直接反映订单情况。因为原材料可能还要考虑库存的仓储成本,不会一次性准备到位,如果供应链比较稳定的话,企业在三个月里面维持进货和出口的平衡就行,不会一次性把货全囤在仓库。
所以,我觉得“制造业景气先行指数”在更加先行地反映宏观经济的情况是比较有优势的。
用工数量指数是合成总指数的构成之一,其在总指数中的权重为0.4。截至2023年5月,用工数量指数的具体数值以及五档的划分情况如图3所示。5月份用工数量指数为63.5,4月数值为57.2。受2022年疫情导致的低基数效应连续影响,5月份用工数量指数延续前三月的回升走势,并从“乐观”区间跨越至“极乐观”区间。同比基数用2020和2021年同期平均后,5月份用工数量指数和综合指数分别变为47.4(正常)和37.3 。作者供图
观察者网:现在通过对这个指数的分析,在反应宏观经济层面、甚至指导政策的制定、调整、落实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
向宽虎:我分两个方面来回答,第一就是它到底和哪些宏观指标相关。我们检验了一下月度的宏观指标,主要看两三个东西。一是就业,现在国家统计局会公布每个月的调查失业率,像最近公布的4月份青年调查失业率达到20.4%,引起很大反响,其实去年我们做过一个对照,就是把计算出来的制造业景气先行指数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就业数据做对照分析,发现这个指数和失业率、尤其是16-24岁青年的失业率呈同步反向变化,也就是说经济越景气失业率越低,两者的同步率非常高。
这样一来,我们计算的指数有一个优势,虽然是每个月月底计算,但事实上你想看的话,月中就能基本看到,每天的数据都会更新在平台上;当然数据不能做到完全实时,因为工厂的招工订单可能会在当天晚上录入平台,第二天看到前一天的情况。
但比较好的是,这个指数和失业数据同步反向变化,同时和进口数据同步同向变化。我们国家的整体进口,和加工贸易原材料、尤其是机电行业的进口相关性很高,机电行业的总进口量占比较高;出口的反映可能相对滞后一点,这个不难理解,因为生产是有周期的,工厂拿到订单到交付需要时间。关于制造业景气先行指数和出口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在继续探索,想分析得更具体一些。
除此之外,我们还想对标的是PMI采购经理人指数,这个指数是跟制造业直接相关的,但这两个指数存在差异,PMI指数是环比,制造业景气先行指数是同比;PMI是通过采购经理人汇总出来的,相对有主观性,我们这个指数源于真实发生的招聘数据,是企业真实的业务数据。
就目前来看,制造业景气先行指数反映的情况还是比较客观的。而且对照之下,其他的宏观指标,在市场活动里面,对于微观个体的决策、投资者的决策来讲,可能没那么直接,比如投行券商会更看重进出口数据、社融、M2这些指标。
观察者网:正好您提到了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数据,想岔开问一下,从指数和调查数据同频变化的角度来看,是否意味着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在就业市场里面主要在从事一些灵活用工的行业?
向宽虎:严格来说,是外来人口中的年轻人主要聚集在这些行业,或者说主要是灵活就业形态。再年纪大一些的人,不是说他们的工作更稳定了,而是一部分制造业工厂超过一定年龄的人是不招的,所以现在流水线工人的年龄是越来越低,以前可能40左右,接着降到35,还再往下降。
这一方面是因为流水线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对工人的反应能力、注意力要求也会提升,比如有的工人四十几岁稍微有点老花,就没法操作精细活了;另一方面,经历去年疫情之后,经济形势不是太好,订单情况也不是很景气,所以工厂更挑人,既然需求降低了,就变成买方市场,可以有很大的空间去挑。但像2021年的时候,市场上劳动力需求非常旺盛,订单都来不及做。
2023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录得5.2%,较3月下降0.1个百分点,为2022年以来最低水平。分年龄段看,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2%,较3月下降0.1个百分点;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录得20.4%,较3月提高0.8个百分点,超过2022年7月的19.9%,创2018年有统计以来最高。
观察者网:不过这个数据分析倒是提醒我们,当前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复杂性,一方面这部分人并不完全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重叠,可能更多体现了流动青年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另一方面灵活就业之下,传统的统计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失真”,这样理解是否可以?
向宽虎:是的。反映经济景气与否,我们现在调研的这些行业具有代表性,它们可以说是直接生产部门,和别的经济部门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但反映的不是同一拨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能会受其影响,但直接反映的不是高校毕业生的情况。
根据七普数据,16-24岁年龄段青年,剔除在校生后,大学生仅占三分之一,其余为高中及以下学历,因此这个年龄段更多体现了青年农民工就业问题。
图片来源见水印
观察者网:最近几年,我们国内制造业话题非常关注,尤其是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之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但与此同时,也正是在国际地缘政治、大流行病等背景下,出现了制造部门迁出中国的现象或呼声,不知这些情况能否在这个指数中有所体现?如果有的话,是否跟我们日常认为的去东南亚、南亚或是转向中国内地的趋势相符?
向宽虎:首先,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严格说来从2018年就开始了,比如我们调研时碰到的企业工业富联,他们做苹果产业链,上游企业就会要求他们做一些分散化工作,不能全部放在中国。因为中美贸易战开始后,企业担心万一双方关系比较紧张的时候,会影响进出货,耽误产品的最终交付。
这相当于做一个备份,但这种备份对工厂来说也很难,因为中国的生产能力很强,劳动力素质比较高,整个东南亚地区和中国比较接近的只有越南——劳动力素质、营商环境相对好一些,但越南的体量非常有限。当很多工厂这样做的时候,其实越南当地的劳动力很快就不够用了,于是成本又一步步上来了。所以,这些工厂其实并不能把这里当成主要生产基地,只是说万一中国市场出现一些摩擦,我可以保证自己的供应能力不会被直接掐断。
现在这个过程已经持续动起来了,过去国内的一些制造工厂其实是不太愿意动的,虽然最终的大客户有这样的要求,但是工厂意愿不高。但是我们在最近的调研中,部分企业有提到,去年郑州富士康事件,确实使得这个过程加速了。对于地方政府比较随意的管控,这些企业是有点担忧的。但今年我们国内已完全恢复常态,各地运营管控逐步正常化,如果把政策环境稳定性的信心给挽回来的话,其实这些企业也不愿意出去。
所以,我们对这个事情不用太过悲观。对于这些下游企业、国际大客户,像苹果这些,他们确实有这样的需求,因为他们也要规避美国等外国政府对华政策的突然变动,从而导致供应链断裂无法生产的情况。只要我们国内营商环境足够好,政策稳定性足够强,尽快消除过去一段时间的负面影响,这类事情就不用太担心。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终端BG CEO
2024-05-01 08:53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38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9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49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1“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93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