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奇安信总裁吴云坤:信息化和安全一体两翼,以内生安全框架构建安全体系
最后更新: 2021-07-13 08:33:39第二,在房屋建设完成后,家电都会用了吗?简单的产品可以使用,复杂的就需要有人运行,这其中运行的事很多人也不愿意干,运行过程中网络安全产品和信息化融合以后的工作也没人干,所以我们在第二阶段,把这个事情做起来了。
第三,规划有开头结尾,中间需要有建设。比如说建一栋大楼有1000种材料,有的供应商说什么都能干,其实不是,要做自己专长的事。你看砖头公司已经干了20年,我们如果再干,那不就是把砖头的价格再压低一点吗?后来我们发现新型材料没人干,我们就去干这个。
所谓新材料就是创新赛道的产品。去年7月,奇安信在科创板上市,新赛道产品占主营收入60%以上,而产品增速达到60~80%。我们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其他都让别人去做,我们可以投资,甚至可以去做生态。
所以我们做的三件事第一是把规划做好,第二把运行做好,第三,做擅长的事情,尤其是新信息化设施相关的安全产品,这是我们整体的一个思路。
观察者网:您刚才提到奇安信是在做一个大框架的事情,这个框架是不是就是内生安全框架?(观察者网注:奇安信提出的内生安全理念,是指将网络安全能力与信息化环境融合内生,而不再是外挂和局部的,从而在数字化环境的内部,获得无处不在的“免疫力”。)
吴云坤 :内生安全框架其实是一个思想方法论,帮助形成规划。
5G时代数字城市内生安全系统概念
观察者网:目前这个方法论推广情况是怎样的?
吴云坤:真正做规划的主要是在政府部委和央企。截止今年4月,我们和超过100多家央企合作,除了安全规划,都涉及到5年左右的十四五规划。
这里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点,涉及到数字城市、央企和政府核心部位。
第一,城市做数字城市规划,那么信息化该怎么发展、安全怎么发展?
第二个,央企数字化转型是个大的方向,信息化和安全又该怎么做?
第三点其实是来自于一些部委政府,它要求一网通办,不能让老百姓跑腿。所以在部委层级上是需要解决治理能力,还有政府的办事效率。
观察者网:最近像滴滴、满帮集团、boss直聘都受到网络安全审查,像这种互联网企业的一个出境数据安全,您怎么考虑?对他们有没有一些建议?
吴云坤:目前在数据安全上有两大内容,一个是个人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法》在今年9月1号正式施行,然后还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像《网络安全法》《国家安全法》和《网络安全审查制度》,所以这时候是构成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从法律上要求所有的运营主体,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也包括政府等等。
那中国现在碰到的问题是因为在互联网野蛮成长期,面临无法可依的状态,所以企业们都尽量收集信息然后做数据训练。
我觉得目前碰到的问题是必然产生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企业的无序扩张,最后导致公民个人隐私信息以及涉及到政府的数据泄露,就比较麻烦。
例如这时候像国家安全数据、企业内部数据、社会数据、个人隐私数据,可能分布在不同的运营主体,可能是来自于像滴滴这样的企业,也可能是来自于人社部,也可能来自于一个运营商,如果没有法律规范限制的话,主体责任都不清楚,而对标美国和欧洲其实在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这四部分数据如果跨境流动的话,就引起国家安全问题了,在国内保护的可能是个人、企业和社会数据,但是出境就涉及到国家安全,涉及到国与国对抗,这里面有很多比较复杂的像情报、网络战,还有包括这里面的窃密,这些数据基础其实都是跟国民数据相关的。
所以跨境流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治理方向,但核心点不仅仅是为了治理跨境流动,就算不跨境也要治理,它是必然趋势。
观察者网:对于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企业,他们应该怎么做?在美国上市需要披露非常多的核心数据。
吴云坤:每个国家的法律都非常重要,但是首先如果经营主体在中国,你要遵守中国法律。其次这些数据实际上是中国人的数据,所以这是我觉得这是第一要求。
第二如果说由于法律影响上市,像我们很多客户是和敏感、涉密相关的,就需要重新规划上市路径,企业一开始就得想清楚这件事情。
比如美国对我们芯片进行制裁,你到那时候该砍就得砍,该断就得断,否则就是触犯法律。
所以我觉得在法律面前经济利益是第二位的,法律是第一位的,我认为这些企业必须重新规划上市路径,或者找到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法律都能遵从的点才行。
观察者网: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人工智能,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发展情况,现在处于哪个阶段了,那么下一个阶段可能会重点突破哪些方面?
吴云坤:现在人工智能分三个方面,第一人工智能是否能帮助安全,第二人工智能如何去保护人工智能安全,第三个方面,黑客会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来对抗网络安全,该如何反击。
第一个,人工智能是否能帮助安全。其实人工智能和安全结合得很早,在10年前就已经在做了,应用在安全检测、防御体系、病毒训练上,所以我觉得这完全不是个新话题。
我觉得人工智能是一个单体技术,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才是商业主体,人工智能不是,比如杀毒用到了人工智能技术,但是杀毒软件才是市场销售主体,现在我看到很多公司把人工智能单独提出来,在这件事上不能过度夸大,人工智能其实能干的事不多,但是它确实能极大地提高效率。
第二个是如何保护人工智能,保护人工智能的核心点是保护数据和应用。因为人工智能根本上是算法加数据,所以这时候保护人工智能的核心点并不是保护人工智能,而是数据应用算法的一个组合,所以这时候要回归到一个点,怎么保护数据、怎么保护应用。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其实是安全思想的转变。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弘毅 
-
中国企业出海晚、风险意识薄弱,如何避免被制裁?
2021-07-13 07:47 -
机器会猜想吗?商汤56亿元造“AI对撞机”
2021-07-12 22:37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张近东辞任苏宁董事长,提名其子张康阳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2021-07-12 19:22 大公司 -
破发潮下,中骏商管高估值由何而来
2021-07-12 15:59 中国房市 -
海南楼事:初代“闯海人”,有人深陷囹圄、有人成为首富
2021-07-12 15:15 中国房市 -
投融资周报 | 和府捞面8亿融资创面馆纪录 中信科移动获超36亿融资
2021-07-12 11:32 大公司 -
大公司早报 | 亚马逊中国卖家遭大规模封号 阿里系APP取消开屏广告
2021-07-12 09:12 大公司 -
认知不一、标准不一,人工智能可信研究如何推进?
2021-07-11 16:28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阿里云首次发布产业智能核心技术体系
2021-07-11 16:27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世界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在中国”
2021-07-11 09:26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蚂蚁集团蒋国飞:将全面推进“区块链+X”融合技术
2021-07-10 17:50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老年人不会手机打车、扫码支付?看上海适老化怎么做
2021-07-10 17:47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AI“换脸术”,怎么防?
2021-07-10 16: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未来10-20年人才争夺战,企业如何拔得头筹?
2021-07-10 15:31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中国智能制造,“一米宽百米深”将是趋势
2021-07-10 13:35 大公司 -
世茂股份回复上交所:非全资项目利润上升导致少数股东损益大增
2021-07-10 10:46 中国房市 -
腾讯云副总裁:与国家天文台合作探寻脉冲星的效率远高于世界其他机构
2021-07-09 23:38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打造高效短途配送网络,美团展示90%自研无人机
2021-07-09 22:51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腾讯将投资450亿建设长三角最大人工智能数据枢纽
2021-07-09 21:03 大公司 -
腾讯“零点巡航”,要彻底阻止孩子半夜打游戏?
2021-07-09 19:14
相关推荐 -
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30“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41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39“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95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