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荣出征,铩羽归来,中概股在美国经历了什么?
关键字: 中概股阿里巴巴美国上市中概股回国奇虎360罗思义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BABA。截至当天收盘,阿里巴巴股价暴涨25.89美元报93.89美元,较发行价68美元上涨38.07%,市值达 2314.39亿美元,超越Facebook成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2014年11月10日,阿里每股冲至120美元的高价,此后便一路下跌,于2015年9月28日跌至冰点,当日收于57.2美元,并且此后再没有涨回到发行当天收盘的价格。进入2016年后,阿里的股价依然没有什么起色,一直都在低位徘徊,2016年2月16日的收盘价仅为61.28美元。
面对这样的窘境,阿里的决策机构和经营团队也不会坐视不管。
今年的5月17日,马云在美国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密谈”。此次会谈的内容至今没有被披露,坊间揣测这也是阿里的政治公关动作之一。
自2014年9月19日在美国上市以来,阿里巴巴的股价走势。
那么,为什么美国投资者、国际做空机构以及SEC等监管机构都对中概股或者中国企业怀有这么大的成见呢?
观察者网特约作者罗思义早在2014年就发现了其中端倪。
2014年,罗思义曾发表文章称,中国的很多重要企业和关键公司都在境外上市,世界三大经济体中只有中国是这样。
他当时就预测,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的过程会像坐过山车一样,刚上市的时候往上冲,到了最高点后就会立即掉头向下,一泻千里。
这样的状况是由在美国上市的诸多风险导致的。但这样的风险可控吗?
答案是不可控。所以罗思义认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其实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确实,中国企业在美国刚刚上市的时候都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但这并不可能持久。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至今都没有完全复苏。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西方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不断,海外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不绝于耳,中概股在美国估值过低或者被恶意做空,再所难免。
当然,除了受政治大背景及意识形态的影响,美国民间企业也对中国企业也想方设法严防死守。
2014年,包括百思买、家得宝、杰西潘尼等在内的美国当地的零售商曾向美国国会议员控告,称阿里巴巴的存在会“消灭”当地的零售商,而且要求通过立法向网购的买方和卖方征税。
事实上,阿里巴巴对美国零售业的冲击微不足道,美国市场的真正巨头其实是亚马逊。
在罗思义看来,官方和民间对阿里巴巴的施压是一次演习,美国针对的不是阿里巴巴这一家公司,而是所有的中国重要企业。这一点从华为和中兴在美国市场的消沉也可以看出来。
笔者在奇虎360完成后再次联系到了罗思义,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他还提到了中概股在海外的经济安全问题。他说:
“中企境外上市意味着,中国企业所有的秘密、资料、信息、数据都要通报给境外政府,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了,这背后还有着深厚的政治考量。目前中美关系还处在一个比较平稳的阶段,然而,中美关系一旦恶化,这样的情形对中国来说,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美国完全可以把这些重要公司当做“人质”来威胁中国,与中国谈条件。”
比如,阿里目前的经营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网络购物了,涉及金融领域的支付宝,涉及数据行业的阿里云,对中国来说都非常的关键,如果美国控制住阿里,便可以借此打通中国的金融行业直至经济命脉,并依靠从阿里云中获得的信息数据,掌握包括政府在内的中国重要信息。
所以,中概股被整体低估,纷纷回国,或许对中国而言,会因祸得福。
(文/观察者网 吴娅坤)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aijing,分享中国经济崛起背后的好故事。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吴娅坤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