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荣出征,铩羽归来,中概股在美国经历了什么?
关键字: 中概股阿里巴巴美国上市中概股回国奇虎360罗思义而奇虎360也采取了相似的股权模式。据2013年年底披露的消息,周鸿祎持股17%,拥有37.1%的投票权。
第四,早期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例如百度、盛大等,都因为互联网行业在美国兴盛而获得很高的估值,赚得盆满钵满。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之下,互联网企业纷纷选择依循前人的道路,趋之若鹜奔向美国也是当时的一种趋势。
在美国证券交易市场集中了上述诸多利好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历了特别的困难,中概股也应该不会纷纷从美国退市,转而回国谋求在A股借壳上市的。
更何况,中概股们的业绩也都不差。
根据当时最新发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季报,360旗下PC和手机产品的月活跃用户总计超过12亿;2014年营业收入这和人民币超过86亿元,净利润超过21亿元。2014年总资产达到206亿元,现金超过100亿元,财务总体非常健康。
但是,随便搜索一下2014年到2015年关于奇虎360的业绩,跳出来的新闻都是“奇虎360发布漂亮业绩单后股价不涨反跌”。
360的困境:财报越好看股价越低
这一点不仅媒体关注到了,奇虎360的管理团队更是心中愤懑。
周鸿祎在向员工宣布私有化的内部信中说:“我们当中的很多人认为,360目前80亿美元的市值,并未充分体现360的公司价值。”
对于这样的情况,奇虎360不是独一家,基本上所有中概股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例如,在2015年的“双十一”中,淘宝一天的成交额达到了920亿人民币,但阿里巴巴的股价没涨反而还下跌了2%。
2015年“双十一”附近的阿里巴巴股价走势
那么,中概股在美国究竟经历了什么?
中概股在美国“过得不好”,主要表现在估值偏低、股价低迷、遭遇诚信危机、遭国际做空机构阻击、因中美会计监管制度不同被SEC等机构为难。
对于中概股的这些难处,我们展开来说。
首先,中企境外上市先天就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弱点,这使得投资者很难关注到优秀的中国企业,更热衷于购买他们熟知的美国本土股票。也是因为不了解,所以投资者就算购买中概股股票,也只愿意支付低于发行股票的平均价格,导致了中概股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此外,据《上海证券报》记者施昊统计发现,中美会计监管制度的差异,也导致了中概股的财务报告不能按照要求披露的比例、财务重述的比例、财务总监辞职或被解雇的比例、审计师变更的比例、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比例、违反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公司。
上述两点原因,再加上一些偶发的财务造假现象,很容易就引来了不怀好意的国际做空机构。
对于国际做空机构来说,从研究到发报告,再到做空那些存在欺诈行为的中国赴美上市企业,这已经成为一套能盈利的模式。
2011年2月4日,一家名为浑水(Muddy Waters)的美国研究机构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高速频道”的研究报告,质疑该公司蓄意夸大盈利能力,并指出其向工商局提交的盈利数据与向美国证监会递交的财务报告数据严重不符的事实,并对中国高速频道给出“强力卖出”评级,目标价为5.28美元,同时声明将直接参与做空这只涉嫌“造假”的股票。
当“浑水”的这篇研报出台后,“中国高速频道”的股价在研报发布当日便暴跌33.23%,报收于11.09美元。此前一周, 这只中国概念股刚刚升至上市三年来的历史最高价——23.97美元/ 股。2011年5月19日,中国高速传媒公告宣布接到纳斯达克摘牌通知书,股票转至粉单市场恢复交易。
在本轮中概股危机中,截至2011年11月,被长期停牌和已经退市的中概企业总数达46家。其中,29家被勒令退市,9家通过私有化退市,1家主动退回OTCBB场外市场交易,1家因申请破产而退市,另有6家企业的股票被停牌。截止到2012年3月19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263只股票,有45只跌到了1美元以下,约占17%的比例,157只股价跌到了5美元以下,占据60%的比例,仅有61只股价在10美元以上,大约是23.2%。
自此,机构做空中概股的盈利模式也浮出水面:研究-做空-发布报告-股价下跌-集体诉讼-股价再次下跌-获利。
这并不是“浑水”第一次打击中概股,早在2010年,“浑水”就用同样的手法搞垮了东方纸业和绿诺科技。
对中概股的做空浪潮中,大多优质企业被无辜错杀。
错杀容易,自证清白难。
恒大地产、新东方等公司面对做空机构的猎杀,通过股东与高管回购股票、联合PE/VC回购股票、联合券商投行(上调投资评级)及著名审计单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再审计)等第三方势力、法律上诉等手段,稳住了股价。
但即便如此,偶发的财务造假还是使得美国的投资者对中概股整体的不信任程度加深,普遍认为购买中概股比购买其他股票具有更高的风险,从而使中概股整体估值水平大大低于美国本土股票及在美上市的欧洲股票。
如果说,是财务困境,让中概股引来了穷凶极恶的国际做空机构,那么,SEC等美国监管机构的施压,可能成为了中概股不甚其烦心生退意的最后一根稻草。
早在2010年,SEC就曾根据浑水等国际做空机构发布的报告,大规模地对中企展开财务造假的调查,误伤了很多中国企业,包括上文提到的恒大地产和新东方等。
2012年,SEC又拿为中企提供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在华国际会计事务所开刀,包括德勤、安永、普华永道、毕马威和大华。诉因是:“这5家公司违反了美国《证券交易法》及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中针对国外公共审计机构的规定,未按要求向SEC对中国公司涉嫌欺诈美国投资者的调查提供审计资料及相关文件。”
2013年,SEC还因中国公司审计问题向两家美国本土的会计事务所发出了禁业通知。
2014年,根据SEC的裁决,一家国际著名审计公司的中国分公司因向中国企业出具了不合格的财务报告而被停牌6个月。
2015年,SEC又开始着手调查科技公司估值泡沫,重点把矛头指向中国企业。
除了SEC,在2012年调查摩根大通巨亏时,FBI也加入了着重调查中国企业的行列……
此外,VIE结构中协议控制引发风险、反向收购借壳上市落入陷阱,以及风险巨大的对赌协议中出现瑕疵等技术性的原因,也导致了中概股在腥风血雨的美国市场中风雨飘摇。
最近,SEC又有新动作。今年的5月25日,阿里巴巴递交的2015财年年报透露,阿里巴巴正接受SEC的调查,以确认其会计方法是否违反了美国联邦证券法。调查内容包括双11购物节运营数据披露状况、物流公司菜鸟网络的会计操作等信息。
消息一出,阿里巴巴股价应声下跌5.53美元,跌幅为6.8%,创下自该公司2014年9月19日上市以来的第二大单日跌幅。周三的交易量达到4940万股,超过过去30天平均水平1140万股的四倍。
5月25日的阿里巴巴股价
综合各方面消息,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到阿里此次受SEC调查,是因为SEC惊叹于去年双十一淘宝的巨大成交额,于是就对此特别关注了一下。一关注不要紧,发现一个会计量在中美的会计制度中的表述不一样,也就是“总订单金额”这个数据在中国是不包括退换货的数据的,而是编制到菜鸟网络的财务报表中。
这个问题在普通人看来,可能会感觉到有点无聊,因为并不牵扯造假或者虚报的问题,SEC也表示此次调查只是例行询问,美国证券律师称,对于这样的情况,SEC通常都不会采取什么手段,马云也称“欢迎SEC对中国加深了解”。
但是,SEC可以闹着玩、开玩笑,阿里的股价却不能。
说到阿里股价,坊间都戏谑称,马云对于赴美上市,肠子都悔青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吴娅坤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