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麦叶的熏笼精:中东知识分子看中国,仍带着“中华帝国”的幻象
要理解当今很多人对中国皇帝与中华帝国的感受,还要结合“全球化图景”。须知,人类史上,出现了若干所谓“大帝国”,那些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都被视为皇帝即emperor级别的君王,他们的称号也与皇帝同级。那些至高君主的称号大致包括古波斯的万王之王,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恺撒及俄国的沙皇,中国皇帝,大汗,哈里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印度的莫卧儿皇帝,等等。
结果,其他够得上同级别的至尊君主称号都比中国天子出现得晚,却又比中国天子夭寿。更重要的是,伴随着那些尊号的政治实体也都早就分崩离析,但在世人心目中,中国皇帝虽然不复存在,中华帝国的遗产却留存下来,成了历史上所有大帝国的唯一例外。
这,就是世界上很多人,特别是有文化的群体,对中国的基本印象。到了当代,世界各国领导人对我国领导人格外尊敬,无论是来访还是接访,往往喜气洋洋、满面生辉,“历史原因”也在其中起着作用。
英国王室最高级别的黄金马车。中国领导人访英时,英方特意派出此车迎接。后来特朗普访英前特意表示也一定要乘该驾车前往白金汉宫,英国人却很不乐意给他那个待遇。(资料图)
另外,按照西欧的封建制,皇帝之下,各国有国王、公爵以及逐级的贵族,王与皇帝在等级上断然不可同日而语。同样,中东地区的苏丹、埃米尔也在地位上远低于皇帝。
《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中就提到有趣的细节:德国的威廉二世拥有“皇帝”的称号,在他登基初期,曾经不满舅舅、英国的爱德华七世对他的皇帝身份不够尊敬,结果惹得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也生气了。后者说:“假装私下对待他和在公共场合一样尊称‘皇帝陛下’简直是痴人说梦。”(中译本123页)
更有趣的是,英国一度是日不落帝国,但在欧洲封建制度里的真实“位分”却是王国或联合王国,1872年,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英国统治者才一度拥有了“皇帝”的地位和称号,该国王室一度成为“皇室”,不过,印度独立,那一身份也随之取消了。
我们中国人很难理解,为什么英国女王不直接称帝,非要“继承”莫卧儿皇帝的皇位呢?为什么要绕那么远一道大弯儿才把皇冠戴到头上呢?直接在伦敦搞个加冕仪式,宣布自己是皇帝,不就完了吗?多简单的事儿。——必须说,欧洲人的封建观,我们其实是全然陌生的。
而在欧洲人那里,他们按照自家的封建制传统,把中国皇帝想象成了类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哈里发或者白金汉公爵一样的头衔,是世袭制,每代只有一个,一代代继承。在如此的想象中,当然不容许什么五代十国乱入,必须从历史印象中打出去。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中国人民接受了全新的思想教育,包括反封建、崇尚自由平等、坚信进步与发展,根本不清楚那些陈腐的封建观念。在我们这里,如今,什么皇帝和王,皇室和王室,根本没区别,大家习惯把各国王室都尊称为皇室,如泰国皇室、瑞典皇室之类,基本没人意识到,在全世界的精神保皇派心里,“皇帝陛下”(His Imperial Majesty)与“国王陛下”(His Royal Majesty)天差地别,关乎大礼。
但中国以外的情况却不一样,像中东,就很容易地接受了欧洲的封建观念,再融入自家的封建观念。2007年,有人试图在阿布扎比拍卖一颗巨大的天然珍珠,不肯透露姓名的卖家给那颗珍珠编造了一个天方夜谭式的故事,《海湾时报》报道的故事版本是,那颗八百年的珍珠有着“一长系列杰出的拥有者,包括中国的皇帝们,波斯的国王(king)们”,其中一位是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汗,他把珍珠赏赐给了马可波罗。
故事特别可笑,但内里的信息量很大,反映了当代阿拉伯世界的“历史观”。其中就包括,中国有皇帝,但波斯只有国王(可是历史上的中东人并非如此看,是把中国统治者也看做是国王)。
正因为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朝气蓬勃,心态健康向上,眼光望着前方,就很难想到,如今的世界上,那些陈腐的封建观念还在流行,早该过时的封建观,如今就是在很多人的意识里执着不去。所以国际上的诸般微妙现象,我们难以察觉,察觉了也光觉得奇怪。
比如莫名其妙又让人反感的是,西方人对慈禧太后竟有种特别的情结,更有甚者,当有人把她与维多利亚女皇并提的时候,很多西方人往往情不自禁地对前者更加尊敬,原因就在于,在西方人看来,慈禧是empress dowager,即女皇级别的统治者,而她所属于的君主体系从古埃及法老时代那么遥远的时光一路延续下来,福祚绵长,传承有序,谱系清晰,中间从来不曾中断过,没有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所以她尊贵无比,真正称得上正门正宗;维多利亚只是个女王,虽然加冕为印度女皇,也成了女皇,但从正统性来说与前者没法比。
电视剧《八十天环游世界》极力夸张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的威严,让两位英国绅士(男主人公与同行侦探)同印度公主一到御前便主动双膝下跪,并跪着完成了整场戏。(资料图)
对此,中国人的反应只会是:“你可拉倒吧,大清已经亡了。”然而,在世界上的精神保皇派那里,那种对中华帝国的眷眷之情竟是自发又绵长的,而且如此的心理也传染到中东。
2021年10月,沙特阿语报《中东报》上,一位黎巴嫩记者作家在专栏文章《数字的国家》中提及到鸦片战争,如此写道:“皇帝给维多利亚女王写信,要求她停止向他的国家倾泻毒品。”文中不说“清朝皇帝”、“中国皇帝”,直接上“皇帝”,而对方是带了名字的女王,以此打造前者的地位优势,暗示二者在封建等级中的差距。
上述现象能在西方和中东同时流行,除了封建观念之外,还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日不落帝国曾经傲慢不可一世,但二战后便风光不再,于是世人便有股墙倒众人推的心态,如此的动机驱使各路人马不约而同,故意抬高清朝,用以证明英国没啥了不起,就算英国最强势的时候,也一直都有另外一个大帝国比英国更高级。
中东知识分子对于中国历史的误会,其实是连环错,一个错误套着一个错误,互相衔接,形成一道从头错到尾的链条,错得还挺完整。本文涉及的只是那错误链条的头几个环节。导致他们沉迷幻觉的原因则很复杂,包括传统观念的侵蚀,也包括心理与情感的需要,这有待中国学界进行仔细的观察与分析。但,严重的现实结果就是,历史认识的昏乱导致他们对今天的中国发生彻底的误判。对此,中国各方面都该重视起来,并有所行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定远”沉舰残骸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今年将继续
2022-02-13 22:33 考古 -
苏联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帅币”与张作霖:作为旅游资源的历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观网直播间:苏联为什么由盛转衰
2022-01-07 17:57 -
“连无助的老兵都要欺负!?”日本的历史虚无主义很“优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时间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发现!江西樟树国字山大墓或为越国王室贵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国为何总是走向统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谱?为何历史老师常常推荐?
2021-10-29 08:12 -
-
“美国应学学印度,因为印度支配了中国两千年”?!
2021-10-05 08:54 -
水墨动画《奇迹有密码》之“不平凡的扁担”
2021-09-28 16:31 -
做学问?抱大腿?胡适为何能成一代名流?
2021-09-13 07:38 -
胡适立场不正,但学问很大?
2021-09-08 07:40 -
俄解密档案:苏联要求引渡731部队负责人,美多次回避
2021-09-02 16:27 日本战犯笔供 -
河南发现世界最古老造币厂
2021-08-09 15:53 考古 -
1921-2021党史百问汇总
2021-07-06 10:25 建党百年 -
李光耀观中国:“中国有自己的方式”
2021-07-06 09: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没有列宁主义,五四运动的归宿就是街头政治
2021-07-03 08:41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朝鲜发掘9座高句丽古墓:有助于研究“千年强国”
2021-06-30 10:17 朝鲜现状
相关推荐 -
“损失惨重的100天”,他俩会掰吗? 评论 64男频一哥身陷“霍去病”危机?别回头!戏说时代结束了 评论 256“拜登这损招反逼他人找中国买”,特朗普想修改… 评论 76美国新驻华大使: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对特朗普“忠诚” 评论 102最新闻 Hot
-
美国一季度GDP萎缩0.3%,特朗普嘴硬:关税没错
-
“如果没有人口大国愿意派遣兵力,这一计划将是死路一条”
-
泽连斯基暗示要袭击俄胜利日阅兵式?俄方回应
-
“美国负债超33万亿美元,没钱补贴欧洲了”
-
“纺织业是过去式,美国不需要”,业界怒了
-
男频一哥身陷“霍去病”危机?别回头!戏说时代结束了
-
“上台100天,说100个谎√”
-
特朗普吹破天,白宫备忘录没敢提对华关税…
-
加拿大人突然对华更友好:中国制造比美国制造强多了
-
“拜登这损招反逼他人找中国买”,特朗普想修改…
-
“应让各国明白,没中国,特朗普不会宽限90天”
-
15箱中国货海上漂,“死忠粉”傻眼:我哪知道特朗普是纯疯啊
-
“死磕”海底挖矿:美国落后,中国就高兴了
-
我驻智利大使质问:美国怀疑中国,那美国自己呢?
-
“我想当教皇”
-
巴基斯坦警告:可靠情报显示,印度将在36小时内动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