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政明:台湾“国史馆”拒绝大陆学者,急谁之急?
关键字: 台湾“国史馆”台湾“国史馆”拒绝大陆学者查档台湾“国史馆”禁止陆港澳人士台湾“国史馆”馆长吴密察吴密察民国档案为什么“国史馆”如此重要?
消息出来后,无疑对史学工作者带来的冲击是最直接的,尤其是中国近代史学者。无论是台湾学者还是陆港澳学者,一片“哀嚎”。
我通过朋友打听了一下台湾研究者对此事的看法,不少台湾学者在“国史馆”出面确认此事后,纷纷表示不满、不解与担忧,并通过媒体呼吁业者同僚建立统一战线以示对抗,大多数大陆学者则是愤懑加心凉。对于历史学者而言,深知第一手档案资料的珍贵性。虽说近代史资料已算是相当丰富,但也是出于历史原因,在1949年蒋介石政权逃亡台湾后带走了大部分重要档案,这些档案对研究民国历史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国史馆”的主要职能是编史和保存各部分移交进馆的档案。截至1995年,该馆存有民国档案20多万卷,另存有人物档案18万卷(件),照片档案10万多张。主要包括台北“总统府”于1961年,陆续移送从大陆运台的15430卷国民政府档案;台北“行政院”秘书处于1972年至1993年分批移送的大陆运台及在台时已失时效的16931卷行政院档案;台北“内政部”于1973年移送的大陆运台的16421卷内政部档案;台北“外交部”1975年起分批移送的大陆运台的4015卷外交部档案;以及财政部、交通部、教育部、粮食部、资源委员会、赔偿委员会、卫生署、国民大会、考试院、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等机构的档案;蒋介石、阎锡山等人物档案;1945年台湾光复后形成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台湾省政府、台湾省地政处等机构的档案等。
无疑,当年国民党政府退离大陆时,从大陆运往台湾的部分档案构成台湾地区现存民国档案的主要部分,尤其是蒋介石档案。1949年5月16日,蒋介石档案与“中央银行”的黄金一并由国民党海军“中字105号”登陆艇在蒋经国的主持下,从上海运往台湾。到台湾后,蒋介石档案一直存放在桃源县大溪镇的专用档案库,由“总统府”大溪档案室管理,俗称“大溪档案”。1995年,“大溪档案”移交“国史馆”收存,取名为“蒋中正总统档案”。这批档案内容广泛、数量颇丰,时间跨度为1923-1975年。该馆依据档案的形式特征,将其分为筹笔、革命文献、特交文卷、特交文电、特交档案、领袖家书、文物图书、蒋氏宗谱、照片影集等九个大类,计有4200万册、27.3万件。
当然,台湾地区的民国除了“国史馆”典藏之外,还包括阳明山的“国民党党史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南投市的台湾省文献史料馆以及“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此外还有零散的民国档案保存在台湾“海军总司令部”、邮政博物馆、“国防部史政局”、“国防部情报局”等相关机构。
其实,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并没有专司档案管理的档案馆,隶属于“行政院研考会”的“国家档案局筹备处”在2000年3月1日才设立。由于没有档案 法,政府部门各行其事,在档案统一上交方面比较随意,愿交就交、不交拉倒,甚至谁愿收就交谁。以至于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民国档案馆藏点,其中“国史馆”是政 府档案最主要的藏点。
台湾地区的民国史料大部分早已对外开放。再加上“国史馆”近年来档案数字化的发展,给查档也带来了极大便利,台湾民众持有效身份证件均可查阅开放的档案,随到随查。只不过不同单位的具体规定略有所细小差异而已。
若大陆人士(以学者居多)想要前去查阅档案也可按照规定手续办理,一般要求出示台湾研究单位的介绍信或推荐函,即可查阅。通常,除了“国防档案”、“法务部调查局”档案不得查看外,其余档案均能调阅(注:这两类档案外国人是可以看到,但大陆人不可以查看)。
(以上内容参考文献:夏茂粹,《台湾地区现存民国档案综述》、《台北“国史馆”现存民国档案概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朱敏洁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263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86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2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