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若愚:“4+15”议席空缺,香港立法会改变运转模式的新契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若愚】
11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香港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作出决定。随后,香港特区政府依据该决定,宣布原定于2020年9月6日举行的第七届立法会选举提名期间,因决定所列情形被特区依法裁定提名无效的杨岳桥、郭荣铿、郭家麒、梁继昌4人,即时丧失议员资格。
当天下午,胡志伟等15名反对派议员宣布“总辞”,以显示与4人同进退的立场。但“热血公民”郑松泰、医学界议员陈沛然并未随之辞职,而是决定继续留任。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对此表示:有一部分被标签为“反对派”的议员没有被绑架上“总辞”的战车,而是选择继续履行议员职责,这样的明智之举值得肯定。
15名反对派议员宣布“总辞”。(图自光华网)
如此一来,第六届香港立法会将一下子产生19个议席空缺,这在香港立法会历史上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建制派将因此在立法会中占绝对多数。这一决定,或将深刻改变香港立法会的运转模式,进一步强化“爱国者治港”原则,也为彻底解决香港问题迎来了新的契机。
反对派挟洋自重是打错了算盘
11日,中联办发言人对反对派议员“闹辞”发表谈话,指出: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第六届立法会依法继续履行职责不少于一年后,反对派议员对于去留问题一直百般纠结,反复无常。先是在8、9月份大张旗鼓搞民调,以“民意支持”为由作出留在立法会的“政治决定”,如今胡志伟等15名反对派议员,又高调宣称“义无反顾总辞”,也没见他们做什么民调。前后变化,耐人寻味。
我们注意到有消息说,其中一部分人是被裹挟的,整个“闹辞”有幕后黑手操纵。这些人的“闹辞”,更加暴露出他们根本没有把履行议员职责当回事,更没有服务市民的政治担当,他们考虑的只是一己之政治私利,念兹在兹的只有“政治揽炒”的图谋。
反对派虽然口口声声“齐上齐落”,但从这次15名议员辞职的前后情况看,还是有“步调不整齐”的地方。虽然15人早在11日下午就宣布辞职,但直到12日下午,立法会秘书处才陆续收齐15人的辞职信,而且辞职的时间还不一样。其中许智峰的辞职于11日递交时立即生效,毛孟静辞职的生效日期为13日,涂谨申、胡志伟、尹兆坚、林卓廷、黄碧云、张超雄及邵家臻的辞职生效期为12月1日。这无疑又增加了立法会秘书处的工作量。
反对派策划集体辞职,目的是为了形成集聚和规模效应,对香港社会形成“核弹级”的政治动员,进一步掀起揽炒热潮;并在国际和外交场合给中国政府施加压力,逼迫中央政府作出让步。
然而笔者分析认为,他们并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
首先,总辞之后立法会依然可以合法运转。
11日,特首林郑月娥表示,即使反对派集体辞职,令立法会减少19名议员,余下的议员数目仍然过半数,立法会仍能够继续运作。
第六届立法会共70个席位,其组成比较复杂。先后有梁颂恒、游蕙祯、梁国雄等6人被高等法院原讼法庭裁决失去议员资格,范国威、欧若轩被裁定为补选资格无效,郑泳舜、谢伟铨、陈凯欣通过补选当选,何启明于今年6月1日辞职,陈志全、朱凯廸、陈淑庄于9月份决定不再延任。
如果再算上今次被取消资格的4人、宣布辞职的15人,立法会议员还剩下42人,超出半数所属的35人。这是特区政府应对“总辞”的底气所在,即辞职并不会破坏立法会的正常运转,反而会减少干扰因素,让立法会运转得更顺畅。
2020年5月,香港立法会内发生冲突,有反对派议员被保安抬走。(图自大公报)
其次,中美战略博弈让中央意识到彻底解决香港问题的紧迫性。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中美关系呈现急剧撕裂之势,这反而更加坚定了中央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决心,即不再顾忌美西方的看法和反制,抓紧运筹把一系列治港策略落实落地,从而在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层面为彻底解决香港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环球时报》对此评论称:
香港反对派所希望的外部实质援助不会到来。在美国反华动员力的高峰期,华盛顿施出各种压力,也未能打乱香港特区政府在中央支持下稳定局势的施政,美方的各种制裁措施遭到无情蔑视。如今美国深陷疫情,又堕入大选后的严重争议,早已把牌打出来的华盛顿能拿出什么样的王炸来呢?
再次,反对派的“总辞”难以掀起大规模黑暴。
反对派“总辞”实际上打的也是悲情牌,是为了树立“捍卫民主、自由”的形象,从而诱导市民参与他们组织的大规模街头暴力活动,并借机在明年的立法会选举中取得好成绩、卷土再来。
然而,今年《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后,香港的形势与过去相比已有很大改变,特别是继续策动“港独”分子闹事,很可能就会受到驻港国安公署、香港警队的沉重打击,很难再像此前那样掀起持续一年时间的黑暴。
此外,他们搞“总辞”,也会对自己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星岛日报》预计,每人将损失约458万港元,19人合共损失达8700万港元。有爱国爱港组织在网上发起共同支持人大决定、踢走揽炒议员的网络联署活动,至12日晚已经有超过50万人进行签名投票。
有团体发起支持人大决定的签名活动(截图自脸书)
- 原标题:王若愚:“4+15”议席空缺,香港立法会有望迎来新契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火箭发射前11天,他们发现一个问题
2020-11-14 07:45 航空航天 -
国家卫健委:新增18例 均为境外输入
2020-11-14 07:3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两分钟处分6个厅官,这个省纪委创下新纪录
2020-11-14 07:26 廉政风暴 -
郭荣铿等丧失立法会议员资格,林郑月娥:拨乱反正的必要之举
2020-11-14 07:21 香港 -
10余省份在冷链食品或包装上检出核酸阳性
2020-11-14 07:1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习近平江苏行丨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走进江都水利枢纽
2020-11-13 23:26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习近平江苏行丨千年运河 流向未来——走进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
2020-11-13 23:20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习近平在扬州考察调研
2020-11-13 23:15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网信办就《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2020-11-13 22:48 网络战线 -
安倍:特朗普曾质疑我“若美国被中国攻击,日本啥都不会做吧”
2020-11-13 22:45 -
图解:习近平指导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建设
2020-11-13 21:45 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 -
习近平在扬州考察调研
2020-11-13 21:44 -
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金句
2020-11-13 21:43 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 -
习近平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发表视频致辞
2020-11-13 21:35 -
云南孟定发现4例无症状感染者,完成78000余人核酸检测
2020-11-13 20:4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李克强:此次东亚领导人会议有望签署RCEP
2020-11-13 20:28 观察者头条 -
联播+|“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习近平对浦东发展寄予厚望
2020-11-13 19:34 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 -
赋予新的重大任务,习近平这样谋划浦东的未来
2020-11-13 19:32 上海观察 -
习近平致信中国法治国际论坛(2020)
2020-11-13 19:26 -
【实践新论】构建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政策体系
2020-11-13 17:02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