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冠现场观察:中国记者眼中的特朗普记者会
关键字: 特朗普记者会特朗普CNN特朗普对华政策他任命了反全球贸易、对华敌对且和自己关系紧密的Robert Ligthtizer、Will Ross、Peter Navarro和Steven Mnuchin分别担任美国贸易代表、商务部长、头号经济政策研究幕僚和财政部长。这四个部门是美国未来对华经贸政策研判、制定和执行的核心部门。
在军事外交方面,特朗普提名的国务卿蒂勒森在周二的任命听证会上虽称将不会改变一个中国政策,但也强硬表态说要用美国军事力量阻止中国接近南海人造岛礁。候任国防部长James Mattis周四在任命听证会上把中国在南海的军事扩张同俄罗斯战略威胁及恐怖主义并列为“破坏二战后国际秩序的三大挑战”。
关于特朗普喜欢俄罗斯并倾向联俄制华的外交政策的解读,除了地缘政治和商业利益外,还有一种新的解释正在华盛顿记者圈流传:特朗普对斯拉夫白人的人种情结。前后三任妻子有两任来自东欧:第一任妻子伊凡娜来自捷克,现任妻子梅拉尼亚来自斯洛文尼亚。第一任妻子更曾被特朗普形容为此生的挚爱。斯拉夫人种与日耳曼、凯尔特一样,是三大白人人种之一。
特朗普与第一任妻子伊凡娜
特朗普与现任妻子梅拉尼亚
再看看特朗普对墨西哥、中国和日本人等黄种人的贬低和负面言论(没错,虽然日本是美国铁杆同盟,但特朗普总把日本同中墨放在一起,弄的日本朝野上下十分紧张)。中日自不必说,墨西哥大部分人也有黄种印第安人血统。
特朗普虽然不承认,但不少言行印证了他潜意识里对白人的偏爱和对黄种人的排斥。一些人觉得这是茶余饭后的野史,但国际政治和大国权利平衡的背后难道就没有领导人的个人情节和个人因素吗?
中国如何应对特朗普
如果认为中国只能坐等特朗普的对华新政,那就太低估北京了。早在20年前,在更为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和更为薄弱的经济基础上,我们都能争取对华友好。美国情报界资深情报人员Michael Pillsbury撰写的《百年马拉松》(The Hundred Year Marathon)一书披露了不少美国新政府如何从发誓强硬到最终对北京服软,转而对华友好的幕后故事。
1992年,中国刚经历完80年代末的政治风波。比尔·克林顿在大选中抓住机遇,猛烈抨击老布什对华软弱,并发誓寻求更强硬的对华政策。然而,我们主动出击:手握10亿消费人口和大把经贸合作机会,我们在国会选区做了大量工作。面对可能失去的中国订单,波音等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美国大企业游说克林顿内阁;依靠中国发射器发射卫星从而每年节省数亿美元的美国卫星发射机构也在找白宫说情。
1993年5月份之后,克林顿拿西藏、人权和台湾做文章的对华强硬走到了尽头,随后开始了对华“全面接触”政策。
如今,我们手中的筹码更多了。美国对华出口比过去10年增长了200%;中国是波音公司、福特汽车、美国中部州农产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标准普尔500的华尔街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依靠中国市场;大部分最依赖中国市场的六个州加起来有超过141张选举人票(占总统选举获胜所需票数的一半)。
如果爆发贸易战,不等北京做出反应,这些大公司会第一时间在华盛顿K街找说客做白宫和国会的工作,美国媒体也会口诛笔伐白宫的贸易壁垒。鉴于这些州对特朗普2020年大选连任的重要意义,不知所谓的贸易战和“对华强硬”能坚持多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0“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25“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国打了个样” 评论 122“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77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24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