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赓武:中国的革命与改革
最后更新: 2019-11-17 11:27:07【文/王赓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两个词可能显得尤其突出。第一个是1949年取得胜利的“革命”,第二个是大约40年前开始的“改革”。这两个词经常被同时提及,有时候它们被当作相互对立的事物,仿佛改革好过革命;另一些时候,人们则强调革命的必要性,认为改革是浪费时间,无法实现人们的愿望。所以说,这两个词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也非常有趣。然而,这两个词真要剖析起来是很困难的,而且往往会产生误导作用。
我先从“革命”这个词开始。“Revolution”这个词在中文里被翻译成“革命”。但中文里“革命”的历史非常悠久,它的起源与“Revolution”一词完全不同。后者是个来自西方的词语,基本可以算是个法语词汇,西欧也有很多革命的案例。但西文里的“revolution”和中文里的“革命”概念是不一样的,“革命”最初的意思是指改朝换代时变革天命,或政府顺应天命而进行的体制变革,“革命”的这一层含义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而西文里的“revolution”意涵则广泛得多,其中部分甚至令人困惑。它既可以用来指暴力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也可用于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商业革命。“Revolution”前面可以加各种各样的形容词。所以,这个词实际上含义并不是非常明确,前面带着不同形容词就可以用来指不同的事物。
相比之下,中文里的“革命”非常明确,就是变革天命。那么,“revolution”和“革命”这两个词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很明显,今天我们所说的革命这种概念是从欧洲传过来的。
据我所知,最初是日本人选择用“革命”这个词来翻译“revolution”的。他们无法在日文汉字里找到一个更好的词来翻译“revolution”,所以最终用了“革命”。
熟悉历史的人可能还记得,在孙中山先生的政治活动生涯刚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使用“革命”这个词。1895年他组建兴中会时,使用了“振兴中华”一词。“振兴中华”就反映出他关于革新、恢复和复兴的构想。
对“振兴中华”的这种理解是植根于中华传统的,它关系到“中兴”这一概念,即王朝中期的复兴。“振兴中华”的新意在于它要摆脱满清的异族统治。同时,由于19世纪中国在沿海地区抵抗外侮的战斗几乎都以失败告终,“振兴中华”也意味着复兴中华文化、中华价值观,以及饱受数十年战争摧残的中华文明。
天地会等传统的民间反清秘密结社也提出过“振兴中华”的口号。孙中山的“振兴中华”既有反清的意思,又结合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的时代背景,这场战争对所有中国人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孙中山在伦敦遭到了清政府的诱捕,他脱险后在国际上名声大噪,人们都知道他就是那个被清政府绑架又被英国救出的男人。清政府当然不允许他回国,他甚至连香港也去不了,只好流亡海外。他到达日本后,一名日本记者称他为“革命者”。那是孙中山第一次看到“革命”这个词被用来形容自己和自己的事业。
经过一番推敲,孙中山认为“革命”是个好词。变革天命不正是他要做的吗?推翻满清统治,革故鼎新,迎接中华新的天命。因此,他采纳了这个词语,也是在那之后,“革命”才被赋予了现代的含义,成为了中文的常用词。不过,也正是从那时起,“革命”产生了歧义,究竟是西方的“revolution”还是中华的“变革天命”,二者并不完全相同。
革命的选择
到了辛亥革命的时候,大家都接受了“革命”的说法。很快,人们便把眼光投向国外,向其他民族的革命取经,首先是18世纪的美国和法国革命,然后是德国的革命尝试,以及俄国在1917年革命成功之前的历次尝试。接下来,苏维埃革命的思想顺着海路传到了中国。
在五四运动的背景下,中国青年发现了一个新的选择。在孙中山所借鉴的法国和美国革命模式之外,苏维埃革命模式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因此,他们在两种不同的革命之间做选择。你可以说其中一种强调自由主义、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以及由资本主义发展而来的民主制度;另一种则源于社会主义对这种资本主义的回应,它反对资本主义导致的那种危险的社会和经济分化,并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五四一代的年轻人没有立刻做出选择,而是花了几年时间来了解这两种革命。最终,选择非常明确——一种是民族主义的选择,他们强调孙中山三民主义革命的一个方面;另一种是共产主义者的选择,他们接受了苏维埃和共产国际思想,并将其与中国民族主义相结合,他们也是民族主义者,但对中国的愿景有不同的侧重点。
为了简化这一选择,我将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共和革命称作第一种革命;将同样来自西方的苏维埃式反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革命称作第二种革命。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来自西方的次要革命理念,但真正引起全体中国人注意并成为两大主要选择的还是这两种革命。
当然,中国还经历了许多其他问题,发生了许多变化,其间日本入侵并试图征服中国,将不少人的注意力从这两种革命身上上转移开来。
最终结果是,在第一种革命失败之后,第二种革命取得了成功。人们认为“辛亥革命”不够彻底,缺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革命热情。在国民政府大面积腐败、日寇入侵、国共内战、沿海破坏性资本主义企业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取得了胜利。
是第二种革命给了中国国家统一、人民团结、民族复兴的机会。诚如毛泽东所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靠了两场革命才走到这一步。记得我小时候学习孙中山的政治遗嘱,里面说道“革命尚未成功”。直到1949年,中国才终于可以宣告革命成功了。
- 原标题:王赓武:中国的革命与改革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马力 
-
日本二战航母“赤城”“加贺”号残骸被确认
2019-10-22 10:27 -
4K修复版《开国大典》10月18日全国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国电影 -
反击“中国人种西来说”,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关于这支军队的史料甚少,但英雄与牺牲的故事动人心魄
2019-09-24 10:50 -
沈阳首次公布“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历史档案
2019-09-19 07:42 国家公祭日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放预约参观,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9-07-19 21:12 文化 -
这位“老地下党”,94岁才恢复党员身份
2019-07-01 22:01 -
扒一扒炎黄传说背后的上古史实
2019-06-12 10:50 考古 -
余则成已经牺牲!
2019-06-11 22:49 -
升温10度曾灭绝95%的物种,我们在十字路口上
2019-06-11 08:00 -
前方高甜!七旬奶奶抽血 老伴这个动作羡煞网友
2019-06-03 13:46 暖心闻 -
《切尔诺贝利》热播,中国女生走进了真实的辐射无人区…
2019-06-02 14:10 -
“我是毒贩!”姐姐收到弟弟一段骇人视频,真相更可怕
2019-05-30 10:38 禁毒战争 -
70周年,你不知道的上海丨那些激荡人心的“第一”
2019-05-24 11:16 上海新高度 -
揭秘“解放军露宿街头”照片拍摄始末
2019-05-22 18:57 -
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种,那何不一起谈谈欧罗巴人种和日耳曼人种?
2019-05-08 08:23 70年对话5000年 -
青春的颜色,叫奋斗!
2019-05-03 11:54 新时代之声 -
西藏考古大发现:发现青藏高原首个史前人类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宾发现新的古人类物种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华日军细菌战又添新罪证!
2019-03-25 19:19
相关推荐 -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43“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05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6“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9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3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