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卡马克之冠:印度设国家级“杀猪盘”,中企为何仍前赴后继?
·“小鬼难缠”
印度国内错综复杂的文化、宗教、法律、族群等问题也是外资进入印度的重大阻碍,而印度政府也非常乐于利用其国内这种错综复杂的特殊社会环境设置“杀猪盘”,对外资进行关门打狗式的掠夺。
换言之,外资在通过印度政府审批进入印度之后,一切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外资在与印度政府这尊阎王掰扯清楚后,还必须与业务开展地区的地方政府及当地的各路地头蛇这些小鬼打交道。
比如土地使用、环境保护、电力使用、劳工雇佣等问题,这些事无巨细的问题都需要和印度到处都是的地头蛇们打交道,只有把这些复杂的问题挨个铲平,投资经营活动才能正式开展。
即使不讨论那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印度社会力量,只和印度地方政府明面上的规定打交道,也是一件令人痛苦的工作。如有调查显示,在印度投资建设一个典型的电力项目,需要43个印度联邦政府部门和57个印度地方政府部门的审批手续。
这还是一切顺利的前提下,有许多外商投资在搞定了印度联邦政府后,死活拿不下印度地方政府,或者把印度的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摆平之后,就是搞不定当地的地头蛇,结果项目无法推进,资金无法回笼,只好半途而废,随后大量前期投资项目成为沉没成本,被当地人和政府瓜分殆尽。
例如,万达集团在2016年计划豪掷百亿美元,在印度哈里亚纳邦投资建设一座占地面积达7000-9000英亩(约28-36平方千米)的产业新城。万达集团的经营人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闯过印度政府设立的重重阻碍,拿到了一切法律和政策许可,却因无法解决当地土地所有者的权益声索问题而最终导致项目搁浅,前期投资和到位款项也尽数打了水漂。
当时万达方面求助于哈里亚纳邦官员,当地官员打着官腔,一方面表示热烈欢迎外资到本地投资经营,宣称将全力提供一切支持和便利,另一方面却对万达方面提出的协助要求两手一摊表示爱莫能助。至于这些地方官僚和当地地头蛇之间那千丝万缕的关系,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另外,印度劳工法律制度繁杂严苛,实际有效且能够发挥作用的相关法律多达上百部。比如,仅涉及工资发放的全国性法律就有五部,包括《1948年工业雇佣法》《1936年工资支付法》《1976年同工同酬法》《1965年奖金支付法》《1972年报酬法》。这些还只是全国法规,地方法规更是复杂如迷宫。
近几年,印度开始对涉及劳动的法律进行整合,2019年批准了《工资法》,2020年通过了三部劳动法,《社会保障法》《职业 安全、健康和工作条件法》《劳资关系法》。
此外,由于特殊的历史沿革,印度的工会极其强大,而此类工会又往往与印度地方的宗教、族群、社团、家族等势力关联密切,人事变动要经历冗长的官僚审批程序。这导致雇主几乎无法解雇劳工,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印度企业由于惧怕触犯法律和惹怒工会而宁愿以较小规模维持经营,尽可能地不增加雇佣。
根据美国咨询机构麦肯锡的调查显示,在2009年时,印度84%的企业雇佣人数少于50人。经过印度总理莫迪多年的努力,这一数据有所下降,但并没有根本起色。世界银行《2013年营商环境报告》更是直接指出,印度旨在保护劳工权益的极端做法反而导致资本畏惧对印度进行投资,导致印度损失了大量潜在的工作岗位,反而损害了劳工阶层的利益。
·“磨刀霍霍”
小米进入印度市场的时间是在2014年7月,当年就被爱立信以专利侵权为由起诉,一度面临手机销售禁令,最后是依靠和高通合作,通过高通的反向授权才得以解除禁令继续出售手机。
2015年,小米与富士康合作在印度投资建厂生产手机,响应了印度总理莫迪的“印度制造”的号召,并拉来了印度产业巨头塔塔集团的投资。当时小米大幅增强了自己的本地化进程,除了拉来塔塔集团的投资外,还在投资建厂时整合了印度当地繁荣兴旺的山寨机产业业务渠道、客户资源及供应链,把外资投资印度时常见的超级阻碍因素之一——小商贩群体纳入了体系之内,由此迅速获得印度市场认可,迎来飞速发展,甚至在2017年就实现了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一,从商品成交额来看是当年印度第三大零售直销平台的成就。
资料图来源:Facebook
公允地说,从商业决策的角度来考虑,小米在印度的营销策略几乎每一步都走对了。不论是通过与印度本土产业巨头塔塔的合资经营以绕过印度当地错综复杂的法律障碍,还是将小商贩和山寨机群体纳入自己的业务体系中,小米没有犯下任何决策错误。特别是后者,这一手堪称“神来之笔”。
由于特殊的历史进程和法律环境,小商贩群体在印度的政治版图中有着与自身经济体量不成比例的巨大影响力,是印度任何一个政治集团和党派势力都不敢轻易得罪的群体。许多跨国商业巨头进入印度市场折戟沉沙,都与小商贩群体的刻意阻挠有密切关系。
这与印度的历史有关。
印度历史上被殖民始于对外开放,英国人是通过印度土邦王公允许英国人在当地经商贸易而获得了立足点,随后以商业扩张为导向开启了对印度的殖民进程。因为这个原因,印度社会对于对外开放有极其强烈的恐惧心态——这和中国不一样,中国认为近代以来的落后来自于闭关锁国,缺乏交流,然后落后挨打,全面发展则始于改革开放;印度刚好反过来,他们认为是开放导致了亡国,闭关锁国在他们看来属于先进经验。
而当年英国式大资本的进入迅速摧毁了印度的小农经济,农村手工业经济和市镇小商贩经济的历史又历历在目,这导致印度获得独立后痛定思痛,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对小商贩群体的保护近乎于走火入魔。当年甘地带领印度人闹独立时,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号召印度民众从小商贩处消费土布和土盐,抵制英国的工业品。
小米为了扩大业务,选择了招安和团结小商贩群体,不仅避开了这一群体巨大的政治能量所可能引发的社会阻碍,还整合并充分利用了这一群体四通八达、无孔不入的业务渠道,扩大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极大地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
可见小米在印度的经营人员对印度当地特殊的市场环境是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的,在对印度社会进行的调研工作中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李强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
2023-06-23 08:31 中国外交 -
“十年签证”因疫情影响近3年无法使用,能否补偿?中使馆回应
2023-06-23 08:19 中美关系 -
李强会见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
2023-06-23 07:30 巴铁 -
李强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
2023-06-23 07:20 中法关系 -
他俩“约架”,线下笼斗?
2023-06-22 23:05 -
乌反攻停滞,美国开始公关南方国家
2023-06-22 22:46 美国一梦 -
-
李强同法国总理博尔内举行会谈
2023-06-22 22:26 中国外交 -
欧盟想给华为“盖棺定钉”,欧洲电信商反击
2023-06-22 20:19 华为 -
俄方表态:他出席,不合适
2023-06-22 18:12 俄罗斯之声 -
氧气即将耗尽,“全球最精密设备”能赶到救援吗?
2023-06-22 15:30 观察者头条 -
美“斯特拉顿”号炮舰过航台湾海峡,中国海警局回应
2023-06-22 12:58 台湾 -
警惕!事关“萨德”,韩政府已批准……
2023-06-22 11:22 三八线之南 -
国家发改委与西门子、宝马、巴斯夫等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
2023-06-22 10:28 -
日外相:对华坦诚接触很重要,应以对话建立建设性和稳定关系
2023-06-22 09:20 日本 -
俄罗斯成立专门机构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3-06-22 08:48 中俄关系 -
鲍威尔:通胀压力依旧高,年内或进一步加息
2023-06-22 08:33 美国经济 -
李强:我们赞赏法国政府反对阵营对抗和“脱钩断链”
2023-06-22 08:05 中法关系 -
李强抵达巴黎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
2023-06-22 07:51 中法关系 -
李强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参访
2023-06-22 07:43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防长嘴硬,被最新公开的群聊原文“打脸”了
-
“美国人批评欧洲有道理,这不是侮辱”
-
被抗议后美方改行程,丹麦媒体:外交小胜
-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都拒绝了
-
“欧洲试图打破马斯克的星链霸权”
-
美国盟友都三缄其口,“五眼联盟”里有人跳出来了
-
算盘珠子崩一脸:跟中国争,得搞国有化
-
阻止中国采矿,美议员张嘴就来…
-
荷兰大臣劝民众“买中国货前三思”,结果…
-
西方媒体急跳脚:埃尔多安拿捏欧美软肋,没人管得住他
-
无罪!李在明可以竞选韩国总统了
-
华尔兹急眼:我全责,但他是败类
-
特朗普拟对中国下“毒计”,美国农民“被吓傻了”
-
又打压!美方扬言就是要“遏华”
-
这也能扯上中国?
-
“本国优先”?印尼前外长:各国政府要说服自己的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