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轩:在中美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金融支持创新该如何发力?
最后更新: 2024-10-23 16:18:152. 科技创新为什么这么难?
那么到底什么是创新?创新为什么这么难?我想大家对创新可能都有各自的理解,其实创新的核心本质是什么?就是对未知路径的探索,是一个从0到1、从无到有的过程。
和创新对应的是常规性工作,常规性工作是对已知方法、已知路径的反复运用。
我们绝大多数人做的工作都是常规的,比如行政管理,企业管理、财务会计,包括我们老师的教学也都是常规性的。那么常规性的工作和创新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就是常规性的工作一旦掌握技能技巧,可以反复应用,但是创新是对未知路径的探索。
创新的三个最重要的特点:周期长、不确定性大、失败率高。
首先,周期长很好理解,创新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时间3年、5年、8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做。
第二,创新的不确定性非常大。创新因为是对未知路径的探索,它是一系列偶然因素的叠加才得出来的,换句话说创新是不能够被规划的。
第三,创新的失败率非常高。
二、金融如何服务科技创新
因为创新具有周期长、不确定性大、失败率高的特点,所以换句话说,创新不存在这样一个一一对应的工作,所以我们就不能够用绩效合约去激励创新,而是需要一些崭新的方法去激励创新。
这也是我今天主要想给大家做的汇报,就是我们如何利用资本,利用金融的力量去促进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怎么利用金融手段、金融工具、经营制度和经营方法去激励创新。
大家知道,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我们要搞金融强国,包括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我们今天讨论的就是科技金融。
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其实就像总书记讲的,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
从宏观上讲,我们关注的是金融制度,我们用跨国数据来研究制度的变革,怎么去激励科技创新;从中观的角度讲,我们关注的是金融市场,研究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对于科技创新的影响;微观层面我们关注的是企业的战略,企业的要素、特质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
1.宏观层面:创新三要素
从研究经费来源来讲,我们国家创新的主体是企业(77%)。从宏观层面来看,有三个宏观要素对企业创新很重要。
首先,“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我们国家现在的法治化建设还在路上。
我给大家看一些学术研究,这些用的都是跨国数据:用32个国家的数据我们发现,对投资者保护得越好,企业的研发投入越多;用44个国家的数据发现,对投资者保护得越好,企业的投资效率越高;用27个国家的数据发现,对投资者保护得越好,企业的估值越高。
作者提供
另外,我们用这些发达国家的数据发现,对创业者宽容的劳动法更能够激励创新;
用15个国家的数据发现,对债务人宽容的个人破产法能够激励创业;用中国的数据发现,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激励创新。
所以完善健全的法治化建设很重要。
其次,就是健康开放的资本市场。
有两个金融工具能够激励对创新的投资,一个是股,一个是债。而股比债更能激励企业创新。
总书记早在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就提出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去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再次提出,我们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我们用跨国的数据研究发现,国家的资本市场越发达,创新的数量、质量会更好。
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而且还要开放我们的资本市场。
最后,是稳定的宏观政策导向。
我们搜集了42个国家的数据来研究政策对于市场的影响,结果让我们非常惊讶。我们发现国家的政策是偏资本还是偏劳工,是偏激进还是偏保守,其实对于创新没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因为企业家是非常聪明的,企业可以调整自己的投资决策来适应国家的宏观政策,但是最要命的是什么?是政策的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当企业家们不知道未来的政策是偏劳工还是偏资本,是偏激进还是偏保守的时候,企业家们能够做的事情只能是等待观望,做短期投资,放弃长期创新。
所以我们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一致性,这对于激励科技创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2.中观层面:“不太积极”的二级市场
前面三条都是宏观层面的,那么下面讲一下中观层面的。中观层面我们要建设一个“不太积极”的二级市场。
我们经常会讲企业创业成功的终点就是上市,从逻辑上讲上市有很多优点。
第一,企业上市了以后,它的创始人或者早期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套现,然后实现财富的增值;
第二,企业上市以后,相当于有一个融资平台可以降低融资成本,而且能够规范公司治理。
第三,企业上市了以后,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获得再融资渠道;
第四,企业上市了以后可以提高知名度,从而吸引人才;
第五,如果做并购重组,上市企业可以用自己的股票来做重组的工具。
但是我想说的是上市除了这些好处,同时也有很大的劣势,它最大的劣势就是上市会给企业造成短期的业绩压力。
上市实际上意味着所有的聚光灯全都打到上市公司的身上,监管层在关注,敌意收购者在关注,大的券商在关注你,金融分析师在关注,做空机构在关注,投资者在关注,所有人都在关注,无形间都在给予上市公司一种短期的业绩压力。
为什么要强调短期的业绩压力?因为创新存在周期长、不确定大、失败率高的特点,所以短期的业绩压力和创新的这种长周期就构成了一对矛盾。
因此,我们的研究希望能够设计这样一种市场机制,叫做“不太积极”的二级市场,即能够把这些高管保护起来,让他们专注长期的创新,而不会受到短期资本的干扰。
这个“不太积极”的二级市场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强有力的反收购条款。
这本书我推荐给大家,叫做《门口的野蛮人》,讲的是1989年美国一家私募股权机构KKR加杠杆敌意收购纳贝斯克的故事。
在没有得到上市公司或者公司高管同意的情况下,做出强行收购行为的这些人,被称为“门口的野蛮人”。中国当时2015-2016年的“宝万之争”也是类似的情况。
我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这些“门口的野蛮人”可能会打破上市公司的节奏。我们现在有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开始设计反收购条款,来保护创始人高管,不让他们受到短期资本的干扰,比如说双重股权结构。
双重股权结构,指上市公司可以同股不同权,创始人和高管的股票拥有超级投票权。这样的结构就能够避免出现在二级市场上被恶意收购的情况。
第二,股票流动性不能过高。
一般意义上认为股票流动性越高越好,但是我们的学术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太高,就可能就会吸引“门口的野蛮人”以及那些赚快钱的短期机构投资,这不利于科技创新。
我们发在顶刊上的文章发现,的确当流动性过高的时候,创新的数量降低了17%,创新的质量降低了11%,所以过高的股票流动性是不好的。
第三,长期的机构服务。
这个机构投资者要能够起到很好的选择、监督、干预,甚至对于被投企业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
第四,减轻分析师追踪。
一般意义上我们认为,分析师追踪可以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成本,而且很多的时候分析师也是“吹哨人”,会发现企业的财务造假。
但是我们的学术研究也发现,过多的分析追踪对于企业创新是有负面作用的,为什么?因为分析师只关注短期的业绩表现,所以换句话说分析师会给企业造成业绩压力。
企业要在短期内提升自己的业绩,最简单的就是减掉研发,把成本降低。因为研发在会计处理上是费用化的,把研发减掉就能够提升利润,这样就能够满足分析师的预测,但是长期看,对于创新是不好的。
第五,不太频繁的信息披露。
因为信息披露对于上市公司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过于频繁的信息披露可能会给管理层和上市公司造成短期压力。
以上这五条,就是中观层面“不太积极”的二级市场的要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中、美市场双双受挫,星巴克暂缓发布业绩指引
2024-10-23 16:12 观网财经-消费 -
49人患病1人死亡,美国多地麦当劳报告大肠杆菌感染
2024-10-23 16:12 观网财经-海外 -
双11战火烧到海外:速卖通百亿补贴,荣耀、小米已加入
2024-10-23 16:11 观网财经-海外 -
商务部:对这些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
2024-10-23 16:09 观网财经-海外 -
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24-10-23 15:57 上海观察 -
阿斯麦CEO:美国对华施压,与国家安全关系不大
2024-10-23 15:40 观网财经-海外 -
美商务部:拟部分撤消中国光伏电池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2024-10-23 14:05 观网财经-海外 -
特斯拉在列!我国正式启动增值电信业务对外开放试点
2024-10-23 14:05 -
库克回应苹果AI何时入华
2024-10-23 12:06 观网财经-科创 -
黄仁勋:已将AI应用于芯片设计
2024-10-23 11:46 观网财经-科创 -
高通回应Arm取消许可传闻:强行压迫合作伙伴
2024-10-23 11:35 观网财经-海外 -
IMF: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下行风险仍在增加
2024-10-22 22:45 美国经济 -
因主承销商被暂停债券承销业务,中信证券60亿元债券取消发行
2024-10-22 21:26 金融观察 -
打破核心技术垄断,“纯血鸿蒙”正式发布
2024-10-22 20:52 观网财经-科创 -
从“枷锁”到动能,中国走出的最短距离是十年
2024-10-22 18:47 减排史诗 -
融资近3亿美元,滴滴明年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
2024-10-22 18:09 -
“如果你只是简单地发明了一项技术,并不会自动带来需求”
2024-10-22 18:01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2025年我国将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2024-10-22 17:12 -
“美国现在为什么制造业回不去?根本没有劳动力”
2024-10-22 16:52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A股三大指数震荡上涨,北证50指数跌超7%
2024-10-22 15:41 金融观察
相关推荐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081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11“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74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130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7最新闻 Hot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
“辛杜尔”是什么意思?印度称向这几个国家通报了行动
-
巴军方:印度袭击已致26死46伤
-
结巴、颤抖、不知所云…美财长被彻底问崩了
-
绕开美国中间商,“找商品,直接和中国谈”
-
巴方:印度已“越过界限”,当然会进行报复
-
“形势变了,加拿大过去那么对中国,太蠢”
-
巴西豆农笑了
-
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
特朗普拒不付钱,加州又扯中国
-
欧洲最后一家关键抗生素原料商@欧盟:让你不打钱,我们去中国了…
-
黄仁勋:错失中国市场,损失巨大
-
印巴交火,特朗普:很遗憾
-
“加拿大永远不卖”“永远别说永远”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第二轮投票通过,默茨正式当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