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层”APP刷屏事件:城市中间阶层的世界尽头和内容创业者的残酷物语
关键字: 中国农村农村社会农村青年app快手网络直播自虐大象观光一日游?
《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这篇文章横空出世。看到开篇的一瞬间,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都有一种喷薄而出的感动,仿佛在说:“啊,过了这么久,终于来了篇文章为这个被长期忽略的但是又重要的群体正名了!大象终于被承认了!”。而在这种感动之后,这篇文章偏偏又送来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干货”——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APP,那些对于中下阶层百思不得其解,但真正释疑又操作成本过高的问题,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快速消解的出口。
怀着最强烈的好奇心和价值未知的同情心,很多人开始随着作者的指引,向这个中下阶层的“保留地和秘密花园”大举进军。像极了一个手擎小黄旗,身背斜挎包,头戴鸭舌帽(但收了佣金的)野导游,这位作者把他听到的最耸人听闻、不可思议的故事向他的团客们娓娓道来。如此,《残酷》一文详细描述了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自虐吃玻璃、鞭炮炸裤裆、十五岁小孕妇、6岁纹身小孩等等。当看到这些异事的时候,团客自然大开眼界,内心大呼过瘾。更重要的是,霍导游的隆重推出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恰恰满足了中上阶层心中压抑已久的强烈好奇心。
更有趣的是,霍导游在当完奇闻异事之旅老司机之后,又将方向盘一转把话题引导向悲天悯人的社会问题高度,先是谈了谈“被遗忘的乡村”有6.74亿人没人关注,又说了说“城乡黑白对立”隔阂。这时好奇心刚刚得到极大满足的团友们,忽然被这种修辞和叙事的反差打得措手不及,不羁的内心一下子变得慈悲,而之前看过的荒唐狂野内容野成了亟待鞭笞的稻草人。一种道德优越感油然而生——“其实我平凡如我,也真的很关心弱势群体”。《残酷》一文既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更为他们加上了仿佛上帝视角的道德优越感。这种一石二鸟,无怪人见人爱。不得不赞这样的文章写法简洁高效。文章简直是大象游乐园的地图?
果真如此?
选择性的呈现事实有时比全然捏造能造成更大伤害。这款号称能够使毛泽东洞悉当代社会百态的APP果真如他所描述的一样不堪吗?在这个问题上,作者并没有说谎,那些荒唐怪事确实客观存在于那款APP中,也确实获得了很多拥趸。我相信作者也有愿望打破城乡之间在理解上的隔阂。然而,这却绝对不是事情的全貌,作为这款APP的使用者,笔者可以负责任的说,作者摘出的是那些最极端、最具有话题性的视频内容,相当具有误导性。
虽然作者对于中下阶层渴望关注、缺乏上升渠道的论述似乎成立,但是却选择性忽略了绝大部分人并非通过展现荒唐来实现人生目标。只要简单的浏览就会发现,99%的内容虽然和城市中产的日常生活存在距离,却绝不是什么荒唐透顶的事。比如,有人直播家养哈士奇雪橇犬产仔;有人通过传授“鬼步舞”收徒盈利;有人通过异形相机扭曲形象以此搞怪;还有“美女”每天直播穿衣洗漱,招徕观众……凡此种种构成了大多数。和城市中产、宅男的兴趣爱好,和各大直播、主播APP里每天上演的东西有很大交集。如此一来,作者精心拾掇的“荒唐集锦”连这个APP都不能代表,遑论整个庞大无比的中下层群体。
一位老师说的好:“我每年至少走三五处各地农村,快手表现的是极其少数的异类,不可能如文章开头说的可以作为考察中国农村的切片。绝大部分农村青少年是在毛坦厂中学、东莞的服装流水线、苏州工业园区的电子厂车间、西成客专隧道的挖掘机、阿合奇牧场的马背、无数建筑工地上的打桩队里辛苦挣扎却也未失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人。很多人在物质上经过一些年打拼也并不差,只是很多知识分子有可能不愿意走下去,也不关注这些媒体聚焦之外的青年,或者因为道德虚荣心的需要刻意注目于‘底层’中绝望的一面。他们其实是地火,不停在运行,毁灭有之,爆发有之。”
我觉得任何一个真正用过快手APP的人是不会以偏概全、大吹大擂的,除非就是为了制造刷屏文章。《开放时代》杂志主编吴重庆先生发来评价:“这是污名化中国乡村的又一劣作,与返乡体有一比。”
陕西师范大学林佳信同学给我们发来他的看法:“刚到农村基友家,吃着甜粽,关于城市人的同情也好、愤怒也好、猎奇也好、忧虑也好,谢谢了,但要是上约炮软件一看,觉得城市人也要完蛋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下面就让大家欣赏一下一款城市青年喜欢的社交APP上的内容:
不多截图了,不然截一万张也可以。注意,这不是要批判城市人,而是说明,人性都有些暗面或者隐蔽的一面,我们不能以偏概全。相比之下,农村人那些“暗面”视频倒是更坦白。
有些真理就这么简单,看看每天腾讯、搜狐的迷你弹出首页,低俗程度不亚于霍博士的文章。媒体为了眼球,都是推送最耸人听闻的事情到首页,但你不能通过推送来了解真实世界。
后记
笔者在华南山区城乡结合部长大,很多同辈家庭成员早早进入社会打拼,很多邻里乡亲便是贩夫走卒之辈,很多同窗好友扎根基层.因此很多人眼中的观光对象,就是笔者生活中真实一部分。对于老家、对于中下层、对于下里巴人的一切,笔者有一种强烈的亲近感。
记得好几年前在北美学习,偶然之间听见一曲久违《红尘情歌》,忽然感觉被带回了千里之外的故乡,这正是城乡中巴车上循环播放的“金曲”。听着熟悉而“烂俗”的歌曲,忽然感觉回到了满是尘土的拥挤乡镇街道,满目都是“手抓饼”、“沙县小吃”、“补房顶漏水”的标牌,发廊外还蹲着一个手臂歪歪扭扭纹着“龍”字的黄毛少年。这种真实令笔者感动,这是这个大时代中,故乡留给我的最真实的一面,无论好坏。
显而易见,和大城市相比,农村、乡镇、城乡结合部、甚至县城都是落后的。然而,面对这种结构性的困境,霍博士的猎奇与悲悯令笔者遗憾:猎奇虽可能有启发,但是却易引发误导,加重隔阂;悲悯虽可能产生感动,却易流于表面,遏制思考。这样看,《残酷》一文对中下阶层倒是挺残酷的。想要真正了解基层解决问题,如果不能扎根浸润,起码应该做到客观、合理选择观测对象,了解具有代表性、广泛性的事物进行调研,而非危言耸听、夺人眼球。当然,如今新媒体内容创业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我们也应该像了解体谅农村人一样去体谅内容创业的不易。那些做长期深度农村研究的人,如果文章转发不广,不妨也反思一下写法。
此外,悲悯也大可不必,勤劳的人最不需要可怜,因此悲悯之情常常除了感动自己,最后谁也没有被感动,剩下一堆优越感,却像“抓不住的月光握紧就变灰暗”,最后这是一句中产阶级喜欢的歌词。
【作者施兰茶系国际关系、产业变迁和南亚问题研究者,本文感谢观察者网大风哥的详细修改建议、标题和提供部分图片。印度乡村婆罗门施兰茶与中国工人首陀罗大风哥的紧密协作一直是当代世界跨越国家、阶层、城乡、种姓,实现多元一体、有序合作的典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评论 33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评论 112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评论 107“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172最新闻 Hot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将垮台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
“关税将抹掉15亿美元利润”,福特撤回了一个预期
-
县长张汉坤官宣被查,公安局长落马后“消失”4个月
-
今年第三次议息,美联储“将无视特朗普,维持不变”
-
在他嘴里,加拿大都成了“靠美国养活的社会主义政权”
-
越南总理:越美首轮谈判本周三举行,维持全年8%增长目标
-
“最美教师”邓滢,履新职
-
五一出游哪里人最多?河南接待游客6450.3万人次
-
美防长“动刀”美军高层,至少砍20%
-
以色列要全面占领加沙?“等特朗普结束中东之行……”
-
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