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震群:美国的这三个误判,将为中日韩带来新机遇
最后更新: 2025-05-16 16:17:58内外交困、群龙无首的韩国缺乏招架特朗普之力
与日本相对强硬自主的应对策略形成鲜明反差,韩国在面对美方关税政策时,其应对表现可用“混乱”二字概括:回应态度暧昧缓和,具体举措顾此失彼,政策协调节奏严重滞后。
4月3日当天,时任代总统之位的韩德洙仅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应对”,但短短6天后便明确否定“与中日联手反制关税”的可能性——惟恐得罪美国。具体到谈判进程,韩国更是直到4月24日才派出经济副总理崔相穆和产业部部长安德根赴美举行“2+2”磋商,虽然确认了关税、投资、经济安全、汇率四大议题方向,却未发表联合公报;会后双方公开声明的协议时间表更是相互矛盾,美方声称5月就能达成协议,韩方则表示要拖到7月8日最后期限。
明明素以亲美著称的尹锡悦早已不再执政,为什么韩方的应对仍唯唯诺诺,双方的沟通也如此混乱?
其一,韩美关系中的“小意外”持续发酵。今年3月14日,美国能源部公开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名单”,限制韩国科研人员参与能源项目。尽管美方强调此举“无涉外交”,但其象征意义与实际影响已经打击了韩美互信,影响了两国科技与能源合作根基。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早在1月就被列入名单,却直到3月才获正式告知,暴露出双方外交沟通机制存在的严重缺陷。正如《外交官》杂志指出,特朗普政府极有可能将此政策作为杠杆,在韩美贸易磋商中迫使韩国做出额外让步,进一步压缩韩国在谈判中的筹码空间。
其二,韩国在谈判中的筹码先天不足。与日本相比,韩国可用于谈判的经济牌面明显较弱:在经贸领域,扩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加强造船合作是韩国为数不多的“筹码”。然而,去年美对韩贸易逆差高达557亿美元,特朗普在贸易领域的关注点肯定是占比最高的半导体、汽车和药品,很难说简单扩大能源进口或者“增进造船合作”就能达成特朗普看重的贸易平衡。
此外,韩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话语权远不及日本。即便都是对多边贸易高度依赖的出口导向型国家,日本能够被视为CPTPP的牵头国家、G7核心成员,而韩国尚未称得上主导任何区域经贸机制。
更关键的是,地缘政治因素加剧了韩国对美依赖。朝鲜半岛局势使韩国在安全领域高度仰仗美国,即便增加防卫预算,也无法完全替代美国“战时作战指挥权”的关键效用。这使得韩国在任何议题的对美谈判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2日,韩国京畿道果川,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的公告牌上显示了总统候选人注册情况。
最后,韩国内政已经到达了最混乱的关键节点。崔相穆在第一次磋商后称“贸易协议将由下届政府主导”,一语道破了政府的无能为力。本届政府的权力更迭堪称戏剧化:谈判工作组建立的当口,5月1日上午,代总统韩德洙辞职参选,职务过渡至崔相穆,随后崔也宣布辞职,总统职务过渡至社会副总理李周浩,财政部副部长金范锡成为对美磋商临时负责人。如此频繁的人事变动导致韩国政府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
展望下个月的大选,尽管李在明支持率领先,但韩德洙突然辞职并与国民力量党暗通款曲,为选举结果增添变数;即便最后李在明胜选,在如此混乱局面下厮杀上台的政府,其对美谈判能力与执政稳定性也令人存疑。
韩国的核心利益实际上与日本相似,即尽可能争取关税豁免,但其对美磋商因政局不稳和外交失调而陷入混乱,可以说处于内外交困之中。一个可能的理想情境是李在明下个月内胜选上台,这有望推动韩国尽快加强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上的对华协调机制,为其在关税谈判中争取更多主动权提供现实可行的选项。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韩对美谈判结果殊途同归,两国均难以突破美方高压,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一困境在暴露日韩对美关系之“危”的同时,也为深化中日韩合作、构建维护多边主义“统一战线”提供了新的“机遇”。
美国的高估、低估和错估,为中日韩带来新机遇
从3月的中日韩外长会议到5月的第28届东盟与中日韩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对于特朗普政府的“无序乱政”,中日韩三国是有明确的共同立场的。中日韩三国在经济体量上就占到全球的24%,且三者间经济依存十分紧密,文化高度相似,这是中日韩相较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合作优势。
不过,谈到中日韩合作,美国的外部因素以及安全分歧是不容忽视的。放眼过去,无论是一度乍现的“亚元区”构想或是鸠山由纪夫的“东亚共同体”设想,都代表着中日韩区域合作曾经触及的高度。但是,无论是中日韩三国还是外部其他国家都不难看出,美国对于中日韩合作的高度警惕心和不满情绪。这也是为什么在钓鱼岛以及萨德这两起决定中日、中韩关系走向的事件背后都和美国的施压有关。通过政治摩擦造成三国间互信赤字上升、加强日韩作为围堵中国崛起的战略棋子,从中日韩三国贸易谈判长期冻结的现实情况来看,美国的确部分达成了战略目的。
然而,美国高估了自身体制的“优越”;低估了中日韩区域合作的坚韧;并且完全错估了中国突围的决心——这三大误判将为中日韩合作带来鲜有的机遇。
美国高估自身的最好案例就是特朗普的出现。目前,特朗普的单边主义行径无差别打击全球贸易伙伴,日韩作为其安全盟友也未能幸免,更不用说被“摆上桌”的乌克兰了。美国政府的“草台班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出洋相,已经将自身的战略信誉降至零点。
其次,美国低估了中日韩区域合作的坚韧。譬如,2024年,三星的对华出口总额已经高于对美出口总额,证明了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出口管制规则已经开始反向推动中日韩半导体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再具体到制造业,中日韩虽然看似存在竞争,但实际上产业链深度融合、互补性极强。除了前文提到的半导体行业,中日韩还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氢能源、跨境电商等领域高度互补,具备协同发展的天然条件。
以汽车行业为例,尽管三国企业在终端市场存在竞争,但在新能源汽车上中游产业链中却形成深度协作。韩国的动力电池巨头企业对华投资设厂规模庞大,还依赖中方提供关键矿物原料。LG集团在南京的累计投资已超过80亿美元,SK on位于江苏盐城的动力电池工厂是其全球最大单体工厂,而三星电池则早在十余年前就布局西安和天津,并于2025年初启动了总价值超11亿元的扩产项目。截至2024年,韩国稀土进口中有50%来自中国,在电动车电机所需的镝、鋱等关键稀土材料上,对华依赖度更是超过80%。
日本车企则在继续依赖中国市场的同时,积极寻求借助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技术密度和快速迭代优势,加快电动化转型步伐,避免被市场淘汰。近年来,丰田与比亚迪、马自达与长安相继成立合资技术公司,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产品,以增强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上的竞争力。
这种从原材料供应到技术研发的全链条互补,不仅增强了三国产业的协同抗风险能力,更为联合应对美国关税讹诈提供了坚实基础。换句话说,中日韩之间已经具有了美国当年牵头美日韩合作时试图加强的“供应链韧性”,且与经济议题安全化完全无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对中国实力的完全错估。无论美国再怎么围堵中国,再怎么唱衰中国,中国在国内国际上的表现是所有国家有目共睹的。与特朗普的蛮横无理恰恰相反,中国在面对美国的无理遏制时,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坚定立场,毫不妥协、坚决反制,体现出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的决心。而事实也证明,中国完全有底气也有实力反制美国的“关税霸凌”。5月12日,中美谈判成功撤销双边报复性关税,这是中方顶住压力、理性反制的初步胜利,也证明了特朗普胡乱挥舞关税大棒的必然败局。
现实已经证明,日韩对美国“跪舔”越久,在贸易让步上开的口子就越多,本国经济遭受的冲击也就越严重。尤其是当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在那边说“你手里没有牌”的时候,结局必然是令人啼笑皆非的。
虽然日韩在安全领域对美结构性依赖的格局未变,且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战略互信赤字依然严重,但这不妨碍日韩认识到一点:美国的单边霸凌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而中日韩合作既不是没有底气也不是没有可能。中日韩地缘相近、商缘相连。日韩应清晰地认识到,与中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美国的不合理举措,才是维护国际贸易稳定、消解特朗普政府带来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明智之举。
当然,中日韩重新燃起的互信来源于美国政府对盟友以及贸易伙伴的失信——所以这份互信本身还是难以立住脚的。因此,即便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完全消弭三边隔阂、形成对美集体谈判,中日韩也必须尽快超越人文、教育等“基本盘”话题,在议题合作基础上逐步恢复和强化合作制度化水平。
最关键的是,推动三边领导人峰会机制化、常态化。成熟的国际机制一旦形成,就具有路径依赖效应,不易因外部干扰而轻易中断。当前形势下,尽早达成制度化安排,有助于弱化美国对日韩的政策牵引力,也可以缓冲日韩政局波动带来的合作不确定性。通过机制托底、议题牵引、合作铺垫,中日韩才能“化危为机”,逐步跨越信任赤字和战略分歧,为合作注入制度刚性与战略韧性。
总而言之,中日韩三边合作因外部压力与现实需求而得以激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功能性合作或许可以稳步推进,但如果中日韩合作想要走出“浅水区”,那还是需要三国在政治互信上形成突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9500车位、全球最大!首航赴欧洲,“彰显中国雄心”
2025-05-16 16:15 中企出海 -
“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2025-05-16 15:55 中美关系 -
俄乌官员即将在土耳其会谈,外交部回应
2025-05-16 15:50 -
中方:坚决反对,绝不接受
2025-05-16 15:39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外媒又问稀土管制,外交部回应
2025-05-16 15:39 -
特朗普:给F-35加个引擎,叫F-55
2025-05-16 15:29 -
枪杀安倍嫌犯将于10月首次公审
2025-05-16 15:22 日本 -
俄乌土耳其谈判将安排两轮对话:土美乌先聊,土俄乌再谈
2025-05-16 15:22 乌克兰之殇 -
刘国中将出席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并顺访瑞士、访问白俄罗斯
2025-05-16 15:22 -
中新开展海上实兵演练
2025-05-16 14:45 新加坡 -
端午假期火车票,今日开售
2025-05-16 14:42 节日谈 -
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2025-05-16 13:52 观察者头条 -
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2025-05-16 12:13 观察者头条 -
“中国伙伴可以用我们的工厂,英国再不支持就晚了”
2025-05-16 11:37 不列颠 -
俄罗斯新任陆军总司令,是他?
2025-05-16 11:01 普京 -
关税冲击还没显现,日本一季度GDP就萎缩了0.7%
2025-05-16 10:22 日本产经 -
“我俩不见,这事没戏”
2025-05-16 10:11 -
美政府有人不满:又想拉黑中企,还要不要跟中国谈了?
2025-05-16 10:04 -
特朗普点名库克:忍了苹果在中国很多年,你居然又往印度跑?!
2025-05-16 09:36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2025-05-16 09:0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相关推荐 -
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评论 83俄乌刚谈完,这五人又凑一块急call特朗普 评论 130美企“哭诉”:中方审批严格,我们没库存了 评论 272HDMI收税20年,移动“超高清时代”能否有中国标准? 评论 166美企急电:快取消越南、印尼订单,转回中国 评论 140最新闻 Hot
-
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
美军高官急眼:中国在拉美居然整了10个,没人管…
-
无法一一谈判,特朗普放话:将被单方面加税
-
湖南怀化舞水河近期出现大量死鱼,当地回应
-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白宫急了:这是政治决定
-
俄乌刚谈完,这五人又凑一块急call特朗普
-
美国开始筹备阅兵了:预算3.24亿,6600名士兵参加
-
孙杨、潘展乐将同台竞技争冠
-
英伟达:下季度,给中国最新特供版
-
美企“哭诉”:中方审批严格,我们没库存了
-
特朗普:想访问中国
-
中国减持189亿美元,英国成美国国债第二大持有国
-
美国闻着“中国味”就来了,哥伦比亚“不以为意”
-
重庆一公安分局局长被查
-
南非新动作,台当局有点慌
-
拉夫罗夫:西方离间中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