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震群:美国的这三个误判,将为中日韩带来新机遇
最后更新: 2025-05-16 16:17:58【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申震群】
2025年5月12日,中美经贸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美方承诺取消91%的对华加征关税,暂停24%的“对等关税”90天;中方则对等取消91%的反制关税并暂停24%的关税措施。
这一结果标志着特朗普政府“以战逼谈”策略的彻底破产。中方通过精准反制迫使美方让步,既展现了维护多边规则的决心,也揭露了特朗普政府“欺软怕硬”的本质——面对中国的强硬立场,其“关税大棒”最终沦为自伤性工具。
中国对美谈判的阶段性胜利对美国的盟友们恐怕都会产生不小的冲击,尤其是作为美国军事盟友与贸易伙伴的日本和韩国——特朗普这种“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的感受实在太深了。
目前,日本因美国对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损失已超百亿美元,韩国半导体出口因供应链混乱面临下行压力。另外,在不久前美方还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名单”,美韩关系的裂缝也被进一步放大。尽管一个月以来,日韩都已经分别同美国展开过贸易谈判,但双方分歧依旧突出,短期内难见成果。
与此同时,日韩在区域经贸多边合作中呈现出另一番动向。5月4日,第28届东盟与中日韩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在意大利召开,联合声明警示“保护主义”抬头将加剧经济分裂,重申对基于规则的自由、公正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持。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在会议上转变以往模糊态度,明确支持联合声明,并积极与中国及东盟商讨构建“去美元化”支付体系。日本共同社指出,该声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方高关税政策的外溢效应,体现出亚洲国家推动自由贸易的共识。
可见,在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破坏全球贸易格局之际,中日韩区域合作正成为应对冲击的锚点。面对美方单边主义的压力,日韩不得不重新评估对华经贸合作的意义,以分散风险、稳定出口。这既是短期的被动应对,也可能孕育中长期的结构性调整方向。
那么,日韩两国是如何应对特朗普2.0版关税政策的?各自的谈判策略有何异同?这轮冲击是否会反向催化中日韩合作?现实中的中日韩合作又存在哪些结构性制约?本文将以日韩对美谈判为出发点,探讨日韩之“危”与中日韩合作之“机”。
5月4日,东盟与日中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意大利米兰召开。共同社
如何理解石破内阁的对美强硬表态?
日本方面的应对路径包括快速表态、首脑通话及两轮谈判,展现出其在维护自由贸易秩序与本国出口利益方面的鲜明立场与相对强硬的姿态。共同社报道称,日本政府对可能采取反制手段“持开放态度”。4月3日,石破茂公开表示美方做法将“对双边关系及全球多边贸易体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明确表达反对立场。日媒对其与特朗普4月7日的通话形容为“坦率且建设性”,但从特朗普随后在社交媒体上的抱怨看,通话未达预期效果,尤其在汽车与农产品两大贸易核心议题上,日美分歧依旧严重。4月16日与5月2日的两轮谈判虽维持沟通渠道,但无实质进展,尤其是汽车与钢铝问题上的分歧仍然显著。
相较于安倍晋三时期的贸易谈判,目前日本更为强硬的姿态,可以从历史经验、现实筹码与国内政治三方面去理解。
首先,从历史经验看,特朗普1.0任期的美日贸易摩擦已成为日本制定对美策略的重要参照。彼时,特朗普指责美日货物贸易严重失衡,要求日本开放农产品市场,并限制汽车对美出口,最终达成的妥协是日本在农产品上让步,而汽车关税被暂时搁置。具体形式上,特朗普通过拒绝多边谈判要求、开展美日双边贸易谈判,以更有效地对日施压。如今,这一隐患重新爆发,日本深知特朗普的施压逻辑难以改变,唯一的应对办法就是主动谈判、稳住节奏。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已超6万亿日元,占对美出口总额近三成,若汽车出口受限,对日本企业的打击将极为沉重。加之农产品与汽车再度被特朗普拿来做文章,日本已在特朗普1.0时期让步一次,几无可退;如若再度让步,关税大棒将沉重砸在汽车这个日本的经济命门上。
其次,从现实筹码来看,日本是具备一定谈判手段的。
其一,日本历来是多边贸易机制的坚定支持者,不仅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积极作为,还主导了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达成。相较特朗普1.0时期,如今日本在多边体系中的发言权与规则制定能力更强,获益也更丰厚,有利于以规则应对单边压力。
其二,日本近年来不断提高防卫预算,自2022年底出台“新安保三文件”以来,2025年度国防预算占GDP比例已达1.8%,并计划逐步向2%靠拢。再加上当前谈判双方已经表示暂不将驻日美军经费问题和贸易冲突挂钩,这使得美日同盟关系依旧具备较高稳定性,美国难因经贸矛盾而彻底牺牲日本的地缘战略价值。
其三,尽管在5月4日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迅速否认“抛售美债”是谈判手段,但日本确实掌握世界第一的美债持仓。日本此举,意在通过发表“不增持美债”的宣言,释放美债贬值预期,从而可以在金融层面对美形成潜在制衡。
最后,从国内政治看,石破茂政权本就因派系妥协而起,基础薄弱,自民党在国会的席位劣势明显(执政联盟220席,在野党241席,是典型的朝野倒挂),7月的参议院选举又迫在眉睫,急需外交成果提振支持率。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议员小熊慎司就曾公开要求政府“不要屈服于美国勒索”。石破茂个人不像安倍晋三一般拥有长袖善舞的外交技巧,上任初期访美,得到的接待颇为冷淡,开局便有些外交颓势的意味。
具体到农产品议题,更是牵动着日本政坛的神经。日本“全国协同农业组合联合会”(农协)垄断地位稳固,是自民党长期依赖的重要票仓,坊间甚至流传“农协能影响三成国会席位”的说法。石破政权若在该议题上对美妥协,既可能激怒农协,也将削弱其原本就摇摇欲坠的政治根基。
总体而言,日本对美态度坚决有其合理动因,但这些动因在推动其积极谈判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美日间的分歧,致使谈判陷入拉锯状态。可以预见,日本未来最多可能在能源、农业领域有限度让步,如增加美方液化天然气进口、放松美车认证或再度微调农产品关税。但只要美方坚持触碰日本的命门——汽车出口,短期内美日谈判恐仍难破局。日本既不愿放弃核心利益,又需维持“美日黄金时代”叙事,正处于骑虎难下的困境之中。
在此背景下,对华合作正逐渐成为日本对美博弈的策略选项之一。自去年10月李强总理与石破茂会晤以来,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重启的迹象愈发明显,这显示日本已认识到,在共同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上,中日两国存在现实的利益交集。4月底,中日领导人就美国关税议题互致书信,传递出在复杂外部环境下重启对话、稳定关系的积极信号。作为中日韩三边合作的“长边”,中日关系的进展为三边合作的重构奠定了建设性的基础。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9500车位、全球最大!首航赴欧洲,“彰显中国雄心”
2025-05-16 16:15 中企出海 -
“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2025-05-16 15:55 中美关系 -
俄乌官员即将在土耳其会谈,外交部回应
2025-05-16 15:50 -
中方:坚决反对,绝不接受
2025-05-16 15:39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外媒又问稀土管制,外交部回应
2025-05-16 15:39 -
特朗普:给F-35加个引擎,叫F-55
2025-05-16 15:29 -
枪杀安倍嫌犯将于10月首次公审
2025-05-16 15:22 日本 -
俄乌土耳其谈判将安排两轮对话:土美乌先聊,土俄乌再谈
2025-05-16 15:22 乌克兰之殇 -
刘国中将出席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并顺访瑞士、访问白俄罗斯
2025-05-16 15:22 -
中新开展海上实兵演练
2025-05-16 14:45 新加坡 -
端午假期火车票,今日开售
2025-05-16 14:42 节日谈 -
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2025-05-16 13:52 观察者头条 -
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2025-05-16 12:13 观察者头条 -
“中国伙伴可以用我们的工厂,英国再不支持就晚了”
2025-05-16 11:37 不列颠 -
俄罗斯新任陆军总司令,是他?
2025-05-16 11:01 普京 -
关税冲击还没显现,日本一季度GDP就萎缩了0.7%
2025-05-16 10:22 日本产经 -
“我俩不见,这事没戏”
2025-05-16 10:11 -
美政府有人不满:又想拉黑中企,还要不要跟中国谈了?
2025-05-16 10:04 -
特朗普点名库克:忍了苹果在中国很多年,你居然又往印度跑?!
2025-05-16 09:36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2025-05-16 09:0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相关推荐 -
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评论 83俄乌刚谈完,这五人又凑一块急call特朗普 评论 130美企“哭诉”:中方审批严格,我们没库存了 评论 272HDMI收税20年,移动“超高清时代”能否有中国标准? 评论 166美企急电:快取消越南、印尼订单,转回中国 评论 140最新闻 Hot
-
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
美军高官急眼:中国在拉美居然整了10个,没人管…
-
无法一一谈判,特朗普放话:将被单方面加税
-
湖南怀化舞水河近期出现大量死鱼,当地回应
-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白宫急了:这是政治决定
-
俄乌刚谈完,这五人又凑一块急call特朗普
-
美国开始筹备阅兵了:预算3.24亿,6600名士兵参加
-
孙杨、潘展乐将同台竞技争冠
-
英伟达:下季度,给中国最新特供版
-
美企“哭诉”:中方审批严格,我们没库存了
-
特朗普:想访问中国
-
中国减持189亿美元,英国成美国国债第二大持有国
-
美国闻着“中国味”就来了,哥伦比亚“不以为意”
-
重庆一公安分局局长被查
-
南非新动作,台当局有点慌
-
拉夫罗夫:西方离间中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