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博:亚洲男性不体贴妻子?这种偏见怎么来的?
最后更新: 2021-11-21 11:44:24【导读】 近日,摄影师陈漫拍摄的一组中国女性照片引发争议。面对照片中的女性形象,网友怒批“太阴间”、“丑化中国女性”、“显示了西方品牌的审美偏见”。实际上,类似的诡异描摹不仅出现在东方女性身上,东方男性也曾被西方媒介丑化,甚至是妖魔化。
这样的认知何以形成?我们还需从性别、种族、文化、经济等深层结构中寻找答案。而打破抹黑和刻板印象的根本,还在于破除西方中心论。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秦博】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特别是许多美国英雄电影,都刻画了白人男性从“暴虐”、“无能”的亚洲男性的手中解救弱小的亚裔女性的画面。在那些西方电影中,东亚裔男性通常占有欲强但又粗暴冷漠,而白人英雄则浪漫温柔敏感体贴。通过对东亚父权制的刻画,巧妙地衬托出了西方父权制的“自由性”。此外,西方男性还被描绘成世界女性的守护者。[1]
另一方面,东亚男性又会被塑造成“太监”,即对白人和亚洲女性没有欲望的无性生物,缺乏正常男性应该有的阳刚之气(比如《傅满洲》系列和《龙年》)。[2] 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形象和气质,微妙地对比拼凑出了一个完美的西方男性形象,既强势、又温柔,既豪迈、又体贴。
西方的电影脚本固然如此,但依然不乏中国演员本身参与并加固这样的偏见,比如某中国女演员就曾全裸大尺度担任法国电影《狂怒》的女主角。这部电影对东亚裔男性的侮辱可以说是在21世纪登峰造极,完美配合了西方对东方女性的性欲想象。这部电影在法国获得好评,也反映了法国导演甚至是法国主流社会对中国男性的真实观感。
反过来,如下那种类型的影片很难甚至永远不会出现在中国和西方:中国艺术家绝不会创作一部以占有外国女性、羞辱外国男性为叙述路径的商业片,而西方电影更不可能将《狂怒》这种剧本中的中西方男女性角色颠倒过来。
傅满洲(资料图)
《亚裔男性在美国:“他们对这个群体有多不友好”》讲述了李杜德的故事:李杜德是一名演员兼制片人。因为是混血儿的原因,他已经习惯了美国种种对于他中国血统的种族歧视,包括在约会时的种种困难。但是有一次受挫的经历还是让他印象深刻。
那天晚上,他的约会伴侣大部分时间都在他身边,两个人相处得很不错。互相开玩笑的时候,女孩还夸他的笑容好看。“但一切突然就变了。她问我是不是拉丁裔,我告诉她我不是,一半白人血统,一半中国血统。”杜德说,“她突然开始疏远我,我们再调情的时候,她说她的感觉变了。”杜德当时直截了当地问她,她的态度反差这么大是不是因为他是亚裔的关系。对方尴尬地否认,但是杜德认为还是有关系。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菜’,但她确实因为听到我是亚裔后,态度变化太大了。”杜德的经历对单身亚裔美国男性来说是家常便饭。在很多电影和电视节目中,都对亚裔男性抱有成见,认为他们柔弱无能。
美国知名电台主持史蒂夫·哈维(曾主持着一档早间广播节目Steve Harvey Morning Show)曾在节目中抨击亚洲男性,足以见得一部分美国人对这个群体有多不友好。当时谈到2002年出版的《如何与白人女子约会:亚洲男人的实用指南》一书时,这位主持人狂笑起来。他说道,“这本书只能有一页,‘对不起,你喜欢亚洲人吗?’,‘不、谢谢。’”
当被问及他本人对亚裔男性什么感觉的时候,他模仿了一个黑人女性——“我甚至都不喜欢中国菜,孩子。”虽然哈维的玩笑很损,但却反映出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虽然亚裔女性在美国是极受欢迎和被迷恋的对象,亚裔男性却很难在约会中被“公平对待”。
2014年,交友约会软件OkCupid曾做了一项调查,发现亚裔男性在这款应用上的吸引力不如其他族裔男性。哥伦比亚大学所做的一项关于快速约会的研究中也发现,第1次约会之后,亚裔男性最难获得第2次约会。到了2018年,有的人甚至会直接说,“对不起,不要亚洲人。”
旧金山的心理咨询师兼治疗师Nicole Hsiang经常和第二代、第三代亚裔美国人打交道,在采访中她告诉《赫芬顿邮报》,她的客户时常在约会中怀疑自己不够好。她说,“约会中被拒绝有时会带来心理创伤。对很多男性来说,这关乎自己的‘男子气概’。很多在白人居多环境中长大的亚洲男性告诉我,把自己与理想的白人男性相比,他们认为自已没有吸引力。”
什么样的男性才“性感”呢?美国社会中大部分人都认为符合西方标准的欧洲面孔才好看(窄窄的鼻梁、大的不是杏形的眼睛、白的皮肤),很多人并不知道亚洲男人的迷人之处。很多人觉得亚裔男性在约会中受挫是外貌原因,殊不知即使是男模也无法在约会中顺风顺水。
模特兼健身教练Kevin Kreider是一名美籍韩裔,被一对爱尔兰裔德国人收养。约会软件Tinder上的经历让他感到非常不开心。他在采访中表示:“这件事开始伤害到我的自尊。我知道自己长得不错,但是在软件上我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于是我一再降低了我的标准,后来才收到一些人打招呼。我意识到前边有很多白人在‘排队’时,亚裔男性的处境有多糟糕”。
后来,Kreider就不用这些约会软件了,开始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伴侣,接触到了越来越多喜欢他的女孩子。他说,“我明白了一件事,你必须接受自己的身份,一个亚洲男性。如果你自己都不悦纳自己,不去爱自己,怎么指望别人来接受呢?”“我们总是吸引着现在和我们相似,或者未来我们想成为的人,如果你一直抱着消极、怨恨的态度,你也只会吸引这类人,然后你也会慢慢变成这样的人。”
在婚恋问题上,美国人一直对亚洲男人抱有偏见。正如《初来乍到》(Fresh Off the Boat)的作者黄颐铭(Eddie Huang)去年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所说,如今的亚裔男性总是带着“掌握技术、天生服从”的书呆子,“千百年之内永远不会有机会抢走你的女孩”,这样那样的标签。
《初来乍到》剧照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BAT从名校整班整班拉人,中小企业怎么办?
2021-11-21 08:47 中西教育 -
网信办整治“饭圈”乱象:已清理负面有害信息40余万条
2021-11-16 18:48 -
网民建议标识靖康之变宋钦宗陵墓,郑州回应
2021-11-15 14:15 考古 -
风险已来,个人如何应对?专访《灰犀牛2》译者冯毅
2021-11-13 10:11 美国经济 -
《天书奇谭》重映,是“炒冷饭”?
2021-11-05 20:07 -
《这!就是街舞》第四季总决赛终极狂欢落幕 王一博蝉联冠军队长
2021-11-01 11:50 -
25岁女子假扮“大粉”诈骗,13名饭圈女孩损失超十万
2021-10-26 11:09 -
画“虚弱妆”,被缉毒警察盯上了
2021-10-20 15:33 -
河南卫视传统文化DNA又动了…
2021-10-14 15:42 -
中国反邪教,美国保护邪教,为什么?
2021-10-13 07:34 -
美国最高法院门楣为何有孔子像?
2021-09-26 13:36 文化 -
上海月亮凭什么爆红?看了这台晚会才明白
2021-09-22 18:36 -
月饼有7种吃法?彩虹合唱团穿古装,“魔性”月饼歌刷屏了!
2021-09-22 15:48 -
汪海林:片子卖出去的高价本来就是绑定演员的,怨不得流量明星要高价
2021-09-14 17:06 明星那点事儿 -
简单实用才是无产阶级?斯大林:不,我们要比欧洲更美
2021-09-12 09:14 -
超前点播收费成“朝钱点播”,中消协发声
2021-09-09 11:07 -
“很多演员10年黄金期过了,公司就不管了”
2021-09-03 13:25 文化 -
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北大并列第16名,居亚洲第一
2021-09-02 15:59 中西教育 -
真·吃茶
2021-09-02 11:39 -
宁夏新规:打破非遗传承人“终身制”
2021-09-02 09:31
相关推荐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88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