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标救不了宝骏
【导读】 仅仅五年后,承载着新车标的新宝骏,就成了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文/潘昱辰 编辑/张广凯)宝骏又换标了。
5月9日,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品牌宣布推出全新车标,并全面进军新能源车赛道。
与现行“钻石标”相比,新车标更像是将“钻石”直接拍扁后的产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于IT企业中似已成为设计新潮流,并蔓延至不少新势力车企 。
而此番宝骏开始顺应扁平化,也对外展现了品牌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决心。
与新标同期亮相的还有两款新车型:首发的小型电动SUV宝骏悦也,轴距为2110mm,纯电续航为303km,将于5月25日上市;另一款紧凑型车宝骏云朵,则在尺寸和动力上直接对标畅销车型比亚迪海豚。
但与尚未面世的新车相比,宝骏频繁的换标行为显得更为反常。
短短十余年间,宝骏已启用三个车标
换标一般被视为品牌焕新破局的重要象征。而即使在上汽通用五菱内部,成立于2010年的宝骏也并无底蕴可言。但就在不到五年时间内,该品牌就有过多达两次换标经历。
事实上,长期以来的廉价基因,已经成为宝骏品牌向上的巨大阻力。于过去的2022年,宝骏品牌全年仅销售汽车5.2万辆,同比暴跌76%,可见其再度转型已迫在眉睫。
可就宝骏当下所面临的颓势来看,仅凭换标似乎也很难回天。
此前,通过兼职生产口罩、地摊车、螺蛳粉……上汽通用五菱在疫情期间为自家赚足了眼球,“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口号一度出圈。不过,五菱靠“人民”的旗帜维持在低端市场的高销量,却也很大程度上封锁了宝骏品牌向上的前路。
宝骏悦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宝骏是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自主乘用车品牌。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曾将宝骏与上汽乘用车分公司的荣威、名爵品牌并列,称之为上汽自主品牌的“三驾马车”。
自诞生以来,宝骏仅用时7年就收获了200万车主,成为国内最为成功的合资自主乘用车品牌。从宝骏730、560开始,到后来的轿车宝骏310,SUV宝骏510、530等,几乎每一款车型都曾取得不俗的市场热度。
然而出自宝骏的多数产品,都面临生命周期短,销量波动大的共同困境。
以2016年上市的宝骏560为例,其月销量一度突破4万辆,与多年霸榜的“神车”哈弗H6不相上下。
然而在高潮过后,宝骏560的销量迅速滑落至1万辆左右,其后几经波动逐步下跌至千辆;2018年3月,宝骏突然宣布560车型停产停售,其销售周期仅不到三年。
2017年2月,为迎合年轻消费群体,宝骏又推出全新造型设计的宝骏510,在上市的头一年销量一度逼近6万辆,然而其后走势却与宝骏560如出一辙,销量逐月滑坡;至2019年上半年,平均月销量开始在1万辆左右徘徊;至2020年1月疫情尚未全面爆发之时,其月销量已仅剩5000辆左右。
实际上,宝骏有限的产品力深刻影响了对消费者的购车决策。虽然定位和售价高于五菱,可宝骏身上的大小毛病却一点没少。
宝骏560
早在品牌诞生之初,宝骏车型就曾发生过多起召回事件,且大多与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三大件有关:
2013年5月,因制动力下降隐患,五菱召回超过1万辆宝骏630;同年9月,因燃油管设计隐患,召回5.5万辆宝骏630;2016年10月,因发动机存安全隐患,再有5882辆宝骏630被召回;
2017年12月,因存在燃油蒸汽泄漏隐患,多达94万辆宝骏730和宝骏560被召回,这也是宝骏品牌诞生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如果说以上召回的影响尚且维持在有限范围内,那么来自央视3.15晚会的点名,则成了一次让宝骏出圈的严重负面事件:
2020年7月,因疫情被推迟的3.15晚会上,来自多个省份的宝骏车主表示,其购买的宝骏630车型没开多久便频繁出现失速现象,经检修发现是DCT变速箱作祟。至2019年5月,五菱又对近2万辆遭遇变速箱故障的车型实行召回。
然而,经过召回并更换变速箱的宝骏560,依然出现动力故障,令大量车主质疑五菱宝骏处理事件的态度。
在被3·15曝光后,上汽通用五菱发布声明,称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展开调查,对消费者造成的困扰表示歉意,其后又先后发起多次召回。但外界对宝骏产品可靠性的质疑已然种下扎根。
宝骏560失速事件被3.15点名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新宝骏”不新
销量低迷成为了宝骏第一次换标的契机。然而随之到来的3.15上榜事件,又“不合时宜”地成为了“新宝骏”的拦路虎。
2019年1月,上汽通用五菱发布宝骏新车标(即现款车标)。与一匹骏马为主体的老车标相比,更换后的车标整体类似于一块钻石,更突出立体感,但隐约还能看出一些马头的轮廓。
根据宝骏当时的规划,钻石标将与传统马头标并存,新车标主要用于宝骏更具科技感、智能化的高端系列车型。连带品牌名,也被干脆地定为“新宝骏”。
与此同时,新宝骏宣布启用全新汽车生产平台——R平台。基于此,新车型将全系标配前后独立悬挂、搭载1.5L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CVT变速器等,以升级产品力。
其后一年时间内,新宝骏有RS-5、RC-6、RS-3等多款车型接连上市,售价区间则在7万-13万元不等,较定价普遍在10万元以内的老车型有了明显上涨。
新宝骏RS-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仅仅五年后,承载着新车标的新宝骏,就成了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而新宝骏竭力营造的高级感,消费者也并没有买账。
乘联会数据显示,2019年宝骏品牌销量仅60.4万辆,同比下滑30.7%,其中多数销量还是依赖老车型苦苦支撑。新宝骏首款车型RS-5全年销量不过2.4万辆出头,单月销量远不及同一时期宝骏510;RS-3的月销量也仅有1.1万辆,离巅峰时期的宝骏“神车”们相去甚远。
随着疫情的爆发,加之3.15事件的推波助澜,2020年宝骏销量下跌36.7%至42.2万辆;2021年再度腰斩至21.5万辆;至2022年宝骏销量仅为5.2万辆,同比暴跌76%,形势已岌岌可危。
究其原因,虽然换了标、改了外观、营销也更契合年轻消费群体,可宝骏的产品力没有得到质的改善,反而平均售价的提升,又使得部分潜在消费者望而却步。
去年9月,销量不佳的新宝骏迎来了首次召回。召回对象为新宝骏RM-5,涉事车数量达到6.3万辆。被召回的车型因前照灯照射范围偏窄,在夜间照明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新宝骏的折戟,也标志其燃油车高端化的彻底熄火,加上同门五菱宏光MINI EV的爆发,新宝骏只剩下新能源车一条路可走。2021年,新宝骏宣布KIWI EV车型上市,以替代此前销量不佳的宝骏E100、E200、E300等微型电动车。
然而同样由于定价偏高(接近8万元起售),加之同级市场内卷严重,宝骏KiWi EV的竞争力受到严重约束,向新能源市场的首次突围也很快宣告失败。上市两年来,该车型最高月销量不到7000辆,进入去年第四季度更一路下跌至2000辆左右,至今年第一季度月均销量更是跌破500辆。
宝骏KiWi EV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和同门兄弟五菱一样,自成立以来,宝骏一直依靠低端车型在市场分一杯羹。可如何说好品牌故事,提升产品质量,保证市场份额,成为了宝骏至今无解的难题。
历史经验已然证明,品牌向上不是仅凭简单的换标就能得到改善的。实际上,五菱近年也一直在谋求上进,并推出诸如五菱银标凯捷、星辰等高端车型,可都收效甚微。唯一受到影响的,恰恰是师出同门且定位存在显著重合的宝骏。
对于和五菱品牌同质化严重的宝骏而言,这回全面投向新能源赛道,也只能是一次艰辛又无奈的选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潘昱辰 
-
高合XYZ齐聚中国品牌博览会现场
2023-05-11 14:19 观网财经-汽车 -
一季度净赚9.3亿,理想汽车连续盈利打破新势力亏损“魔咒”
2023-05-11 11:40 观网财经-汽车 -
比亚迪秦PLUS EV 2023冠军版举行上海上市发布会
2023-05-10 14:58 观网财经-汽车 -
去年亏损54亿,绑定华为的北汽蓝谷还能用烧钱换销量吗?
2023-05-10 14:03 观网财经-汽车 -
吉利累计销量重回增长,但混动前景仍不明晰
2023-05-09 17:42 观网财经-汽车 -
车企营销费用大比拼:理想真的吊打一切?
2023-05-09 15:28 观网财经-汽车 -
月销近2000辆,什么人在买智己LS7
2023-05-08 18:05 观网财经-汽车 -
“王炸”产品失利,福特在华认栽?
2023-05-05 19:50 观网财经-汽车 -
德国特斯拉ModelY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
2023-05-05 11:20 观网财经-汽车 -
四月销量遭滑铁卢,蔚来要小心陷入“自嗨”
2023-05-04 19:55 观网财经-汽车 -
上海第2家,极氪中心丨上海爱琴海购物公园店正式开业
2023-05-04 15:29 观网财经-汽车 -
专访 | 岚图汽车秦捷:借力东风,青出于蓝
2023-05-04 11:30 2023上海车展 -
比亚迪:让价格战来得更猛烈些吧
2023-04-28 17:23 观网财经-汽车 -
E级重磅改款,我们看到了奔驰的纠结
2023-04-27 20:05 观网财经-汽车 -
海鸥起飞,飞度又多了一道催命符
2023-04-26 18:22 观网财经-汽车 -
吉利纯电皮卡再降价,偏僻小路走得通吗?
2023-04-26 17:30 观网财经-汽车 -
净利暴跌89%,长城困于新能源
2023-04-24 19:38 观网财经-汽车 -
江铃大道车展开启预售,打造皮卡新生活
2023-04-24 13:47 观网财经-汽车 -
坦克全球俱乐部计划启动,与全球用户共绘生态全景图
2023-04-23 21:20 2023上海车展 -
抚摸男模胸肌,就是欧拉对“更爱女人”的理解?
2023-04-23 18:05 观网财经-汽车
相关推荐 -
“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33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33“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85“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评论 193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