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ABB”到“BBA”,奥迪在中国是如何掉队的?
(文/潘昱辰 编辑/徐喆)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全球车市正暗流涌动。对于传统豪华品牌奥迪而言,这一年同样意义非凡:其在中国的年销量首次超过70万辆,达到72.63万辆,同比增长5.4%。同时,奥迪的累计销量也在去年突破600万辆,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达成这一成就的豪华品牌。
在疫情的冲击下逆势而上,按说奥迪成绩不错值得肯定。然而在表面光鲜的背后,这个曾经以巨大优势领跑中国的豪华品牌已经慢慢步入发展瓶颈,并且在与奔驰、宝马两大强敌的竞争中逐渐落入下风。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20年奔驰在华共计销售77.44万辆,同比增长11.7%;宝马在华共计销售77.74万辆,同比增长7.4%。可以看出,奔驰和宝马无论总销量还是同比增幅都要显著高于奥迪。即使刨除smart、MINI和劳斯莱斯等附属品牌,年销75.8万辆的奔驰品牌和年销74.9万辆的宝马品牌也都要高于奥迪。
令人担忧的是,这已是奥迪连续第二年在“BBA”中垫底。换言之,虽然三家豪华品牌整体都在逆势增长,但奥迪不仅在“BBA”的竞争中落败,而且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BBA”在中国的竞争中,奥迪已经开始掉队
那么,从“ABB”到“BBA”,奥迪在中国究竟是如何掉队的?
固有印象是把双刃剑
与中国不同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奥迪没有奔驰和宝马那样生产豪华车的悠久历史,大部分时间都在扮演追赶者的角色。并且,这种追赶很大程度都依赖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奥迪是最早进入中国并实现国产的豪华品牌,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已开始生产原型车,90年代初便成立一汽-大众合资公司,相比进入21世纪后才以合资方式国产的宝马和奔驰,其先发优势非常明显。
1997年,首台国产奥迪A6在长春驶下生产线,日后成为国内行政用车的代表
在早期奥迪的销量来源中,行政用车占据了相当比例。这是因为最早登陆中国的奥迪100车型,本身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红旗一度停产后,作为领导人用车而引进的。奥迪不仅通过这一时期建立起品牌的高端形象,诸如A6等C级轿车也一度成为国内行政车的代名词。
同时,为适应中国车主的使用习惯,奥迪还是第一个对国产车型进行本土化处理的豪华品牌,其中最典型的改变莫过于轴距加长。虽然带“L”的车型被不少热衷原汁原味的用户所诟病,但事实证明,加长处理的A4L、A6L、Q5L等车型均成为了奥迪立足市场的基石,并为后世国产豪华品牌所仿效。
奥迪A6L是国内行政座驾的代表,也是奥迪汽车的销售主力
然而,奥迪长期代表的公车形象也成为了一把双刃剑。由于行政用车追求稳重,奥迪产品属性显得更为“中庸”,这对于品牌符号强烈的豪华汽车而言是硬伤。进入21世纪后,更为年轻的消费群体对于奥迪不再感冒。相比之下,无论是更具运动感的宝马,还是豪华氛围营造更为充分的奔驰,都能够给新用户带来更多的新鲜感。
并且,奔驰、宝马早年以进口形式进入中国,价格长期处于高位,且主要依靠S级、7系等比奥迪A6更高级的车型,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竖立了更为高端的品牌形象。
奥迪的“中庸”还影响其吸引女性消费者。近年来,女性车主数量增长迅速。根据易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乘用车女性用户洞察报告,当下的奔驰车主中有一半以上为女性消费者,宝马以44.61%紧随其后,奥迪的女性用户所占比例则不到43%,低于雷克萨斯。
2014年公车改革后,奥迪失去了一个较大的用户来源,早年的红利期开始慢慢走向终结。而奔驰、宝马在国产后不断完善产品线,使得销量如坐上火箭一般迅速成长,并逐步蚕食了奥迪既有的市场份额。
面对来势汹汹的竞争对手,奥迪更多依托于加大优惠力度来刺激销售。然而,“以价换市”同样是一把双刃剑。从2019、2020连续两年的结果可以看出,即便降价幅度加大,奥迪的销量增幅仍不及奔驰宝马,反而进一步削弱了自身的品牌溢价能力。在同级别车型的指导售价和终端售价也可以看出,消费者很自然会形成奔驰>宝马>奥迪的固有印象。
与此同时,奥迪的既有产品力也不再突出,甚至还发生了数次质量危机。早在2013年,奥迪便因为阻尼片含有沥青成分登上央视“315”晚会;2019年3月,奥迪又被一篇自媒体文章指控存在内饰异味,致使多名车主患白血病。尽管奥迪很快出具第三方机构报告称,车内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但仍引起了许多质疑;2020年4月,2辆进口奥迪A5在集装箱内自燃,其后因发电机逆变器存在起火隐患,近40万辆奥迪被召回。
2020年4月,进口奥迪A5在集装箱内自燃,引发热议
对于已经沦为一线品牌垫底的奥迪而言,更多竞品加入战场同样是一种威胁。虽然二线的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沃尔沃们的年销量不过20万辆左右,距离德系三强尚有很大距离,但足以分流掉一部分潜在用户,更不用说还有特斯拉这样的搅局者存在,冲击着30万元左右的市场。
- 责任编辑: 潘昱辰 
-
27.38万元起售,东风本田CR-V锐·混动e+上市
2021-02-03 17:16 汽车工业 -
这次是真的,比亚迪高端品牌终于来了
2021-02-03 15:54 汽车工业 -
携手红星美凯龙,蔚来加速推进换电站布局
2021-02-02 13:21 汽车工业 -
反向营销却翻车,福特中国为“指牛为马”致歉
2021-02-02 13:04 汽车工业 -
“海豚”跃出水面,比亚迪品牌向上正当时?
2021-02-02 12:42 汽车工业 -
“学习强国”首次上车,接入威马车载系统
2021-02-01 13:18 汽车工业 -
逆变器存隐患,13399辆小鹏G3被召回
2021-01-29 17:00 汽车工业 -
如何治愈新能源车“里程焦虑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21-01-29 14:17 汽车工业 -
贾跃亭吹过的牛正在变为现实?
2021-01-29 14:10 汽车工业 -
巴蜀“新文旅” 撑起中国“经济第四极”
2021-01-27 21:01 汽车工业 -
两点一线全由车来完成,小鹏汽车正式推送自动辅助驾驶功能
2021-01-26 22:04 汽车工业 -
红旗、桑塔纳、荣威之后,谁会是值得被记住的第四辆“车”?
2021-01-22 18:22 -
智能+混动 WEY品牌焕新打响中国品牌“第一枪”
2021-01-21 17:27 -
威马与百度合作首款量产车下线 无人驾驶功能成为亮点
2021-01-20 17:50 -
导入“明日设计”,长安全新CS35PLUS正式亮相
2021-01-20 16:04 汽车工业 -
小鹏汽车NGP Beta版初体验:坐主驾驶位体会当乘客的乐趣
2021-01-20 15:40 汽车工业 -
共探复古生活美学 欧拉好猫首个用户宠粉趴开局
2021-01-19 13:07 汽车工业 -
存生产一致性问题,一汽-大众、江淮、奇瑞被工信部点名通报
2021-01-19 10:30 汽车工业 -
大象走钢丝,“触底”的上汽集团如何反弹?
2021-01-17 22:13 汽车工业 -
全球车企因芯片断供停产,路透社:特朗普对华科技战间接导致
2021-01-16 10:52
相关推荐 -
普京一脚把球踢回去了,特朗普这次接得住吗? 评论 10美俄通话,“乌克兰在菜单上” 评论 158“谈了2小时28分,美俄领导人史上最长通话” 评论 152“整个欧洲,瑟瑟发抖” 评论 178“中方在最后一刻续了,但美国牛肉还要等” 评论 13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