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宣传:助学金不是“助玩金”
微信公众号“浙江宣传”11月20日发布文章《助学金不是“助玩金”》 ,以下为全文:
一段时间以来,领取助学金的高校学生出现高消费的行为多次引发舆论热议。
据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各类助学金共资助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学生1380.71万人次、资助金额499.77亿元。可见,助学金问题是一个关涉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大问题。
那么,当助学金和“高消费”发生碰撞时引发了哪些争议?该以怎样的“打开方式”用好用活助学金?
一
关于助学金和“高消费”的讨论,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而每当出现此类新闻,网上总少不了一番唇枪舌战。
前些年,一则“妈妈省吃俭用给我买了一双500元名牌球鞋,学校就取消了我的贫困生助学金”的网文,在当时就引发热议。只不过,在最近的两起新闻中,名牌球鞋变成了“价格不菲的手机、电脑、平板、手表四件套”和“自己赚钱买的异地演唱会门票”。
前一名同学,所在学校核查后,认定其存在生活不节俭、过度消费的行为,并终止其助学金发放。后一名同学,将跨省观看演唱会信息发布在朋友圈,在辅导员对其作出提醒时不仅不以为然,反而开启怼人模式,同样引发了质疑。
两起事件虽然只是具体个案,却反映了同一类问题。
有人说:真正口渴的人是不会拿水用来浇花的,“家庭经济困难”和“高消费”本身就是冲突的,家庭经济困难就应该有困难的样子,应该省吃俭用。也有人反问道:家庭经济困难就得顿顿吃糠咽菜,就不配穿好鞋好衣服吗?如果是亲戚朋友赠送的呢?如果是自己勤工俭学赚来的呢?如果消费是为了专业和学习的需要呢?我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为什么不能买高档商品?
双方观点看似各有道理却不免有失偏颇,但最终都集中在同一个焦点,那就是助学金到底是用来干吗的?
二
放眼全国,目前我们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十多年来,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实现了资助政策“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就制度设计而言,可以说,只要你能够考上大学,就绝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不能上学。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实际操作中,的确还存在极少数“领取助学金的学生家庭经济不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领取不到助学金”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以及前文所述的种种争论,讲到底还是需要厘清判断标准。
比如,什么样的学生才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有人认为,要认定一个学生是否家庭经济困难并非易事,这会受到校园所在地和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学校收费标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实际上,标尺早就有了。2018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民政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规范了各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原则、依据和工作程序等,不可谓不详尽,关键是如何把标尺用到实处。
再如,什么样的消费才算得上是高消费?
经济条件不同的人,对于“高消费”的理解自然也不尽相同。对于家境较好的学生来说,一张跨省演唱会门票花费的或许只是日常零花钱,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却很可能是好长时间的生活费。
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助学金不是道德枷锁,但每个人对其都应该保持一份敬畏。如果不领取助学金,靠自己勤工俭学消费“价格不菲的手机、电脑、平板、手表四件套”,这很值得尊敬。但如果一边领取助学金,一边高调炫耀观看跨省演唱会,即便是自己勤工俭学得来,也不免会落人口舌,产生一种“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薅了助学金的羊毛”的错觉。国家设立各类助学金是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其出发点在于雪中送炭的“助学”,而非锦上添花的“助玩”。
三
道理讲起来总是很简单,但要解决现实问题就会面临“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重挑战。要寻得动态平衡,尚需多方共同努力。笔者想到四句话:
“精准”方能定分止争。2019年起,教育部调整政策,将高校学生申请资助时需由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予以证明的环节,改为申请人书面承诺。这一政策的调整是为了减证便民、优化服务,但对精准识别困难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事实上,在一个班级里,哪个同学家庭经济困难,朝夕相处的同学最清楚,如果助学金落在真正困难的人身上,相信大家都会心服口服。这就需要完善助学金的审核、认定和动态监督流程,综合运用系统比对、调查走访、日常生活分析、同学评议等多种手段,把各类助学金精准“滴灌”给迫切需要的学生。
浙大依托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精准摸排符合发放餐补条件的学生名单 图源:“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
“柔和”的爱更加难能可贵。有的学校在助学金评定时方式较为简单,辅导员在班里吆喝一声“来,谁家困难,填表啊”,有的甚至公开在教室搞个“比穷”“比惨”的竞选会议。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出于自尊心或碍于面子,如果没有足够勇气,怕是很难站到那个讲台上。而有的高校则探索实施更加“隐形”的资助方式,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精准识别生活困难的学生,无须申请,悄悄将暖心的餐费补贴充到学生饭卡中,做到了涓涓暖流沁人心。
物质脱困更要道德脱困。网上有人提问:“贫困生真的很丢人吗?”这个问题下面有个回答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贫困生不丢人,那些打着贫困生的旗号,领着贫困生的补贴,然后买各种高档商品的人才丢人。”明明家境贫困,因为害怕被人看不起而不敢寻求资助,这是认知上的问题。自信自强,才格外令人尊敬。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台词:“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反过来,明明不贫困,编造证明领取补贴,这就是道德上的问题了。这样的学生经济不贫困,但道德却一直停留在贫困区。
“消费观”亦是大学重要一课。大学之大,要学习的内容远远不止于课本。不得不说,今天的大学生更加追求时尚、新奇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有的甚至养成了过度借贷和超前消费习惯,陷入“校园贷”的套路而无法自拔,这就需要学校在物质助学的同时也要兼顾精神助学,加大对受助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引导,帮助其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帮助。
这正是:求学路上愁穷困,幸有国家助学金。雪中送炭要精准,真正帮助困难人。
- 原标题:助学金不是“助玩金”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从副部级降为科员9年后,赵智勇被查
2023-11-20 16:06 廉政风暴 -
上海:到2025年形成年产50发商业火箭、600颗商业卫星制造能力
2023-11-20 16:03 航空航天 -
衡阳一医院外挂四五十辆救护车异地运营?官方:限期召回
2023-11-20 13:57 -
福建龙岩两地:有滞留缅北人员立即报备
2023-11-20 10:02 缅甸局势 -
“蓝白合”还有机会吗?朱立伦回应
2023-11-20 09:53 台湾 -
填补国内空白,掺氢天然气管道燃爆试验成功
2023-11-20 08:53 能源战略 -
高交会闭幕交出亮眼“成绩单”,累计洽商交易额已超372亿元
2023-11-20 06:46 -
去年我国初婚人数低于1100万
2023-11-19 19:56 婚姻故事 -
江西抚州一七层居民危楼倒塌,官方通报
2023-11-19 18:17 -
山西吕梁永聚煤业大火后,全国多地排查职工澡堂吊篮安全隐患
2023-11-19 15:22 安全生产 -
电诈集团小头目口述:因为业绩不达标,我的组员全被老板卖掉了
2023-11-19 14:02 打击网络诈骗 -
全球首创!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亮相高交会
2023-11-19 13:49 航空航天 -
山东冠县:严厉整治配阴婚行为
2023-11-19 13:49 -
衡阳政务数据资源转让暂停背后:两年前已出台办法明确特许经营
2023-11-19 11:58 -
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即将回国
2023-11-19 11:29 抗美援朝 -
国家矿山安监局:反复部署反复强调,至今自救器使用仍形同虚设
2023-11-19 10:49 煤矿安全 -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运抵文昌发射场,将于明年初发射
2023-11-19 10:20 航空航天 -
成都至宜宾高铁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2023-11-19 09:54 高铁世纪 -
美国发明了“中美国”这个词,其实是想忽悠我们
2023-11-19 08:30 这就是中国 -
河南召开预制菜产业链培育工作推进会议
2023-11-19 08:14
相关推荐 -
紧盯中国,拜登放话:我们也要搞,不放弃 评论 28“商业和分歧可并存,英国正寻求中国汽车厂商投资” 评论 161多方证实临时停火协议延长两天 评论 35现场画面!南部战区位中缅边境我方一侧实战化演训 评论 276德研究:前9月出口已超德日,中国将成最大汽车出口国 评论 315最新闻 Hot
-
围绕供应链,中国开门办博览会,拜登却…
-
史无前例,“尹锡悦开猛药处方”
-
利用气候峰会东道主身份大卖油气?阿联酋回应
-
“商业和分歧可并存,英国正寻求中国汽车厂商投资”
-
阿联酋AI公司与中企合作,美官员炒作“安全威胁”
-
日本紧跟美国…
-
美国也否认
-
多方证实临时停火协议延长两天
-
枪击巴勒斯坦裔学生的嫌犯被捕,受害者家属:原以为美国更安全
-
见面后,马斯克这样表态
-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有毒化学品,用于袭击亲俄官员”
-
希腊总理来英国当面声索被盗文物,苏纳克“玩消失”
-
以色列空袭叙利亚,大马士革国际机场再次停运
-
“若土耳其不打击,美国将不得不采取行动”
-
法教师遭斩首3年后,6名青少年受审
-
以色列“欢迎”马斯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