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亿眼健康市场,忍不住伤眼又费劲护眼的是你吗?
-
严珊珊.
最后更新: 2024-05-09 01:13:03【文/观察者网 严珊珊】“愁至独登高处望”,曾让古人感时伤怀的登高望远,在用眼场景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今天,已成为现代人缓解视疲劳的最佳方式。
人类获取的全部信息中,通过人眼获取的比例超过80%,眼睛对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眼睛也许比你想的脆弱。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湖南卫视、芒果TV、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联合出品,芒果伯璟制作的首部眼健康科学纪录片《眼睛的故事》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照相机对焦不实时,照片会拍“虚”,眼睛也拥有一个全自动变焦镜头——晶状体,一旦晶状体本身的透明度下降,或者弹性减弱,我们就会看不清。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以及电子产品在工作生活中的渗透,信息接收速度和广度提升的同时,我们的眼健康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风险。
千亿级市场尽在“眼”前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眼科医疗服务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2022年,国内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1868.1亿元,到2024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超2500亿元。
公立医院眼科门诊患者增多的同时,我国眼科专科医院数量也在快速增加,2021年增速达到24.18%。2022年,我国眼科医院数量共1203个,同比上涨13.38%,其中,公立医院有59所,非公立医院共计1144所。
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持续增长的诊疗需求和亟需关注的眼健康议题。
近年来,我国眼科疾病的患病率不断提升,并呈现低龄化的现象。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很多人,除了对近视有亲身体验,在身边的长辈因患白内障、青光眼就医前,对相关疾病一无所知。而白内障是目前全球第一大致盲性疾病,纪录片《眼睛的故事》对话的患者表示,病变往往是慢慢出现的,并不会被立刻察觉。人们对于什么眼疾病可防治,什么眼疾病不可逆转要尽早干预,多数没有概念。
而事实上,我国是全球眼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这从来就不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问题。
根据统计,我国干眼症发病率约21%-30%,预估至少有3亿患者;我国6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老花眼一般在38岁左右出现,52岁以后老花眼的发病率接近100%,据估算,在我国有超过2亿的老年人正在遭受老花眼和白内障的双重侵袭;2020年全球原发性青光眼患病人数超过7600万,在中国这个数字是2100余万,其中致盲人数已达567万。
这些惊心的数字,催生了庞大的眼科医疗服务行业,在眼病发展到深深影响生活之前,我们本应该有更多时间去预防和干预。
当代职场人的自我矛盾:控制不住“伤眼”又花力气护眼
中国人的记忆里,从小学开始,每天上下午的大课间,眼保健操的音乐响起,从“为革命,保护视力”的口号简化到“眼保健操,开始,闭眼……”的广播词,每一节揉按的穴位,都刻进了DNA。
但从眼保健操1963年发明至今,中国人的用眼频率和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凿壁偷光的古人当然也会近视,因为缺乏良好的照明条件。但当明亮的灯光变得触手可及,电子设备的全面“入侵”和户外活动的缺乏,近距离用眼时间的提升,让现代人的近视比例大幅上升。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成员、纪录片《眼睛的故事》总策划杨智宽教授介绍道:“近视眼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为了适应人类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眼球自行拉长了眼轴。我们现在做近视防控,某种程度上是不准进化发生,难就难在这里。我总是说近视眼防控很容易,不读书就没有近视,把孩子送去放牛牧马,难在哪里?既要学习又要不近视,主要还是视觉负担多了,重了,电子产品增多了。”
今年8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截至6月,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10.47亿人、10.44亿人和10.26亿人,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1%、96.8%和95.2%。
对于网民来说,每天面对电子设备的时间超8小时已成常态,上班对着电脑,下班对着手机、平板。用眼过度困扰的群体遍布各个年龄层,从儿童到老年人,“低头族”的存在没有代际差异。
根据36氪发布的《2022职场人用眼报告》显示,90后是用眼压力最大的群体,平均每天面对电子屏幕的时长超过10小时。近九成职场人都曾出现过眼部问题,用眼压力最大的前三名行业是传媒/广告、金融和互联网。
图片来源:36氪
报告还发现,收入与用眼压力呈正相关:收入越高,面对电子屏幕的日均时间越长,用眼压力越大。
图片来源:36氪
除了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开车等让人精神高度集中的活动也会显著减少眨眼次数。此外,长时间待在干燥的空调房里,频繁佩戴隐形眼镜,眼妆卸不干净,都给眼睛带来了巨大负担。情绪焦虑、抑郁等精神类问题还会诱发干眼症的发生。
很多职场人“逃不出”的窠臼是:上班面对屏幕坐了8小时,下班后还是放不下手里的电子产品,聊天、追剧、打游戏、浏览种草帖、刷视频、“吃瓜”……
明明有时眼睛已经发出了警告,干涩和不适感传至大脑,却选择“硬扛”也要看下去,接受了海量信息,也填满了一部分空虚,但消耗着珍贵的眼健康。
视疲劳频繁出现后,精致职场人替自己“找补”的方法十分齐全,可谓内服外用一招不落。
购物时首选有“护眼”功效的产品,给电子产品贴上各种“防蓝光”膜,买水果时必选蓝莓,大促时囤一堆护眼产品,睡觉前敷上眼贴或蒸汽眼罩,主打买个“心安理得”的用眼体验,日复一日重复着过度用眼又花力气护眼的流程。
这种现象无疑推动了护眼产品市场的崛起。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9年护眼市场目前达到1700亿的规模,且保持20%的年复合增长率,2021年已超过2000亿的市场规模。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至4月份,护眼产品线上成交额同比增长50%,消费主力集中于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低线市场的需求也在增长。
其中,叶黄素酯作为标杆性的护眼原料,在护眼食品市场声名鹊起。为了满足消费场景的多元化,产品剂型也向着便携化且具有社交属性的方向发展。软糖、饮品、果冻等剂型正在流行。
一些职场人的办公桌上,一块区域留给零食,一块区域留给保健品。忙到飞起时,含水吃两粒,给来不及远眺缓解视疲劳的自己一点安慰。
标签 眼睛- 责任编辑: 严珊珊 
-
陷入“40万买院士”争议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今年都颁给了谁?
2024-05-08 22:03 -
习近平:中塞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在徐徐展现
2024-05-08 18:33 观察者头条 -
为防攀比,学校拟统购600元一双的运动鞋?校方回应
2024-05-08 17:06 -
福建舰首次航行试验现场视频来了!
2024-05-08 15:53 中国海军 -
年轻干部妄想赌球“一夜暴富”,巡视期间仍顶风作案
2024-05-08 13:40 廉政风暴 -
近月“第一脚刹车”!嫦娥六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2024-05-08 10:20 航空航天 -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今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
2024-05-08 10:10 钓鱼岛持久战 -
广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秀隆被逮捕
2024-05-08 10:06 依法治国 -
“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无人驾驶出租”
2024-05-08 08:51 观网财经-汽车 -
中国新型储能开启“黄金赛道”,直接推动超千亿元投资
2024-05-08 07:56 能源战略 -
有自媒体账号仿冒国安与粉丝互动,国家安全部提醒
2024-05-08 07:12 国家安全 -
福建海警位金门附近海域依法开展常态执法巡查
2024-05-07 22:34 两岸关系 -
警方通报:无业男子发表“辱华”言论并编造公职人员身份,已刑拘
2024-05-07 22:29 依法治国 -
云南镇雄致2死21伤案嫌犯已落网:被抓时手中还拿着矿泉水面包
2024-05-07 21:21 依法治国 -
中国央行连续第1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2024-05-07 20:42 观网财经-金融 -
全球首次!中国团队利用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愈糖尿病患者
2024-05-07 18:05 -
云南镇雄警方通报医院持刀行凶案:2死21伤,嫌犯为一村民
2024-05-07 17:28 -
中国联通原总经理李国华一审被判16年
2024-05-07 17:25 廉政风暴 -
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局长凌成兴被逮捕
2024-05-07 17:15 廉政风暴 -
云南镇雄发生一起恶性伤人事件,初步了解逾10人伤亡
2024-05-07 14:19
相关推荐 -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0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18“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7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3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19最新闻 Hot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