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这两项指标为全球城市第一
9月7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全球环境科学家大会上获悉,2022年,上海PM2.5年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新低;截至2022年底,上海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和能耗较2013年累计降幅均超过50%,绿电占全社会用电比重上升至36%;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约120万辆,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达831公里,两项指标均为全球城市第一。
这是中国努力实现“零碳排放”的一个缩影。9月7日,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
【碳商是什么】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吴志强在《City CQ诞生:城市碳中和的数字化跟踪》报告中提出,CQ就是对每一个城市的碳排、碳中和进行大量的诊断。每个城市的碳排都包括了大量的、人为的影响,特别是工业影响。不管工业的占比是多少,不管工业的类型是哪些,都会对碳排放起到决定性作用。碳汇也是这样,采用哪些碳排的形式就会采用哪些碳汇的形式,相互之间就形成了城市“碳商”,也就是City CQ(City Carbon Quotient)。
那么,碳排放和什么有关?第一,碳排放和城镇化相关。从2010年至2020年中国每平方公里的碳排放数量中可以看到,2010年到2015年这五年增加的碳排放明显增大,但是到了2020年与2015年相比,增长已经固化下来,没有很大的变化。事实上,这就可以认证碳排放和城镇化的分布、城市人口的分布、城市建设的分布是极其相关的。
其次,人均碳排放和各国家的经济总量相关,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经济结构的精细化发展也非常相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用碳、排碳的效率上都是不一样。中国的碳排放正处在从一个较高点逐步向低转化的过程中。
吴志强表示,目前正在对全世界设立碳中和、净零、气候中和目标的69个国家和地区及其700个城市进行跟踪,达到了很高的精度,可以看到每一个城市碳商的换算结果,也可以看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的碳排和碳商的排行榜变化情况。未来,还可以用人工智能来评价城市双碳,同时可以挖掘出非常多的规律,可以通过碳商知道城市的排行榜,知道哪些城市在什么发展阶段会处于哪个组,会有哪一种百分比的构成。
【能源转型如何兼顾公平】
在能源转型过程当中,如何兼顾公平和公正性?博茨瓦纳大学清洁能源研究中心Kevin Nwaigwe教授认为,公正的转型,不会忽视任何一个人群,因此首先需要关注能源资产。目前,全球大约90%能享受电力资源,但还有大约4000万人没有电力基础设施可以使用。比如说,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大概53%的人没有能源设施。所以,在能源转型过程当中必须照顾到这些人,要提供能源共享的资源。
比如说,在能源转型的过程当中,应该去尊重所有当地居民或者说原住居民的一些权利,不管部署什么,必须把这些人放在中间,要以人为本。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的资金去帮助推动能源转型,在设计这些金融机制去实现零排放目标过程当中,也要关注这些人的权利和权力。
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这是一个全球的问题,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荷兰PBL环境评估机构高级研究员Detlef van Vuuren教授认为,首先,各国之间要建立互信,确保如期实现零碳排放。
其次,各国之间要加大合作。通过国家之间的互相合作,去共同去应对危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找到全新的全球合作,实行环境的转变。比如,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电力在欧洲供应不足,而非洲有更多的可再生能源。这就意味着,欧洲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在非洲获取氢能源,把氢能源运输到欧洲。不仅仅欧洲从非洲进口氢气,而且也能够帮助非洲建立自己国内的氢气供应,促使非洲国家加强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政策。因此,全球合作是处理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一环。
(图片来源:同济大学)
- 原标题:上海这两项指标为全球城市第一
- 责任编辑: 邵婧 
-
网约车平台下调抽成比例,有司机称收入不升反降
2023-09-08 09:07 -
中国科学家在猪体内培养胚胎人源肾脏,达28天
2023-09-08 08:42 -
南京:4个中心城区内购买商品房不再需购房证明
2023-09-08 08:11 观网财经-房产 -
“海葵”暴雨来袭:深圳多区内涝,全市停课,水库泄洪
2023-09-08 08:03 极端天气 -
内蒙古一企业发生高压气体喷出事故 致9死3伤
2023-09-08 07:04 安全生产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2023-09-07 22:26 -
四川达州发生货客车相撞事故,致1死20伤
2023-09-07 21:35 安全生产 -
习近平在黑龙江尚志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2023-09-07 20:34 观察者头条 -
台当局称若检测超标,将要求日本停止排放核污水
2023-09-07 20:29 台湾 -
首艘国产大邮轮为何要二次试航?
2023-09-07 19:31 中国精造 -
得知被举报,他找江湖骗子“扎小人”诅咒举报人
2023-09-07 19:00 廉政风暴 -
最高法审判委员会原委员、民事审判第一庭原庭长郑学林被查
2023-09-07 18:49 廉政风暴 -
费俊龙获颁“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2023-09-07 18:48 航空航天 -
长沙岳麓警方:打伤学生老师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拘
2023-09-07 18:11 -
洛阳理工学院发生刑案:一学生致1死2伤后跳楼自杀
2023-09-07 17:02 -
外交部:已有90余国代表确认与会
2023-09-07 16:02 一带一路 -
家长称9岁女儿被老师击打致头骨破碎,教育局、公安介入
2023-09-07 14:54 -
本科毕业生涌入“小城”当老师,人均月收入4468元
2023-09-07 14:34 -
中国移动回应停售iPhone传闻:假消息
2023-09-07 14:32 -
女子穿汉服拍照被认作和服遭驱赶,工作人员称:不要把日本装扮带来
2023-09-07 11:35
相关推荐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0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18“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7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3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19最新闻 Hot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