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部美大司司长:中美两军交流合作首先要移除障碍,包括单边制裁
最后更新: 2023-06-21 15:27:53针对台湾问题、民主和人权、南海问题、乌克兰危机、中美对话沟通及两军关系等中外媒体关注的话题,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杨涛阐明了中方立场。
美方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作为“一中政策”核心内容是篡改其政治承诺
关于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美国在一个中国问题上作出过明确承诺,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些承诺清清楚楚体现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之中,也意味着美方承认什么是台海真正的现状,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美方叫“一中政策”。美国的“一中政策”本来是干干净净的,只用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作定语,但后来定语越来越多,先后加上了“与台湾关系法”,后来又加上了“对台六项保证”。不论是“与台湾关系法”,还是“对台六项保证”,都是美方单方面炮制出来的,不是中美双方共识,中方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不予承认。美国现在还有一个动向,将“一中政策”同中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相关联,将中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作为“一中政策”的核心内容,这种所谓的“和平解决”不是对美国对华承诺的重申和坚持,而是篡改。
涉疆、涉藏、涉港问题关系中国核心利益 不容外部干涉
关于涉疆、涉藏、涉港问题。涉疆、涉藏、涉港问题不是什么人权、宗教、民族问题,而是涉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关系中国核心利益,不容外部干涉。
各国都有权走符合本国国情的民主、人权道路
关于民主和人权。民主和人权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我们对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中国的人权事业进步充满信心,同时主张各国都有权走符合本国国情的民主、人权道路。各国对民主和人权有不同的实践,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共同提高,但不能对别国指手画脚,甚至借民主和人权干涉中国内政。
美在中国周边示强挑衅 推高海空安全风险
关于南海问题。美国不是南海争议当事国。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主张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南海的航行飞越自由从来就不存在任何问题,倒是美国军舰军机打着“自由航行”的幌子,在中国周边示强挑衅,推高了海空安全风险。如果美方真的关心南海稳定,希望避免意外,就应当停止对中国抵近侦察。
中国是当前国际秩序的创立者和维护者
关于“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习近平主席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衷,就是最大程度凝聚国际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公约数。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是当前国际秩序的创立者和维护者,也是受益者,我们为什么要改变现有国际秩序?有些人总是在说“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那是基于什么规则?如果是《联合国宪章》,中方没有问题,如果少数国家制定的规则,和许多国家一样,中方难以苟同。
美国的“去风险”“脱钩断链”本质都是“去中国化”
关于“去风险”。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么是风险?风险来自哪?中国向世界注入的是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怎么就成了风险?不管怎么包装,美方的“去风险”还是“脱钩断链”,本质都是“去中国化”,最终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不仅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还会反噬自身,拖累世界。中美应该从人类福祉出发,共同引领全球合作,应对全球风险。
不能为了沟通而沟通 美方要展现诚意 拿出行动
关于沟通。中方从来不排斥沟通。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沟通?能不能达到效果?沟通首先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沟通也要有效果,不能为了沟通而沟通,不能只寻求解决自身关切,而忽视对方关切,不能只是说归说、做归做。中方愿本着相互尊重精神,开展建设性沟通对话,美方也要展现诚意,拿出行动。稳定中美关系,需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
敦促有关国家停止拱火浇油 停止抹黑污蔑中国
关于乌克兰危机。中国的立场十分明确,也一以贯之,那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这些是中方在处理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基本遵循,核心思想就是劝和促谈、政治解决。中方支持一切有利于停火止战和劝和促谈的努力,将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不会做拉偏架、火上浇油的事情,更不会趁机谋利。任何国家都不能强迫中方选边站队,更不得歪曲抹黑中方立场,对中国企业和个人的非法单边制裁也要停止。如果真要中方选边,中方选择和平、劝和促谈、政治解决一边。一些国家要求中国不要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到底是谁在向冲突方提供武器,全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我们敦促有关国家停止拱火浇油,停止抹黑污蔑中国。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关于美国在华企业。美国在华有7万多家企业。据美中贸委会统计,近90%是盈利的,大多数想继续留在中国发展。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但同时,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在中国经营都要依法经营。
两军交流合作首先要移除障碍
关于中美两军关系。对于当前中美两军关系面临困难的原因,美方非常清楚,包括对中方的单边制裁,两军交流合作首先要移除障碍。
(总台央视记者 黄达 张雪松)
- 原标题:全文来了!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就布林肯访华中外媒体吹风会现场答问实录
- 责任编辑: 范维 
-
斯里兰卡外长萨布里将于6月24日至30日访华
2023-06-21 15:24 中国外交 -
国资央企9名管理人员接受审查调查
2023-06-21 13:23 廉政风暴 -
农业农村部:小麦主产区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
2023-06-21 09:38 -
海关总署批准11家法国水产品企业在华注册
2023-06-21 09:28 -
端午假期预计旅游人次达1亿,有望突破2019年同期水平
2023-06-21 08:46 节日谈 -
赵承已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23-06-21 07:27 高层人事 -
LPR降息首日多地跟进,天津首套房低至3.8%
2023-06-21 06:54 中国房市 -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郭芳已任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
2023-06-21 06:43 高层人事 -
李强会见朔尔茨:希望德方坚持独立自主
2023-06-21 06:38 观察者头条 -
5岁女孩遭东航飞行员撞倒碾压身亡,东航回应
2023-06-20 23:01 -
艾芬向主刀医生王勇道歉,王勇:不接受
2023-06-20 22:13 -
内蒙古前五月安全生产事故死亡160人,新井煤矿事故失联者全部遇难
2023-06-20 20:24 煤矿安全 -
中德可持续发展论坛将于今年秋季举行
2023-06-20 19:56 -
张又侠会见巴基斯坦参联会主席
2023-06-20 19:19 中国外交 -
王沪宁出席“恢复和扩大消费”调研协商座谈会
2023-06-20 18:19 观网财经-消费 -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今年前4月实现盈利道路运输企业仅占19.1%
2023-06-20 18:15 -
原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被判15年
2023-06-20 17:08 -
国家能源局: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0.3%
2023-06-20 16:51 能源战略 -
前出西太、绕岛巡航……他们驾“战神”创下多个“首次”
2023-06-20 16:28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巴、蒙、新、越四国总理将访华,外交部介绍相关情况
2023-06-20 15:54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损失惨重的100天”,他俩会掰吗? 评论 64男频一哥身陷“霍去病”危机?别回头!戏说时代结束了 评论 256“拜登这损招反逼他人找中国买”,特朗普想修改… 评论 76美国新驻华大使: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对特朗普“忠诚” 评论 102最新闻 Hot
-
美国一季度GDP萎缩0.3%,特朗普嘴硬:关税没错
-
“如果没有人口大国愿意派遣兵力,这一计划将是死路一条”
-
泽连斯基暗示要袭击俄胜利日阅兵式?俄方回应
-
“美国负债超33万亿美元,没钱补贴欧洲了”
-
“纺织业是过去式,美国不需要”,业界怒了
-
男频一哥身陷“霍去病”危机?别回头!戏说时代结束了
-
“上台100天,说100个谎√”
-
特朗普吹破天,白宫备忘录没敢提对华关税…
-
加拿大人突然对华更友好:中国制造比美国制造强多了
-
“拜登这损招反逼他人找中国买”,特朗普想修改…
-
“应让各国明白,没中国,特朗普不会宽限90天”
-
15箱中国货海上漂,“死忠粉”傻眼:我哪知道特朗普是纯疯啊
-
“死磕”海底挖矿:美国落后,中国就高兴了
-
我驻智利大使质问:美国怀疑中国,那美国自己呢?
-
“我想当教皇”
-
巴基斯坦警告:可靠情报显示,印度将在36小时内动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