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三峡汛限水位是145米,长江委预估旱情后抬高了5米
最后更新: 2022-08-24 09:13:28防汛与抗旱的两难
8月16日12时起,水利部启动“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 主要调度长江上游、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三个水库群,共涉及51座控制性水库。其中包括长江上游三峡水库在内的27座水库,中游丹江口水库在内的24座。
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在8月17日召开的长江流域抗旱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这次专项行动主要针对长江中下游、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的干旱区,尤其要保障未来一周长江中下游及两湖流域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的灌溉用水需求。“这种多个水库群的联合调度是比较罕见的,也和今年全流域的干旱有关,过去如果只是中下游出现干旱,只需要局部调度就可以了。”吕娟解释。
联合调度的第一步,就是从长江上游调水,让水进入三峡水库。目前,已向三峡水库补水3.5亿立方米。据初步测算,8月16日至21日期间,长江上游水库群向下游补水8.3亿立方米。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吴道喜指出,通过补水调度,可使长江中下游沙市、城陵矶、汉口、湖口站较不补水情况下抬高0.4米~0.1米。
左图:2021年8月31日,湖南岳阳,吉林一号高分02B星拍摄的洞庭湖:水位高未露出湖底。
右图:2022年8月6日,湖南岳阳,吉林一号宽幅01B星拍摄的洞庭湖:水位下降露出湖底。图/长光卫星
前述水利专家指出,往年同期,三峡水库出库流量都在数万立方米每秒,而今年即使加大流量,也只能在1万立方米/秒以上。8.3亿立方米,实际上对中下游抗旱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且抬高水位主要体现在干流沿岸,对支流只能起到一点顶托作用。
“干旱不像洪水,洪水管一条线,但干旱波及的是一个面,从上游调水,不可能直接送到面上去,国家层面的这次联合调度已经尽力了,但真正抗旱的关键还要看地方。”该专家说。据水利部统计,目前长江流域纳入联合调度的水库群可用水量较去年同期偏少一成。
相较防洪时的水库调度,抗旱时,水库调度难度更大。
前述水利专家解释,防洪时,主要通过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实现消峰和错峰,当干旱时,尤其今年这种“主汛期反枯”的罕见情况,就会面临一种困局:一方面,由于降水偏少,上游来水本来就比往年同期少;另一方面,又因正好处于汛期,出于防汛安全考虑,长江流域各水库基本在汛前已将水位控制在汛限水位以下,也就是说,水已经“被放下去了”,各水库普遍蓄水不多。
周小华怎么也没有预料到,今年的干旱会如此严重。6月19日时,虽然根据一些气象预测,今年可能会偏干,但都昌县仍有条不紊开启了今年的防汛工作。6月21日中午12时,鄱阳湖星子站已经超19米警戒线水位,水位此后仍在缓慢上涨,沿湖各地政府干部纷纷走上圩堤,准备防汛。但没想到几天后,水位就开始下降,到7月中旬之后,更是以每天一米多的速度消退,同时,干旱也在快速发展。
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志雨在8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长江流域水库蓄水总量今年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但部分中小水库蓄水严重偏少。当前,四川、重庆、安徽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一成,有70座中小型水库低于死水位,110座接近死水位运行。
基于气象、水文等种种迹象,以及今年全球整体大气环流情况,水利部在6月、7月间已经对今年干旱可能性进行了推演,并命令各地水库适度增加蓄水量。前述水利专家指出,三峡汛限水位是145米,这次长江委根据对未来旱情的预估,适当抬高了五米,“只能说是一种有限的防范手段”。“如果蓄多了,防洪库容不够了,来一场突然的洪水怎么办?而且也会影响下游的供水和航运;如果蓄少了,真的遇到一场持续很长时间的干旱,又怎么办?”
水利部8月11日宣布对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6省市及时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根据2022年4月最新发布的《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干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共有四级,Ⅳ级为最低级。
吕娟指出,2019年时,水利部曾发布该工作规程的试行版,其中,并没有单独的干旱防御响应。在Ⅳ级启动条件上,针对干旱,仅规定“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时因旱影响正常供水”。而2022年新修订的规程不仅单独对干旱设定了详细响应条件,而且突破了在城市或地区发生干旱后再启动响应的模式,新增了一条:依据江河湖库的旱警水位来决定是否启动响应,“这是为了尽可能把响应提前”。
旱情监测和预警是世界难题
旱警水位,即一种对旱情的警示性水位,也被称为旱限水位,与人们更熟悉的汛限水位相对应。8月19日,江苏省水利厅发布通告称,8月以来,江苏淮河流域持续晴热高温少雨,上游来水偏枯,加上近期农田灌溉用水等消耗,洪泽湖水位持续下降。当日8时,洪泽湖蒋坝站水位已降至11.82米,仅高于旱限水位0.02米,且呈下降趋势。基于此,省水利厅决定发布洪泽湖干旱蓝色预警。
不过,当前,并非每个地方的江河湖以及水库都划定了旱限水位。吕娟指出,旱限水位工作仍处于试点之中。
前述水利专家指出,旱限水位的制定,在地方实践中也遭遇困境。水利部2011年就出台了《旱限水位(流量)确定办法》,给出一套计算指标,主要基于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工业和环境生态用水来核算某江河或水库的用水需求,并以此确定实现正常供水的临界水位。“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水库的水位低到何种程度时,会影响正常供水,就在这里划一条线,这就是对干旱的一个预警水位。”
但问题是,计算过程中,怎么去设定不同保障目标的用水指标,不同水源地是否要有所侧重,比如湖泊干旱预警水位的确定是否应重点考虑环境生态用水。另外,设定预警水位后,可能就要开始限制用水,谁先少供,哪个区域少供?会涉及更多考量。而且,这一举措由于还处于试点阶段,缺乏法律依据,一些地区并无动力去推动。不过,吕娟指出,结合水利部修订后的旱灾响应规程,本次大旱之后,这项工作应该会加速推进。
8月20日,从四川乐山大佛佛头位置俯瞰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交汇处,水流量明显减少。 摄影/本刊记者 张浪
对干旱的预警和风险管理之难几乎是国际共识。“今年三四月时,在全国层面的会商会议上,对今年夏季将面临什么,所有专家都认为降雨会偏多,没有一个人预测出今年长江流域会有大旱。”前述水利专家回忆。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处2006年对全球122个国家灾害预警系统的调查中发现,干旱预警远比其他气象灾害预警复杂得多。全球范围内干旱预警系统开发相对欠缺。美国国家干旱综合信息系统官网上写道:正如干旱难以定义一样,对干旱的监测也很困难,要根据其发展对其监测。而且,监测元素非常多元,包括降水、温度、地表水和地下水供应变化等,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定环境,选择不同的干旱监测指标。
在中国,多年来,对旱情的监测和预警一直是个短板。吕娟等人在2022年1月发布的论文中提到,传统旱情监测中选用的站点观测数据分别从气象、水文、农业角度进行单类别旱情识别,缺少监测区域内对于下垫面条件的区分,以及缺乏针对不同受旱主体动态监测表征。
吕娟特别强调,公众需要厘清一个概念,气象干旱不等同于干旱。世界气象组织将干旱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她认为,旱情的监测预警中,气象干旱是个前提条件,但公众有时也不必过度恐慌,“因为对旱情进展的准确判断,必须要和下垫面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目前,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发,应用于湖南、安徽、陕西等地的旱情监测预警系统已尝试了这种“结合”。全国层面,今年7月起,水利部正式启动全国旱情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计划在9个月后进入试运行。吕娟介绍,该平台利用气象、水文、农业等多种数据,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作物分布、作物生育期等多种下垫面信息,进行旱情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对未来七天或半个月的气象预报,进行相应预警发布。
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
水利部水文首席预报员胡健伟8月21日指出,预计未来几天长江流域降水、来水总体仍将偏少,旱情仍将持续。后期随着华西秋雨的到来,长江上游的旱情将逐步得到缓解,但中下游地区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旱情形势仍不乐观。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飞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最新短期气候预测结果显示,8月份长江流域降水偏少二成以上,部分地区仍将持续极端高温事件,并导致严重干旱;同时预计8月会有1~2个台风影响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秋季南方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少,发生在夏季的干旱将大概率维持。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分析,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会出现夏秋连旱。
吕娟指出,结合土壤墒情来看,目前,长江上中游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等地土壤处于极度缺墒状态,中下游地区处于重度缺墒状态。综合考虑气象以及下垫面情况,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旱情在未来几周可能会进一步持续和加剧。
她进一步表示,如果后续旱情继续发展,水库群调度也可能面临一定挑战。因此,必须要在战略上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受旱地区要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并据此提前制定当前到明年汛前的区域应急供水方案。她举例称,很多人可能会惊讶,珠江流域也会遭遇缺水,但事实却是珠江流域上一次旱情从2020年秋冬一直持续到2021年底。这一时期,广东遭遇了60年最严重的旱情,多地出现取水困难、咸潮上溯。2022年2月13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珠江压咸补淡保供水”专题会时就说,“要按最坏的打算,朝最好的方向去努力。”
目前,农村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在灌区末端、丘陵岗地和“望天田”。吕娟建议,越是这种地区,越要做好水的调度和管理,因此要先全面摸排清楚。比如,山塘里还剩多少水,能供多久,人和作物每日需要多少水,可以从哪里引水,假设出现最严重的情况,哪些地方该保,哪些地方该弃。针对不同的旱情进展,都要有相应的应急保供水方案,而且要告别粗放式管理,真正做到“一村一策、一库一策”,“在算水账上,各地还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
前述水利专家也指出,如果从抗大旱的长期打算来看,现在各地就要开始倒排,尤其是水库的水,必须要精打细算,如果现在为了抗旱保收,拼命用水,后期也可能会陷入另一个极端。他还建议,如果根据预测,这场干旱真的可能持续到秋冬,就要开始适度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并思考“最坏的情况”下,哪些工业是“优先保”的,比如在当地产业链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哪些企业要优先停产,如何逐步对不同对象限制供水,这些都要具体的评估。
在吕娟看来,供水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总的原则是“先生活、后生产”,即先保居民生活饮水,再保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用水等。另外,水库调度时还要综合考虑灌溉、发电、通航等不同需求。由于涉及多目标管理,地方政府要制定非常细化的应急预案。“实际上,落到现实中,这些预案的执行力往往十分有限。一般到最后就是两种情况,用水到无水可供,或者是人和生态环境抢水,不同地区之间抢水。”前述水利专家说。
如果将时间线拉得更长,多位专家指出,从中长期来看,未来中国极端干旱、大范围干旱,以及骤发性干旱的频率可能会增加。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柱国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在年代际尺度上,分析显示,现在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正好处于一个冷位相,对应长江流域高温少雨时段。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丽霞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降水分布将呈现出更不均匀的特征。时间变化上,表现为降水波动性更强、干湿时期之间振荡更强;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全球尺度降水格局“湿更湿、干更干”的变化。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极端干旱事件将更容易发生,发生频率多且影响面积会更大。气候预估研究表明,在全球升温1.5℃、2℃、3℃的情景下,国内季节性干旱频率将分别增加17%、18%和26%左右。
张丽霞还称,另外,研究还表明,未来北方干旱事件变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气象干旱、农业干旱和水文干旱指标均表明,我国南方的极端干旱事件风险会更一步增加。
在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吕娟建议,地方管理者要改变抗旱“扛一扛就过去”的观念。要进一步加强对干旱的科学研究和抗旱工程的持续性建设,而不仅是认为抗旱是临时性应急工程,“这些短期工程应对不了历史性极端大旱”。在公众层面,也应进一步推动人们对干旱、旱灾的认知和持续性关注,促进抗旱减灾的社会化,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旱情到来时所有人都关心,“下一场雨后就烟消云散”。
“要像防洪一样抓抗旱,”吕娟认为,“这个问题说起来很容易,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 原标题:长江全流域遭遇61年最严重干旱,做好“抗大旱、抗长旱”战略准备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国家卫健委:昨新增本土380+1261 其中海南264+336
2022-08-24 09:10 抗疫进行时 -
重庆:9月上旬将迎两次降雨,最高气温渐降至35℃以下
2022-08-24 08:58 极端天气 -
-
连续12天后高温预警降为橙色,川渝仍可达40℃以上
2022-08-24 07:45 极端天气 -
媒体:农民避暑需求不能忽视,可合理利用防空洞
2022-08-24 07:20 极端天气 -
开馆不到两个月,香港故宫内墙被刮花
2022-08-23 21:14 -
“二次元高圆圆”:考研386分败了,拍躺平视频却…
2022-08-23 21:01 观察者头条 -
我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新一轮评估
2022-08-23 20:32 抗疫进行时 -
人工增雨飞机抵达重庆!
2022-08-23 19:55 极端天气 -
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市委中心组今天集中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
2022-08-23 19:28 上海观察 -
香港演员李国麟参观毛主席故居含泪感言:缅怀您,这盛世如您所愿!
2022-08-23 19:24 -
国台办正告民进党当局:勾结外部势力谋“独”挑衅注定失败!
2022-08-23 19:21 台湾 -
“浩哥说”含大量封建迷信内容,上海文峰两公司被罚280万元
2022-08-23 18:57 大公司 -
日本国会议员窜台,外交部回应
2022-08-23 18:47 中国外交 -
乱港“黄媒”壹传媒核心高层全部认罪,除黎智英
2022-08-23 17:37 香港 -
中国海警船位南海救助1名越南落水渔民
2022-08-23 17:33 南海局势 -
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全力以赴打赢秋粮丰收保卫战
2022-08-23 17:20 极端天气 -
受贿6636万余元,国开行原副行长何兴祥案一审开庭
2022-08-23 17:20 廉政风暴 -
一乱港分子内地刑满出狱,回港继续被捕
2022-08-23 17:18 香港 -
香港区域法院裁定11人暴动罪罪名成立
2022-08-23 16:51 香港
相关推荐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16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35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45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220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31最新闻 Hot
-
匈牙利经济部长:这一点美国无法与中国匹敌
-
“韩总统大选前跟美国谈不成”
-
“美国的发言格格不入,基本被忽视了”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
贝森特也来拆特朗普台
-
“我们是主权国家,不是美国的一个州!”
-
白宫官员称:下一个100天,特朗普还有更多“险招”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
美部长丢包案告破:被人用脚勾走的…
-
特朗普前首席经济顾问:我们最离不开的正是中国的产品
-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
“没有中国烟花,美国明年怎么庆祝建国250周年”
-
特朗普:泽连斯基准备好了“割地”
-
美海军提议:日本可协助美军建造军民两用船
-
江西省国资委原副主任李键再次被查,曾因多次给苏荣送钱被通报
-
幸福航空突然停飞“五一”前全部航班,财务人员透露“没钱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