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元春:中国“稳增长”美国“反通胀”,下半年经济怎么走?
最后更新: 2022-08-01 09:52:12【文/观察者网 王慧 编辑/冯雪】面对国内持续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美联储开启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激进的加息步伐。
继3月加息25个基点、5月加息50个基点、6月加息75个基点之后,美联储于当地时间7月27日正式宣布,再度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2.25%-2.5%。
在美联储带头加息的情况下,今年以来全球多国央行多次加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加息潮”。前不久,欧洲央行也迈出历史性一步,宣布加息50个基点,这也是欧洲央行自2011年,也就是11年来的首次加息。
让不少国家收紧货币政策的背后推手正是今年以来困扰全球的历史性通胀。
诱发本轮全球通胀的原因是什么?化解消弭这轮通胀又需要哪些因素?美国这一轮的加息周期还有可能持续多久,加息幅度大致会在怎样一个范围?美联储试图通过加息来给通胀“退烧”,会有效果吗?
而就在全球通胀肆虐的情况下,中国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上半年平均上涨1.7%,涨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全球高通胀会“传染”中国吗?中国应该怎样防范输入性通胀的风险?
2022年中国强调“稳增长”,美国专注“反通胀”,这就出现了中美之间宏观政策的不同步,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因是什么,今年中美两国的经济走势将会如何?下半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特邀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进行全面解读。
当地时间7月2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宣布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 图源: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美联储本周宣布进一步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2.25%至2.5%的水平。这是自今年三月以来美联储的第四度加息,您觉得美国这一轮的加息周期还有可能持续多久,加息幅度大致会在怎样一个范围?
刘元春:第一,按照美联储原来预计,今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中值为3.4%,现在才是2.25%至2.5%的水平,还有90—100个基点左右的空间。所以,未来加息会继续,还会有两三次,但加息的幅度可能不会像现在一次75个基点这么大。
第二,除了在加息上做出较大调整之外,更关键的是,美联储还启动了缩表进程。但是,从6月正式启动缩表进程到现在,整个缩表进展仅为原计划的20%。所以,美联储的整体货币政策并不像市场所讲的,简单地采取了一种鹰派的举措;在价格和数量上的调整,实际上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性质。
第三,更重要的是,目前来看,下一步美国的通胀形势还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美联储是否完全回归到通胀钉住制,很重要的是要在短期内给市场一种信号,即坚持通胀钉住制的决心是比较大的。
所以,美国的加息依然会进行,但在这种特殊时期,加息本身一定会在GDP增长速度、劳动力就业和通货膨胀率这三个核心指标之间进行权衡。目前来看,美国GDP的增长状况比预期要差,连续两个季度GDP负增长,出现技术性衰退。但是劳动力市场的表现又相对强劲,今年上半年已经新增的就业270万人,每个月40多万,并没有完全印证美国经济出现技术性衰退的结论。
接下来,美联储加息的幅度可能会放慢,缩表的进度可能也会根据国内市场的反应进行配合性的调整,未来美国货币政策的定位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观察者网:美联储期望通过加息给美国通胀“退烧”,您觉得效果会如何?
刘元春:从历史上看,特别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时任美联储主席沃尔克采取的一些应对通胀的政策来看,通过加息来治理通胀应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对于遏制金融市场持续高涨的泡沫,解决需求过剩的状况,是有效的。但是,对目前这一轮全球滞胀问题来说,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是难以完全解决的。
第一,如果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来遏制通胀,那么美国可能在经济增长上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在目前这种政治社会环境中,上述政策难以持续。
第二,从这些年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实践的发展来看,各国一定会采取一些其他的政策,特别是在供给端和预期的修复上会有相应的举措。这些举措要向市场发出最为强劲的信号,才会保证通胀钉住制,这样民众的通胀预期才不至于过度的上调。
第三,要在劳动力市场上要给予相应的松绑,防止“工资-价格螺旋”通胀机制出现。(观察者网注:“工资-价格螺旋”通胀机制是指工资增长显著且持续高于生产力或通胀水平,那么企业很可能将这些成本转嫁给客户,推高通胀水平,而物价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会使雇员要求更高的工资水平。)
第四,要在产生这一轮通胀的能源问题上进行制度的纾解,目前拜登政府正在这上面做一些文章,缓和俄乌冲突所带来的能源价格的冲击。
所以,美联储不可能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来解决这一轮的通胀问题,肯定是组合性的政策。但是,货币政策毫无疑问是其中最核心的手段,这个手段短期来看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中期来看,效果取决于整个这轮通胀在供给端所产生的一些深远影响。我认为,目前简单的采取当年沃尔克的一些政策应对本轮通胀,难度还是挺大的。
美国6月通胀率攀升至9.1%,创近41年新高 图源:纽约时报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慧 
-
31省份新增本土“33+244”
2022-08-01 09:10 抗疫进行时 -
国防部举行建军95周年招待会
2022-08-01 08:34 -
江西:书写新时代红色大地精彩华章
2022-08-01 08:29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北京新增1例社会面确诊,在海淀区
2022-08-01 08:08 抗疫进行时 -
-
我国首艘自主研制建造的渔业捕捞加工船成功交付
2022-08-01 07:13 中国精造 -
兰州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2022-07-31 21:13 抗疫进行时 -
国防部举行盛大招待会 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 习近平等出席
2022-07-31 19:48 -
北京海淀发现1例阳性
2022-07-31 16:27 抗疫进行时 -
吉林某厅长儿子炫富?长春警方通报
2022-07-31 14:05 -
严阵以待!解放军多海域实弹演练
2022-07-31 13:51 -
上半年,全国取消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2292家
2022-07-31 11:29 网络安全 -
研究:“双减”一年,孩子抑郁减少、父母焦虑症状上升
2022-07-31 10:33 中西教育 -
班主任要升学宴红包?当地:基本属实,纪检监察部门已介入
2022-07-31 10:30 -
东海某海域装载与输送演练打响
2022-07-31 10:21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31省份新增本土74+360
2022-07-31 09:11 抗疫进行时 -
网信部门重拳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多家平台被约谈
2022-07-31 08:25 -
对话外国记者:美国现在很魔幻
2022-07-31 08:21 这就是中国 -
代表建议对疫苗未全程接种者赋“蓝码”,广东卫健委回应
2022-07-31 08:19 抗疫进行时 -
相关推荐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3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288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91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2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