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元春:中国“稳增长”美国“反通胀”,下半年经济怎么走?
最后更新: 2022-08-01 09:52:12观察者网:现在来看,俄乌冲突已经不是一个短期现象。这场战争如果持续下去,将会对全球通胀带来哪些影响?
刘元春:俄乌冲突的中期化态势会直接导致欧洲能源危机加剧,全球能源价格进一步上扬,粮食问题凸显。其次,多国的防务成本、战争支出将大幅增加。第三,欧洲地缘政治很可能在持续紧张中出现变异,其他区域地缘政治的恶化现象也会出现,从而使全球化的生产格局发生很大变化。
因此,俄乌冲突的中期化会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很大的负面冲击。
能源价格飙升是导致欧元区通胀率创纪录的主要原因 图源:欧盟统计局文件
观察者网:目前出现一个国家破产的例子——斯里兰卡,接下来会继续出现第二个、第三个这样的国家吗?
刘元春:概率很大。之所以这么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现在全球的债务率非常高。全球债务率高企所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在加息的过程中,利息成本和相应的资金支付压力将会全面上扬。
目前来看,出现货币危机和银行债务危机压力最大的是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南欧国家。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债务率已经达到了207%,政府债务率达到了64%,都是过去30年的最高水平。更严重的是,这些债务一半是用外币标价的,40%是由政府持有的。这就导致了政府必须还本付息,同时还要承受本币贬值所带来的货币错配的成本。
因此,我们会看到,全世界的利率每增加100个基点,全球债务的利息支付就要多3万亿美元。再加上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本币贬值达到接近20%的水平,也就意味着,他们所需要的本币偿付债务要比原来多3.6万亿美元的利息支付。这对大量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来说,都是承受不了的,因此出现主权债务违约的概率很大。
另外,出现货币危机概率也很大,就是说用来做空。
目前看来,由于欧洲中央银行采取了一些对冲举措,所以做空南欧国家的概率有所下降。但是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别是债务率较高的,出现一些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的概率会非常大。目前看来,新兴市场经济体2021年政府赤字率达到4.5%,贸易赤字达到GDP的3%。这都是很高的数据,因此不可持续。
原来大家谈的是土耳其、阿根廷,有一阵还谈到印度尼西亚、南非等国。大家都在看:第一,有没有国际金融资本进行做空;第二,本国的利率水平是否与其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错配;第三,本国的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到底如何。
预测危机的产生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但是至少从这些参数来看,未来出现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动荡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斯里兰卡民众排队等待购买燃料 图源:新华社
观察者网:在全球通胀肆虐的情况下,中国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上半年平均上涨1.7%,涨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全球高通胀会“传染”中国吗?中国应该怎样防范输入性通胀的风险?
刘元春:第一,我们在进口端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对冲举措。
目前来看,中国对于成本冲击的消化能力还是挺强的。这些年虽然油价和一些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很大,但是我们一些商品的出厂价格,特别是消费品价格基本上没有上涨,这说明大量的成本上涨没有传递到消费端,而是由生产者自我承担了。这是中国很大的一个优势,我们在成本上还具有强大的消化能力。
但是,累积到一定程度,超过一个极限,这种成本上涨一定会在消费端显现。大宗商品价格从去年开始上扬,今年年初俄乌冲突之后出现大幅度上扬,今年下半年应当就会在消费端有所体现。
第二,我们在出口端也必须有一些相应的举措。
由于全球价格上涨幅度很大,导致中国和国外产品有一个价格差,所以中国在制成品上的价格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因此我们会看到,俄乌冲突爆发后,除了4月份,我们的出口物流体系、供应链出现问题外,其他时间出口都保持着很好的状况,超预期的状况。
全球需要中国从供给端来平抑价格,因此,中国目前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很好地梳理全球市场急需的、价格上涨较快的产品,保证整个生产体系和供应链的顺畅。同时我们也应该审视“产能过剩”等概念,一些商品可能在全球的需求量很大,那么我们可能就不会产生产能过剩的问题。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商品的大规模出口破坏欧美所形成的供应链同盟,他们老是想在产业链、供应链上替代中国。
从目前来看,全球通胀对中国经济的输入性影响,我们应当关注,但是不应当焦虑,因为这是我们的一个机会。
我们更应当对国内涉及到民生的一些短板高度关注,一是猪肉价格,二是消费型能源,比如一公升汽油达到10块钱,老百姓承受起来肯定压力大,可以考虑进行一些相应的价格补贴或者对冲。
进一步加码的新能源战略对于能源价格上涨是一个很好的对冲。我们有这样的基础,比如大力推广新能源车,一定会导致对石油需求的大幅度减少。
今年虽然个别月份会有CPI破三的情况,但是从中国经济复苏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中国经济不能持续保持CPI在2%以下,这不利于我们的复苏。如果CPI还是一点几,那么物价实际上相当于回落了,这肯定得对经济复苏不利。
我们的CPI在3%左右的水平波动是一个较好的情况,因此现在不应该为中国物价的适度上扬而焦虑。我们应该做的是,一方面关注大宗的商品价格变化,在大宗商品的价格形成过程中间发挥大国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出口,我们要利用欧美制成品价格大幅上扬的机会,形成对他们重构的供应链的冲击,保证我们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同时,还要关注国内民生问题。
近年来中国CPI走势 图源:国家统计局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慧 
-
31省份新增本土“33+244”
2022-08-01 09:10 抗疫进行时 -
国防部举行建军95周年招待会
2022-08-01 08:34 -
江西:书写新时代红色大地精彩华章
2022-08-01 08:29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北京新增1例社会面确诊,在海淀区
2022-08-01 08:08 抗疫进行时 -
-
我国首艘自主研制建造的渔业捕捞加工船成功交付
2022-08-01 07:13 中国精造 -
兰州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2022-07-31 21:13 抗疫进行时 -
国防部举行盛大招待会 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 习近平等出席
2022-07-31 19:48 -
北京海淀发现1例阳性
2022-07-31 16:27 抗疫进行时 -
吉林某厅长儿子炫富?长春警方通报
2022-07-31 14:05 -
严阵以待!解放军多海域实弹演练
2022-07-31 13:51 -
上半年,全国取消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2292家
2022-07-31 11:29 网络安全 -
研究:“双减”一年,孩子抑郁减少、父母焦虑症状上升
2022-07-31 10:33 中西教育 -
班主任要升学宴红包?当地:基本属实,纪检监察部门已介入
2022-07-31 10:30 -
东海某海域装载与输送演练打响
2022-07-31 10:21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31省份新增本土74+360
2022-07-31 09:11 抗疫进行时 -
网信部门重拳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多家平台被约谈
2022-07-31 08:25 -
对话外国记者:美国现在很魔幻
2022-07-31 08:21 这就是中国 -
代表建议对疫苗未全程接种者赋“蓝码”,广东卫健委回应
2022-07-31 08:19 抗疫进行时 -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