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最大方舱医院全部开启收治模式,拥有床位5万张
最后更新: 2022-04-13 17:04:37据央视新闻报道,4月13日,记者获悉,上海最大方舱的1号和2号馆部分区域,从今天上午开始收治感染者,至此上海最大方舱医院已全部开启收治模式。
据4月9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目前上海已建成100多个方舱医院,床位数逾16万张。
据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项目共有八个展馆,为上海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这里共有床位5万张隔离床位。
据科技日报消息,上海最大方舱医院——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共有8个场馆。先启用的场馆为3号4号馆,其中B区2号馆面积5万平方米,可提供7800张床位。
项目分为污染区和限制区,污染区为患者收治区域,限制区位于室外,仅在B区2号馆外就配置了753间集装箱,面积达1.5万平方米,主要用于医护人员及警察、保安、保洁人员休息、书写和等候等功能。
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共约有60万平方,共设置了12个舱,采取了分步施工、分批交付的办法,逐步启动收治感染者。
据了解,在设计方面,方舱内被划分成11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一个单独的护士站,严格按照应急“三区两通道”规划,隔离区及限制区分区明确。
医护人员及隔离人员通道分离,项目医疗呼叫、监控机房等智能化系统齐全,为医护及安保人员提供高效、便捷条件。
此外,方舱还增加了一些双人床,来满足一些隔离家庭的需要,这也是上海目前已有的方舱医院中首次安装双人床位。
打造功能完备方舱医院的背后,是一群建设者的默默奉献。急难险重,党员带头。参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建设的中建二局第一时间成立了援建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项目临时党委,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带领近6000名建设者,投入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改造工作中。
图自科技日报
图自@光明日报
方舱医院洗澡上厕所方便吗?
走进方舱医院项目B区2号馆,放眼望去,一个个方舱整齐排列,里面配置着淋浴间、热水器。据中建二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项目现场片区负责人苏宪新介绍,为了尽可能给医患人员提供良好环境,项目配备了充足的电热水器,保证淋浴需要。同时,中建二局建设者按照施工设计方案,以1:20的比例,建设了347个移动厕所,并采取集中排、集中抽形式,让污物不在移动厕所内积压,在充分保证方舱内患者使用需要的同时,创造干净卫生的环境。
方舱医院项目B区2号馆独立洗手池区域
方舱医院项目建设标准高,尤其对通风系统有严格要求,工程最难的部分也是12000平方米的通风系统安装。风管作为整个方舱的“呼吸道”,担负着排出污浊空气、输送清洁空气的重要功能。
方舱医院项目B区2号馆洗浴等功能活动区
众多床位如何设置?
4月7日凌晨4点,中建二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项目现场装饰总指挥杨瑞增刚刚分配好管理人员各自负责的板块工作,又迎来新的挑战——在完成6000张床位安装的基础上,方舱项目需要增加1769个床位。增加这么多床位,应该如何设置?
安装床位,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杨瑞增说,整个安装过程,既要保证床位数量达标,又要考虑床位之间的合理距离、医护进出通道与病床区域设置隔离带,必须符合感染控制的标准要求。并且,伴随着床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床上用具、隔断材料全部都要如数增加。
“咱们再重新调整!”杨瑞增带领管理队伍迅速整改方案,加紧联系厂商协调出货。
4月7号下午8点,床位材料进场;4月8号上午8点,历时12个小时,全体施工人员昼夜不间断施工,1769个床位全部安装完成。“责任重如山,但我们不能退缩,这是建筑人的初心和使命!”杨瑞增说。
如何保障援建队伍休息?
在如火如荼、热火朝天的施工的背影里,也隐藏着后勤保障工作鲜为人知的波澜起伏。在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中建二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项目后勤保障组组长吴瑞统筹全局,带领团队分解任务、分段谋划,确定重点问题应对预案,划分区块、责任到人,着力将后勤保障的每一点做到尽善尽美。
“行”是挡在吴瑞及其团队前的第一重关卡,在疫情最吃紧的关头,可供调用的车辆有限,且通行证办理过程繁杂耗时长。经过多方努力,找到了一批不怕苦累、不惧疫情的司机师傅,接送援建队伍奔赴建设战场,连夜落实所有车辆、人员的通行证,保障了援建队伍在封控管理下及时就位。
在连轴转的工作下,休息变得格外珍贵,趴在桌上、依着箱子,团队成员们解锁了五花八门的睡觉方式。“以地为床”则是现场休息区的真实写照,他带领团队紧急调备一千余睡袋,以防出现施工人员缺少被褥无法休息的情况。能容纳五千余人的休息区,随着施工人员的陆续进场逐渐被铺满。
看着方舱医院从无到有,吴瑞颇有感慨,“面对极端的困难,我才发现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和项目团队奋战在抗疫一线,是我人生当中弥足珍贵的回忆。”
全国9个省份派出1.1万余名医务人员承担方舱医院医疗队的任务
据健康报4月5日消息,目前全国15个省份已经派出医务人员3.8万多人,另外还调集了核酸检测力量238万管来支援上海。全国9个省份派出1.1万余名医务人员承担方舱医院医疗队的任务,4个省份派出2.3万余名医务人员承担核酸采样任务。另外,12个省份派出了实验室核酸检测人员将近4000人。
为了支持上海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此次国家卫生健康委从8个省份调派的核酸检测力量达到108万管/天,又协调了上海周边的4个省份,承接上海130万管/天的核酸样本检测工作。
上海卫健委:间隔24小时连续2次核酸阴性可出院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在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了出舱标准问题。
据他介绍,一是统一方舱医院出舱标准。上海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通知》要求,组织专家研究制订了方舱医院出舱标准。上海的方舱医院都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在感染者入院后第2天起,就要每日检测核酸。对连续2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的(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感染者,结合医生综合判断,符合出舱标准的准予出院或解除隔离医学观察。
二是采用一致的治疗原则。方舱医院主要收治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通过积极的健康管理、随访观察和对症治疗,结合中药治疗,缩短出舱和康复时间。因为个体差异、抵抗力、免疫力不同,可能还有基础性疾病,所以在住院时间上会有差异。目前,方舱医院平均住院时间正逐步缩短至一周左右。
三是进一步加快周转速度。周转速度涉及到出舱、转运力量的组织、接返等一系列环节,需要加强协同。近几天每日出舱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大型方舱单日出舱人数持续增多,这就需要方舱医院做好出舱前的准备,以及与属地的对接,市、区两级组织好转运力量,及时将出舱人员转运到属地社区。
截止4月11日,自3月1日以来,上海累计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人员超过2万人。11日当天,全市定点医院及方舱医院的出院和解除隔离医学观察人数超过6000例。
标签 抗疫进行时- 原标题:上海最大方舱医院全部开启收治模式,拥有床位5万张
- 责任编辑: 王濛 
-
“民进党当局的‘民主自由’就是只许‘台独’放火,不许异见者点灯”
2022-04-13 16:25 台湾 -
台湾新增本土确诊744例,再创新高
2022-04-13 16:11 抗疫进行时 -
佩洛西“转阴”后,民进党当局积极邀访,国台办回应
2022-04-13 16:08 台湾 -
云南河口新增一例无症状:常坐在窗前玩手机,窗户靠近中越铁路
2022-04-13 15:29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消保委:趁疫情坐地起价的不法商家必受法律严惩
2022-04-13 15:17 抗疫进行时 -
吉林市现全面开展环境消毒工作
2022-04-13 15:02 抗疫进行时 -
有台湾艺人称在上海“一天只吃一餐”?国台办回应
2022-04-13 14:39 台湾雷人雷语 -
台中妈祖绕境治安冲突与“红色势力”有关?国台办:一派胡言
2022-04-13 14:20 台湾 -
“上海是老龄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一旦‘躺平’无法承受”
2022-04-13 13:08 抗疫进行时 -
台“全民防务手册”被批与战时状况严重脱节,专家呼吁重新修订
2022-04-13 12:52 台湾 -
吴钊燮称美国忙的时候台湾不要添麻烦,马晓光回应了两句诗
2022-04-13 12:07 台湾 -
凤凰卫视被迫关闭台湾站,国台办回应
2022-04-13 11:55 台湾 -
民进党当局对两岸同胞共祭黄帝污蔑栽赃,国台办:数典忘祖
2022-04-13 11:27 台湾 -
方舱医院出舱标准不一?上海卫健委:间隔24小时连续2次核酸阴性可出院
2022-04-13 10:50 抗疫进行时 -
上海货车司机困在江苏25天,车上住了25天
2022-04-13 10:37 抗疫进行时 -
辽宁:2300吨生活物资驰援上海
2022-04-13 10:17 抗疫进行时 -
3月份进口下降了1.4%因国内需求疲软?海关总署回应
2022-04-13 10:02 中国经济 -
团购出现的哄抬物价、短斤缺两会如何监管?上海市监局回应
2022-04-13 09:51 抗疫进行时 -
江苏出招防止对驾驶员一刀切式劝返
2022-04-13 09:50 抗疫进行时 -
上海公安: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社会面秩序管理
2022-04-13 09:26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52“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73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2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8“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