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军报追忆人民军医吴孟超:肝胆相照济苍生
最后更新: 2021-05-24 09:24:232021年5月22日,99岁的吴孟超院士走了,走得悄无声息。
人们的哀思,穿过淅淅沥沥的细雨,回荡在黄浦江畔。
人们记得,那一年,“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形容吴孟超:手中一把刀,心中一团火,他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吴孟超自己这样说:“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战士,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也是我最大的幸福。”
如今,这匹不知疲倦的老马走了,留下一串数字:他主刀16000多例手术,救治20000多名患者。在医学界,这是一个几乎难以复制的奇迹——97岁,他还完成了一台高难度的手术。
一个人,找到和建立正确的信仰不容易,用实际行动捍卫信仰,更是一辈子的事。吴孟超说,他“一辈子做了一件事”。
如今,这匹不知疲倦的老马走了,留下了一颗星星供人们仰望——在璀璨的星河上,有颗编号17606号的小行星,就叫“吴孟超星”。
肝胆相照济苍生。这星光,与日月同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肝胆外科医生吴孟超90多岁仍坚持上手术台为患者做手术。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泽锋摄
一双神奇的手
这双手,在肝脏的方寸之地破译生命密码,创造了中国肝胆外科的无数个第一
这是一双白皙柔软的手,长约14厘米,右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向弯曲靠拢。内行人一看就知道,那是外科医生常年握止血钳,手指发生变形的结果。
正是这双手,在肝脏的方寸之地破译生命密码,创造了中国肝胆外科的无数个第一,把万千病人拉出了生命的绝境。
4年前,退休上海市民陈梅香,辗转找到上影集团发行部门,希望拿出10 万元来为一部电影点映包场——《我是医生》以人民军医吴孟超为原型,讲述了一名传奇医者的故事。
“我就是被吴老背过河的人。”吴孟超为肿瘤患者陈梅香做完手术后,她又健康生活了20多年。感恩于吴老的仁心仁术,她希望更多人通过影片,看到吴老那双“回春妙手”。
“外科医生,就是一双手一把刀。”在吴孟超看来,手是刀的支点,刀是手的延伸。在很多肿瘤患者心里,吴孟超的双手象征着生命的希望。
日本同行来过,端着摄像机把吴孟超的手术从头拍到尾,也没能弄清楚他那双神奇的手为啥像长了眼睛一样;美国同行曾连续3天现场观摩手术,若非亲眼所见,他根本不相信八九十岁的外科医生还能站上手术台。
2019年那个春日,吴孟超像往常一样换上手术衣,站上手术台。这双令他引以为傲的手,依旧灵活有力。
无影灯下,一位身材瘦小的白眉医生, 埋在一群高大的助手们中间。他脚下纹丝不动,微微抬头向上望着,一双神奇的手探入患者腹中,游刃于肝胆之间。
40分钟后,肿瘤被顺利摘除。在护士搀扶下,吴老走出手术室,疲惫的脚步略显蹒跚。此刻,这位须发皆白的外科医生,已经97岁高龄。
当时,吴老并不知道,这是他行医生涯中最后一次拿起手术刀。从那以后,因为身体健康状况,这双手再也没能继续为患者动手术。
一生如一日。时间,会让人老去。时间,也会让事业不朽。
这是一双灵巧的手。20世纪20年代,少年吴孟超跟着父亲下南洋闯荡。晨光未露,8岁的吴孟超光脚穿过马来西亚一片橡胶树林。他手握割胶刀,在青白色的树身上轻轻切出一个斜口,乳白色的胶液慢慢渗出。
割胶,舂米,编篮子……少年时异国他乡的生活磨难,为吴孟超这双巧手赋予了力量和坚强。抗战时期,吴孟超和几名爱国青年辗转回国求学。在四川李庄同济大学医学院学医,这双手还曾为建筑大师梁思成描过图纸。
这是一双执着的手。抗日烽火中,在昆明同济附中为躲避日军空袭“跑警报”时,这双手牵住了女同学吴佩煜的手,这一牵就是一辈子,吴佩煜成为他终生挚爱的伴侣;新中国成立后,吴孟超师从外科专家裘法祖,这双手正式拿起手术刀……
这是一双温暖的手。每次查房,吴孟超都会将自己的双手搓热,再替病人检查身体,还会顺手将病人床下的鞋子摆好。有一次,吴孟超查完房准备离开时,一位病人突然拉住吴老。他轻轻起身,深情地吻了一下这双赐给自己新生的双手。吴老当即转身,抱着病人的头,在他脸颊上轻轻回吻了一下。
这又是一双凌厉的手。如果学生和助手在病房和手术室犯了错,这双手就在桌子上狠狠地叩击,那连续不断的声音让学生和助手心惊肉跳……
吴孟超不仅仅是一个杰出的外科医生,也是一位医学教育家。看到吴老左右大拇指一直在习惯性叩动,秘书刘随意就知道,吴老又在思考“大问题”了。
全球每年新增和死亡肝癌病例的50%以上都发生在中国,我国已是世界上肝脏恶性肿瘤发生率和手术切除率最高的国家。虽然患者送来的锦旗多得放不下,但吴孟超高兴不起来。
“我哪怕是化成千手观音,一天也只能做一台手术。手术也好,化疗也好,放疗也好,都不能解决问题,根本性的治疗方案要靠基础科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吴孟超带领学生研制成功可使免疫系统识别并杀死肝癌细胞的新型疫苗,开启了免疫系统防治癌症的大门。
近年来,吴孟超带领学生接连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肝癌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大大提升。
吴孟超生前照片。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泽锋摄
一双仁爱的眼
一场手术下来,累得瘫坐在沙发上的吴老,脸上却洋溢着孩子般的笑意
那年,吴孟超的门诊迎来一位两岁的孩子。吴老笑眯眯地望着孩子,伸出手摸了摸孩子的肚子。孩子看着白眉爷爷慈祥的脸,也笑了。
一旁,那位年轻的妈妈却哭了:“生病一年多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孩子笑。”原来,她一直带着孩子辗转各大医院求医,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哭。
孩子的眼睛不会说假话,他看到的到底是一双怎样的眼睛?
这双眼睛很“温柔”。吴老常说,不管病人多么啰嗦,医生一定要眼睛盯着病人。每个患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病人渴求希望的眼神,他不敢辜负,更不忍辜负。
这样一张照片让人过目不忘:手术下来,累得瘫坐在沙发上的吴老,脸上却洋溢着孩子般的笑意。
一次,吴老发烧了,可那天有一例肿瘤切除术。他敲着桌子,喝退了劝他休息的护士。历时2个小时,割下那个890克的肿瘤后,吴老累得瘫倒在椅子上。大家七手八脚地将他抬进休息室,护士长心疼得哭出了声。
那一年,95岁的吴老亲自带队到云南省福贡县,为偏远地区贫困患者解除病痛。手术做完了,吴老自己也住进了病房。
当外国同行和新闻记者用镜头对准吴孟超时,他的眼神是坦荡和犀利的;踏上手术室为他准备的专用踏板时,无影灯下,他身体前倾,眼神又变得专注冷峻。
这是一双“有性格”的眼睛。年轻时,吴孟超的大眼睛炯炯有神,透着坚毅。27岁从医学院毕业后,他差点因为个头太矮被发配到“儿科”。慧眼识才的赵宝琦教授曾说,当年外科留下吴孟超,看重的就是这个年轻人沉稳坚定的气质。
这双眼睛很“明亮”。那一年,吴老到“硬骨头六连”,穿着迷彩作训服,与一群年轻士兵一同站队列出早操。照片中,精神抖擞的他敬了一个军礼,皓白的寿眉下,一双瞳仁亮晶晶。
官兵们不知道,这位时年91岁的老兵,刚做完白内障手术、安上人工晶体才一个月。
这双眼睛很“锐利”。看医嘱记录单,吴老从来不是一目十行,匆匆掠过。“他都是用右手的食指,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指,一行一行逐字逐句地看,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地盯着。”弟子严以群说,“几乎没有人能在他面前打那么一点点马虎眼。”
这双眼睛,有时候也“闹脾气”。偶尔,医院给吴老手术安排得少了,熟悉他的护士都能看出来——
吴老花白的眉毛拧在一起,垂着眼睛,耷拉着脸,不高兴了:“我就是一个医生,治病救人就是我的职责。”
虽然上了年纪,吴老这双眼睛“看不惯”的事情也不少。有时出差坐在高铁上,看着窗外一栋栋高楼大厦和越来越拥堵的城市交通,老人会若有所思地问秘书:“房子越盖越多,车越来越多,就一定是好事吗?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讲父亲这些故事,就是想让现在的年轻人有个方向,不要糊里糊涂地往前走。”吴孟超的女儿吴玲告诉记者,在父亲的许多照片中,她觉得,有一张拍得最好——
夕阳余晖下,身着军装的吴孟超双手插在胸前,面庞凝重,抬眼望向远方,仿佛在深思熟虑着什么。
“我要赶紧建立平台、培养人才。有人、有平台,就有事干了。所以你们以后要继续研究下去,三十年、四十年后,如果你们能解决肝癌的问题,那我就在天上看。” 吴老的教诲,弟子们不敢忘。
吴孟超生前照片。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泽锋摄
- 原标题:解放军报追忆人民军医吴孟超:肝胆相照济苍生
- 责任编辑: 刘骞 
-
开国大典的彩色胶片 ——来自俄罗斯的珍贵礼物
2021-05-24 08:48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十集《从三湾到古田》
2021-05-24 08:35 -
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九集《战斗在罗霄山上》
2021-05-24 08:30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5月17日—5月23日)
2021-05-24 08:27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31省份新增确诊18例,均为境外输入
2021-05-24 08:1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天问一号总设计师:专门为着陆失败做了准备
2021-05-24 08:07 航空航天 -
广东省委书记省长调研赛格大厦应对处置工作:尽快拿出调查结论
2021-05-24 07:51 安全生产 -
专家:中欧投资协定技术准备工作仍在正常推进
2021-05-24 07:48 -
越野赛为何成为“夺命跑”?新华社:四大疑问仍待解答
2021-05-24 07:26 -
白银:4名山地马拉松受伤选手在院治疗,健康状况良好
2021-05-24 07:03 -
-
一幅作品缅怀袁隆平的“两个梦想”
2021-05-23 23:57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广州确诊病例感染印度出现的变异病毒,其丈夫为无症状感染者
2021-05-23 22:5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发微博侮辱袁隆平院士,甘肃网民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21-05-23 22:22 -
重大突破!我国育成抗赤霉病高产小麦新品种
2021-05-23 21:54 聚焦三农 -
中纪委:必须彻查
2021-05-23 21:45 -
甘肃越野赛救援:牧羊人连救6人、村民抱被子帮忙
2021-05-23 20:24 观察者头条 -
蚌埠一动物园饲养员遭老虎袭击身亡
2021-05-23 18:49 -
深圳3天增4例无症状,初判系境外输入关联
2021-05-23 18:1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受习近平委托,湖南省委书记看望袁隆平家属
2021-05-23 18:10 观察者头条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52“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73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2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8“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