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关注数据流量造假:虚拟下载及运行次数可达天文数字
关键字:导读这是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App、电商、公号阅读都要跟流量挂钩,也催生了一大批以刷量、刷单等灰色产业为生的人,这些灰色产业成为互联网上的“毒瘤”。据科技日报5月21日报道,包括移动应用广告在内的移动终端广告,近年来规模快速增长,持续引领网络广告市场发展,预计2020年移动终端广告占总体网络广告的比例将达到84.3%。移动终端广告的增长,让App的推广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这是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App、电商、公号阅读都要跟流量挂钩,也催生了一大批以刷量、刷单等灰色产业为生的人,这些灰色产业成为互联网上的“毒瘤”。近日,按照公安部“净网2019”专项行动部署,北京警方在广东警方的配合下,打掉一个利用计算机软件控制大量手机,虚拟下载安装App产品骗取推广费的犯罪团伙,App刷量问题再度引发关注。
据报道,犯罪团伙用2000部手机排成多面“手机墙”,每部手机都在通过自动程序重复着从手机App市场点击、下载并安装运行软件的动作。记者脑补了一下这个场面,感觉真的是好壮观。与此同时,很多公众也难免会产生疑问,用计算机软件控制大量手机虚拟下载安装App产品,这个技术是怎么实现的,如此猖獗的流量造假现象,又该如何整治清理呢?
虚拟下载及运行次数可达天文数字
当前,虚拟下载安装App产品是网络黑产的重要形式之一,它究竟是怎样实现的呢?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与对抗研究所所长闫怀志介绍,这种虚拟下载和安装的通常做法是,使用大量的手机,在每部手机中安装自动软件,循环实现手机App Store的点击、下载及安全运行。而这种自动软件,通常会用到手机信息模拟器,该模拟器起到修改手机信息的功能,进入该模拟器的虚拟环境列表,就可以自动生成一套新的手机参数,对外表现为一部“新”手机。“新”手机在应用面板中启动App Store,就会自动下载所需推广的App,并完成安装和运行。这样就完成了一次下载、安装和运行。然后,不断重复上述操作,就可以使用一部手机,实现被推广App海量下载、安装及运行的假象。如果采用多部手机,实现的虚拟下载、安装及运行次数可以达到天文数字。
“App的生存之道,就是靠App的推广分发,所以很多App依靠第三方来推广,以追求高下载量和安装量。但是,很多不法推广组织利用技术手段实现虚拟下载和安装,却并不能转化为有效的用户应用。”闫怀志说。
数据流量造假堪称赤裸裸的欺骗
与“电商刷单”“刷浏览量”等数据造假行为相比,App“刷量”更加“简单粗暴”。此前,有媒体报道,重庆某公司用“手机墙”,在短短4个月时间里“刷单”骗取推广费1200余万元。
闫怀志表示,以App虚拟下载安装为代表的流量造假,一直是互联网经济和营销行业的共同问题。这是因为营销变现的关键资产之一就是流量,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数据流量作弊猖獗的情况不难理解。
为何App“刷量”成了行业顽疾?一位互联网从业者透露,由于当前App在推广方面的竞争非常激烈,“正常渠道获取新注册用户的成本在每个4元左右,但推广费中很高比例会被无良推广商‘薅羊毛’骗走。以游戏为例,虚假数据量表现在注册人数和下载量大幅提高,但付费率完全没有提升。”
“这种流量欺骗黑产,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坑害了App广告主和投资方,有悖诚信原则,堪称是赤裸裸的欺骗。”闫怀志说,不容忽视的是,App广告主既是虚拟下载骗取流量的受害者,也成为了流量作弊猖獗的推动者。一些推广平台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虚假流量选择性无视,无疑对这种造假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助纣为虐的作用。而最终的受害者,不仅是被推广App广告主,更是千千万万的普通消费者。普通消费者对虚假流量并无辨别力,会因虚假流量而做出安装选择,导致最终受害。
360天御安全技术专家曹阳也认为,大量的数据造假使得厂商无法得知真实的推广效果,并且会扰乱同行竞争,破坏市场平衡,消费者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加大对网络非法行为的惩戒力度
“流量造假泛滥,是相关平台恶意纵容和技术监管机制不到位所致。坦率地说,目前的监管效果离人们的期望还有相当的差距。”说到这个问题,闫怀志不无遗憾,他表示,防止流量造假,通常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构建防作弊系统,由于黑产产业链的形成牵涉App广告主、App应用市场、推广平台、恶意下载方、最终消费者等诸多环节,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特别是App广告主、推广平台以及第三方监管的密切协作,方可让大量流量“李鬼”现出原形。
从技术手段上来讲,流量防造假通常包括规则识别和人工智能识别两大类。规则识别是将常见的造假手段转换为可识别的规则,类似于网络安全里的恶意病毒查杀,只要是出现了符合恶意流量规则的App下载,就可以直接判定为恶意虚拟下载予以封杀;人工智能识别则是根据对下载流量的多维分析,甄别异常流量并提取其特征,实时予以封杀。
“但仅仅依靠技术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方一起发力。”闫怀志强调,具体来讲,App刷量、流量造假也是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重点监管领域,首先要建立健全统一的有效流量度量标准,减少流量数据造假,提高App流量数据的透明性;其次是依靠具有较高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根据统一的流量度量标准来发布流量数据;三是App推广平台和数据发布机构应切实做到抵制、杜绝虚假流量;四是通过先进技术,对流量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去伪存真;五是健全完善网络空间的市场行为准则,加大对虚假流量等非法网络经济行为的惩戒力度。
总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公平、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生态系统,让参与各方均畏惧法律法规、崇尚公平正义、恪守诚信平等。
对此,曹阳表示,既要严惩流量作假,同时也要做好法制建设。部分灰产从业者可能法律意识不够健全,认为技术可行即可做,却不知已经触犯法律。这就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将一些大量流量造假的行为纳入法律规范的范畴,让灰产从业者无路可寻,不再打法律擦边球。
“技术上,目前一些小厂商的风险控制意识还不够强,认为风控不必要,其实流量造假已经危害到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给自己的生产经营带来了隐患。建议厂商重视流量造假问题,严格做好风控,根据使用者的正常操作行为多方面收集信息参数,以判断是否是有流量造假行为,并对流量造假行为从源头上进行防范。”曹阳说。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也建议,流量造假应被纳入相关法律调整的范畴,这种现象亟待严惩。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假宣传进行了规制。涉及消费者自由选择权、知情权的,还可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针对推广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因此发生纠纷的,也适用合同法对受损者进行保护。
- 原标题:造假的流量能为“王”吗?注册人数提高但付费率没变
- 责任编辑:于文凯
- 最后更新: 2019-05-21 09:15:14
-
竟是婚外情引发的闹剧…
2019-05-21 08:27 中国雷人秀 -
芯片人才困境:800万毕业生仅3万入行
2019-05-21 08:09 -
曾痛斥“害人精”的刘士余主动投案 背后案情扑溯迷离
2019-05-21 08:06 廉政风暴 -
习近平去看了稀土,啥意思?
2019-05-21 08:05 -
印度巴西都能“免费医疗”,中国为什么不可以?
2019-05-21 08:01 医疗改革 -
酒吧坍塌亲历者:事发前曾停电,以为是520惊喜
2019-05-21 07:51 -
艺术服务人民!黄坤明宣布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开幕,李强出席
2019-05-21 07:49 上海观察 -
一日本“温泉开发商”在海南窃密,被判15年
2019-05-21 07:47 国家安全 -
预警6城后,住建部再劝4城对房市"回暖"冷静
2019-05-21 07:23 中国房市 -
博士生举报导师乱装支架收回扣 苏大附一院回应
2019-05-21 07:23 -
浙江富豪境外买房花3亿多 国家外汇局的罚单来了
2019-05-21 07:06 -
三任公安局局长均落马 “雷霆扫毒”背后有哪些保护伞
2019-05-21 07:05 禁毒战争 -
19岁进银行29岁当行长挂职副县长,官方:符合规定
2019-05-20 22:37 政坛观察 -
习近平深入赣南老区潭头村考察调研
2019-05-20 21:30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湖南常宁市委副书记唐奇林主动投案
2019-05-20 21:10 廉政风暴 -
中国通过限制稀土出口反制美国?外交部回应
2019-05-20 19:37 中美关系 -
听!金山城市沙滩集体唱响对祖国深情告白
2019-05-20 18:55 “我和我的祖国”快闪·上海 -
中国“外交天团”开通官博,网友更关心的又是…
2019-05-20 18:37 -
美驻华大使访问青海西藏,中方回应
2019-05-20 17:53 中美关系 -
把爸妈送进老年大学,十年寒窗苦读“大仇”得报!
2019-05-20 17:27 趣读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