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拔4000米的中国界碑:重800斤 硬扛上山
关键字: 王毅共和国1号碑据外交部官网消息,2019年2月17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徒步沿边界线踏勘中缅边界,查看新中国第一块界碑。
据微信公号“长安街知事”(ID:capitalnews)2月19日消息,记者注意到,16日,王毅刚刚在清迈与泰国外长敦举行了战略磋商,第二天就出现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查看这块被称为“共和国1号碑”的中缅1号界桩。
王毅一行徒步从石城垭口出发,冒着漫天风雪,踏查位于海拔2900米以上山脊峡谷的中缅边界线,直至抵达海拔3214米的尖高山主峰中缅1号界桩。
王毅仔细勘查这块新中国第一块界碑保存情况,亲自为界桩上略已斑驳的“中国”两字描红添色,并向当地的界务员了解边界日常维护情况,向基层边界工作者致以问候,表示感谢。
长安街知事发现,去年11月8日,云南省外办曾组织边界工作党员干部,在这块“共和国1号碑”前上党课,并重温入党誓词。
800斤的界碑硬扛上山
我国的边境地区地形险要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很多界线远离村寨,往来道路极为困难。划界、勘界、竖立界碑等工作的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据介绍,界碑一般由一块完整的花岗石刻成,预计使用寿命至少100年。我国所立的界碑一般分成大、中、小3种类型。确定立哪一种型号的界碑,需要双方协商。在交通通道、口岸等边境来往频繁的地区,一般会设立大型界碑。为了美观庄严,这种界碑还要镶嵌上两国的国徽。中型界碑立在边界上比较普通的地方,小型界碑则往往立在人迹罕至的偏僻地方。
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原司长宁赋魁曾介绍,有一位外交官在中越边界工作时遇上过地雷。
“那地方根本没有路,野草没到大腿,工作时在那个地方来来回回地走了多次,还动用仪器进行测量。第二天挖土竖立界碑的时候,一铁锹下去就挖到一枚地雷,赶紧叫来边防官兵给引爆了。幸亏这颗雷有点发锈,要不然一脚踏下去早给爆掉了。”当地群众唏嘘,“真是捡回来一条命。”可在这位外交官的脸上却看不到半点恐惧。
中国与尼泊尔、塔吉克斯坦等国的边界多是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在这种地方竖立界碑可是个“体力活”,花岗岩的界碑有的重达800斤。
武警聂拉木边防检查站一名战士利用巡逻间隙,为中尼(中国和尼泊尔)53号界碑描红 图/中国军网
扛着800斤的重量,外交官们与测绘人员、施工人员齐声喊着“加油”的号子,一步步往前迈。对他们而言,竖立起来的每一道界碑都仿佛是自己的孩子。
2009年2月,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和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范家谦为中越陆地边界1116号界碑揭幕。
每一次勘界谈判或者实地调研都是一次打拼和考验。工作起来经常要连轴转,可谓“黑白颠倒”。一位年轻外交官回忆说,有一次勘界会谈,从当天上午9点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下午3点,其间中方没有一人休息,只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专家趴在谈判桌上打了个盹。
“野外风餐露宿,谈判据理力争。外交官作为文装解放军的特点在边界人身上体现得更加突出。” 宁赋魁这样总结。
第一个与中国划定边界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时,继承的是一条与很多邻国都有争议的边界。当时情况十分复杂:有的边界从未划定,仅依靠传统习惯线或实际控制线进行管辖。有的边界虽有旧界约规定,但由于条约文字、附图和实地情况存在矛盾,形成了众多争议地区。
率先解决争议、第一个与我国划定边界的就是缅甸。
1954年12月12日,中缅两国总理在会谈公报中提出“在适当时机内,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解决中缅未定界问题。
然而就在1955年11月,正当中缅双方为边界问题的商谈分别进行积极准备的时候,双方的前哨部队在两国的边境上由于误会发生了冲突。经过中缅双方的努力,这次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理,同时也使两国政府体会到及早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必要。
1956年初起,中缅两国政府就边界问题开始频繁接触。同年11月,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吴努主席应邀来京商谈。我国政府根据和平外交政策和对中缅边界问题调查研究的结果,向缅甸政府提出了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原则性建议。
经过几年的友好协商,所有争议问题都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双方于1960年10月1日签署了《中缅边界条约》。
中缅边界是新中国成立后与邻国划定的第一条边界。1960年划定的中缅边界开辟了新中国与邻国和平友好解决边界问题的先河,巩固深化了中缅两国人民的传统“胞波”情谊。
近60年来,“共和国1号碑”历经风雨、守望祖国边疆。如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王毅亲手“添彩”,令人深感祖国强大来之不易,更需我们竭尽所能去捍卫维护。
标签 王毅- 原标题:王毅冒雪巡查“共和国1号碑”,亲为“中国”描红
- 责任编辑:何书睿
- 最后更新: 2019-02-19 11:39:03
-
按身高还是年龄?景区因儿童票收费标准被消委会告了
2019-02-19 11:03 -
民企整版登报“谢政府” 被质疑“雅贿”
2019-02-19 11:01 -
男子自称见义勇为却被拘 福州警方回应
2019-02-19 09:44 -
韩国瑜连问大陆,蔡当局竟骂“喝醉的土包子”
2019-02-19 09:20 台湾 -
郑永年:大湾区应成为“中国内部的欧盟”
2019-02-19 08:40 香港 -
任正非:西方不亮东方亮,美国不能代表全世界
2019-02-19 08:24 华为 -
“‘辱华’概念不应滥用”
2019-02-19 08:19 -
奔驰挡道被消防车剐蹭 为何奔驰全责?
2019-02-19 07:42 -
台93岁老人开奔驰冲进地铁站…
2019-02-18 23:17 台湾 -
-
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揭晓
2019-02-18 23:01 暖心闻 -
中国未来双层高铁动车组长这样!
2019-02-18 22:58 高铁世纪 -
习近平谈精准扶贫: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
2019-02-18 21:15 新时代之声 -
王毅徒步巡查“共和国1号碑”
2019-02-18 21:00 边疆战略 -
台湾鸡蛋荒 旅客抱怨卤蛋缩水成“鹌鹑蛋”
2019-02-18 20:56 台湾 -
合法直销还是“经济邪教”? 安利百亿业绩里的千万直销“难民”
2019-02-18 20:48 商业 -
政协会开成“演唱会”?官方回应
2019-02-18 20:26 基层治理 -
尴尬家庭聚会傅园慧怒吼离席 网友:直率or没礼貌?
2019-02-18 19:40 明星那点事儿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文公布
2019-02-18 18:57 观察者头条 -
北斗船载终端产品迈出国门第一步
2019-02-18 18:06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