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个问题,全是精华!15场部长记者会,你关心的都在这
关键字: 记者会2017两会部长发声3月11日15:00
科技部部长万钢
内容: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就“2016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展成效和2017年重点工作”答记者问。
74.关于人工智能
面对人工智能的新形势,我们正在集聚科技界、企业界的专家和创新型企业,包括一些年轻的创业者共同制定促进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规划,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建设、社会民生、环保事业、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应用。这个规划目前我们正和相关方面共同起草,估计两会以后很快就会和大家见面。
75.关于科研人员减负
为减轻科研人员在项目经费预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负担,从繁杂的预算编制、费用报销等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所在研究单位和课题组可以配置科研财务助理,协助做好各项经费支出的工作。这样的话,有专人帮助科学家做一些像出差报销、购买、填表等事情,把科研人员的时间留出来,可以更好得集中精力做科研。
76.关于科研经费管理
进一步要求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规范管理,强调支出公开透明,强调法人责任,减少检查评审。把各部门需要检查的内容集合起来,每年减少检查次数,减少检查项目比例,加强统筹协调来改进检查方法,共享检查结果。总的来说,今后的做法就是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检查上做减法,在管理方面更多赋予高校、院所自主权。
77.关于科技成果转化
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离不开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一方面就是要打通环节,使政策更加顺畅地落实落地,使每一个科技人员都能够有收获感;另一方面,还要推动公益性科技成果的转化,把科技成果更多应用到农业发展、扶贫攻坚和带动传统产业发展等方面。双管齐下,更好地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78.关于科技创新红利
面向2017年,将进一步让全国老百姓共享科技创新的红利,依托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来拓展大家依靠科技创新创业的渠道。目前全国已有众创空间429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600余家和400多家科技企业加速器,已形成企业孵化服务链条,提供了180万个就业岗位。
79.关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去年“十三五”国家科技规划中提出了15个“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这15个“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专项已经启动,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都已经开始,预计未来两年都要启动实施。
80.关于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行军、排头兵、领头雁。现在有统计的146家国家高新区发展劲头十分强劲,“十二五”期间营业收入保持了年均17%的增长速度,而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其所在区域经济发展也发挥了巨大辐射带动作用。
3月11日16:30
商务部部长钟山
内容:商务部部长钟山等就“改革开放调结构创新驱动促发展”答记者问。
81.关于消费
消费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但在内需不断扩大的过程当中,也发现有不少短板,比如说商品、服务两个方面的有效供给不足等。下一步,要进一步扩大有效供给,让老百姓买得高兴;提升供给质量,让老百姓买得放心;补短板降成本,让老百姓买得实惠。
82.关于“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有50多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合作成果超出预期。“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受到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的欢迎。同样,沿线国家的产品、服务、技术、资本正在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一带一路”正朝着互利共赢的方向不断前进。
83.关于外贸
外贸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贸规模从1979年的206亿美元,发展到去年的3.69万亿美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要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实现我国外贸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
84.关于企业走出去
2016年,我国境外企业实现销售额总计达1.5万亿美元,向所在国交税400亿美元,聘用外国员工150万人。可见,中国企业在境外的发展是好的。但并不排除有少量企业“走出去”存在着盲目的、非理性的问题。有的企业已经付出了代价,有的甚至给我国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对此,我们不仅不鼓励,还要对这些企业加强监管。
85.关于中美经贸关系
中美关系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融的格局。合作是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贸易战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百害而无一利。中美双方都应当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出发,加强合作、管控分歧,发挥好经贸合作在两国关系当中“压舱石”和“推进器”的作用,实现两国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86.关于中俄经贸关系
俄罗斯是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邻国,两国的政治互信在不断地加深,两国经贸合作在不断地加强,两国人员往来也越来越多。中俄之间有许多机制在双边合作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当说,现在双边合作是非常顺利的,双方都是满意的。未来也是非常美好的。
- 原标题:15场部长记者会100个问题 你关心的都在这
- 责任编辑:何书睿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