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傅莹与歪果仁的交锋整理成书,就是一册外交经典教材
关键字: 傅莹傅莹两会傅莹人大记者会最年轻女大使
进入外交部后耕耘20年后,她终于被委以大任——1998年11月,傅莹被任命为中国驻菲律宾第八任大使。她成为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
2003年,傅莹由外交部亚洲司司长转任驻澳大利亚大使。
三年后,傅莹成为驻英国大使。
傅莹和丈夫育有一女。据表弟周堂海回忆,2012年8月,傅莹回到呼和浩特市送女儿出嫁。
“吃饭的时候,她给大家挨个敬酒,唱了一曲《送亲歌》,还跳了蒙古族舞蹈,虽然她已经60岁了,但舞步娴熟,舞姿很优美。”
不管走到哪里,傅莹也总忘不了内蒙古,她喜欢喝自己熬的奶茶,喜欢听内蒙古的长调,喜欢选择蒙古族歌曲CD当作外交礼物。内蒙古这片广袤的草原赋予了她开朗、热情的性格,也让她变得坚韧。
“艰辛的历史养育着纯朴的民风
辽阔的土地展示着如画的风景。
——傅莹”
傅莹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公共外交论坛上致词,即兴讲了八九分钟,阐述对于外交的看法。在傅莹看来:
强硬而有不失亲和,又能让人明白的外交尤为重要!
文章最后,兔大队长和大家分享下傅莹女士的外交感悟。
第一:
搞公共外交,面对的是各种外国听众,我们必须学会用不同听众都听得懂,而且听得进的语言同人家讲话,换句话说,要讲明白话。
(之后,傅莹又抑扬顿挫地强调:要—讲—明—白—话)
你所讲的话,人家连听都听不明白,又怎么能够指望人家从中了解中国?
第二:
如何应对外国记者,是一门艺术,一种“难”的艺术,得斗智。
就拿电视记者来说吧,这个斗智的目的必须首先弄明白。听你讲话的对象,不仅是坐在你面前的记者,而且还是,甚至更是电视镜头背后的观众。
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后,你也许斗赢了面前的记者,但你却可能失去电视镜头背后的人,即电视观众。
第三:
有的时候,我们会责怪西方记者,质问他们为什么不能正面地、平衡地报道中国?我倒是觉得,我们对西方记者这样的期待,似乎高了一点。
要知道,西方媒体的基因就是批评,他们的记者向你提问,常常是让你难堪的,况且,他们对其本国的东西,也不总是客观地、平衡地报道的。
有没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赶脚!关于外交的话,竟然可以说得如此不同凡响,兔大队长觉得大概也没有几个人了。
傅莹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四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希望有更多优秀的接棒者,当然,更期待来年与傅莹的第五次“约会”!
(本文来自微信号“兔子公社”,微信ID:guanchahome,作者:兔大队长)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陶立烽
-
离谱!涉华汇报,欧盟官员竟用这个词… 评论 33国产芯片迎来资本“及时雨” 评论 35“《士兵突击》该拍的都拍了,我没糟蹋这部剧” 评论 56北约叫完“爸爸”,欧盟想着:帮特朗普搞定下中国 评论 141“中方已批准”,欧盟仍喋喋不休… 评论 289最新闻 Hot
-
离谱!涉华汇报,欧盟官员竟用这个词…
-
国产芯片迎来资本“及时雨”
-
日本人怒了,日本政府却…
-
公开决裂?洪森4小时超长直播指控:他信父女“叛国”
-
中国记者受伤事件,俄方已按恐袭罪立案
-
“又一座!乌四大锂矿俄已夺其二”
-
“大协议”即将达成?特朗普高调预告,印方却称“没进展”
-
“编剧不能因噎废食,因害怕男女对立而拒绝女性叙事”
-
还来?以防长:必要时会再次袭击
-
党内初选失利,“科莫将以独立人士身份竞选纽约市长”
-
发布会上“大发雷霆”,美防长怒斥福克斯新闻前同事
-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去世
-
中国菜谱+越南厨房:中美博弈下的越南式“突围”
-
“《士兵突击》该拍的都拍了,我没糟蹋这部剧”
-
“馆长”:这次大陆行打了民进党一巴掌,台湾有60%的民意不支持民进党
-
美驻俄大使即将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