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前芝:从败退到决战,中共在东北是如何翻盘的?
关键字: 辽沈战役三大战役胜利70周年国共内战国共决战东北根据地土改剿匪【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潘前芝】
1948年秋,决定新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率先在东北开打。之所以首战选择在东北,主要是当时在东北与国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战前,中共控制了东北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到1948年8月,东北野战军拥有约70万的兵力,另外还有地方部队33万人。国军虽然总兵力仍有55万人,但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国民党政府国防部自己也承认,军心和士气低迷。可以说,中共在东北地区的军力和经济都超过了国军,已经具备了与敌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
但,这种优势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国共角逐东北的初期,中共的部队曾经遇到重大挫折,被国民党的部队一路撵到松花江以北地区,可谓狼狈之极。
1.国共进军东北
抗战胜利后,东北出现权力真空,国共部队进军东北。
中共认为,如果控制东北,可以背靠苏联、朝鲜、外蒙,免除后顾之忧,并与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使中共军队有一个稳固的战略后方;反之,如果东北被国民党掌握,则华北解放区就处于南北夹击的境地。
为此,9月15日,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明确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陈云、伍修权、高岗、张闻天、李富春等一批得力干将先后被派往东北,从而将之前七大上提出的“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具体化。
在此之前,中共冀热辽军区的部队已率先抵达沈阳,随后分兵前往辽阳、鞍山等地迫使日伪军投降,并配合苏联军队歼灭关东军残敌。至12月初,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来自山东、江苏、河北等地抽调的部队达到11万人,此外还有由延安、晋绥、山东和华中解放区等地派来的用于扩军的两万名干部。
国民党也成立了以熊式辉为首的东北行营,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熊于10月12日进入东北,开始与远东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进行谈判。此时,国军第一支进入东北的部队第十三军还在路上。
到1946年4月份,国军在东北的主要部队有新一军、新六军、十三军、五十二军和六十军,总计兵力约30万人。中共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已整编成21个师(旅),建立了锦热、辽宁、辽东、辽西、吉林等10个军区,总兵力达27万人。
双方兵力相当,最终在四平爆发了一场大规模会战。
2.中共败走四平
四平之战,正值国共谈判期间。为了在谈判桌上取得话语优先权,国共双方精锐尽出。毛泽东致电林彪,要“把四平变成‘马德里’”。
然而,这明显低估了新一军、新六军等这些美式机械装备起来的国军部队。蒋介石也下令,要求国军集中兵力,一举击破“共军”主力。
1946年三月下旬至五月中旬,双方围绕着四平展开激烈争夺。国民党空军也倾巢而出,加入战局。战势逐渐对中共不利。为保存有生力量,东北民主联军相继撤往松花江以北地区。
事后统计,四平保卫战我军伤亡达八千以上,部队元气损失甚大。按照韩先楚的说法,这八千主要指的是从关内调来的“骨干”,实际伤亡数字远不止八千。黄克诚在一份电报中透露,伤亡数字在一万五左右。
四平之战,抛开谈判的政治因素不谈,单就战役本身来说,中共战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共部队此前一直擅长的是运动战和游击战,对于城市防御作战缺乏经验,而且敌人又具有火力上的优势,这样在战斗中就把自己的长处丢弃,而不足却被放大。所以吕正操说,四平之战打得很笨,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低估敌人战斗力。四平保卫战前,中共高层对国民党在东北的部队战斗力出现误判。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一份电报中分析,东北的国民党军队数量有水分,要半年才能凑齐,可以一打。所以他希望四平保卫战能打成西班牙内战中的马德里那样。
第三,缺少群众支持。由于日伪长时间残酷统治,中共在东北的地下工作遭敌严重破坏,加上抗联撤出东北,使中共部队在人民中影响很小,人民对其缺乏了解。黄克诚在谈初到东北时的困难时讲了“七无”,即“无党(组织)、无群众(支持)、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等”,派出去找粮食的需要整排或整连武装,少数人根本无法通行。
事实证明,无根据地依托的情况下作战,困难很大。退往北满的中共痛定思痛,开始下大力建设东北根据地。建设根据地的关键问题,就是取得老百姓的支持。
- 原标题:潘前芝:从败退到决战,中共在东北是如何翻盘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泠
- 最后更新: 2018-12-03 09:40:28
-
即使在最穷的中国面前,英国人也摔了跤,美国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改开40周年 -
唐代公主谁也没见过,怎么知道复原得准不准确?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讲改革开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
2018-11-21 08:18 改开40周年 -
当年我们羡慕别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们造给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改开40周年 -
疑似抗日英烈头颅现身日军老照片 日军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爱因斯坦亲笔信3.2万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预言德国未来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发现几十具“木乃猫”,真·喵星人占领评论区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国,我们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改开40周年 -
当年中国没钱,但有胆子“杀出一条血路”
2018-10-30 07:28 改开40周年 -
佟麟阁: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卫英雄 -
发现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
既然要研究民国政治史,又在躲藏什么?
2018-10-13 16:07 -
《国家宝藏》第二季要来了!又有哪些文物亮相?
2018-10-11 07:55 综艺政治 -
习近平谈抗战:牢记历史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018-09-19 10:25 抗战胜利70周年 -
疑似被盗佛首现身苏富比 龙门石窟研究院回应
2018-09-18 07:20 考古 -
疑似龙门石窟佛首被拍卖 苏富比:与物主商讨后撤拍
2018-09-14 15:20 考古 -
南非洞穴出土迄今最古老画作 距今约7.3万年
2018-09-14 08:10 -
埃及开放4千年古墓,网友吓得不轻
2018-09-12 13:51 考古 -
直播:谣言与真相——纪念与重新认识郭沫若
2018-08-25 18:40 观天下讲坛 -
这五条关于郭沫若的谣言,何以横行于世?
2018-08-21 09:30 观天下讲坛
相关推荐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88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