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前芝:东京审判,为何不见731部队的身影?
最后更新: 2024-08-14 08:09:528月13日上午,原侵华日军731部队成员清水英男来到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进行指认谢罪。而他“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个回到哈尔滨进行忏悔谢罪的731部队原队员。”
日本侵华期间,731部队以研究防治疾病与饮水净化为名,实则使用活体中国人、朝鲜人、联军战俘进行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的效果实验。这样罄竹难书的历史,却在战后逃过了东京审判,日本政府也从未就此正式道歉。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潘前芝此前曾发文,揭露731部队是如何逃过战后审判的。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潘前芝】
以731部队所犯罪行,本是逃不脱战后东京审判的。但是在美国人的庇护下,731部队的主要元凶逃避了审判,或成为大学教授、或活跃于日本医疗及检疫机构,逍遥地度过了各自余下的人生岁月。
坏人为什么没有受到惩罚?美国人为什么要包庇这批战犯?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批战犯罪孽深重?答案其实很简单:美国为获取日本战争期间进行细菌武器研究及细菌战的有关资料,答应给予以石井四郎为首的细菌战战犯以豁免权。个中经过,容笔者细说。
一、石井四郎擅留731实验成果资料
1945年8月,苏联参战后,日军大本营作战参谋朝枝繁春中佐向731部队长石井四郎传达了破坏所有设施、隐蔽证据的命令,要求石井“破坏一切,职员一刻也不要停留,尽快回国,让一切证据物件从地球上彻底消失”。
石井四郎资料图
尽管石井答应朝枝按其说的去做,不过在毁灭证据时,他把之前人体活体试验积累的文献资料偷偷保存了下来。出于多年的军事和职业经验,石井意识到了这批资料的极端重要性,也肯定知道自己的罪孽深重,在战败的情况下,也许其潜意识里已经把这批资料视作他的“保命符”。
部队解散前,石井召集手下,宣布了三条纪律:1. 返回家乡后隐匿在731部队的事实,隐匿军历;2. 不能就任任何公职;3. 队员之间不准相互联系。他自己则带着731部队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乘机返回国内。其具体行踪无人知晓,只有人大概记得他在8月下旬乘专机“吞龙”号降落在日本熊谷机场。
逃回日本的石井将重要文件埋藏在东京住宅的后花园,托关系给自己开了张死亡证明,举办了一场假的葬礼,他以为从此可以安静生活了。
二、美国力阻苏联审判石井四郎
苏联攻占中国东北后,只逮捕了10多名未来得及撤走的731部队的中下层军官。四年后,苏联在伯力滨海军事法庭对12名731部队成员进行审判,并判处时长不等的有期徒刑。NHK纪录片很多素材即来源于伯力审判时的录像资料。
审判前,苏联通过其俘虏的731部队细菌制造部部长川岛清以及柄泽十三夫等人的供述,获悉了石井四郎的身份,于是通过国际检察局与美国在日情报机关第二参谋部联系,要求审问石井四郎等3名731部队骨干分子。
对苏联人的这一要求,参联会给麦克阿瑟发来密电,提出苏联人接手前,美国要派专人对此3人进行听证调查,如发现有不应让苏联知道的重要情报,需指示他们不向苏方泄露;苏联的审问也必须在美方的监督之下进行。麦克阿瑟对这项电报的执行基本上是化繁就简,直接拒绝了苏方的提审要求。不过,据石井的女儿石井春海回忆,美、苏曾到她家里讯问过石井四郎,不过讯问的都是关于研究的事,中间美国人还老是插话,当苏联人提出还想继续讯问石井时,被美国人拒绝了。苏联得到了形式上的尊重,但实际上一无所获。
石井四郎此刻已在美国人手中。他是在回国约半年后被美国人发现并逮捕的。早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的军事情报机关已经发现了日军731部队和石井四郎其人了。美国人自己也在搞细菌战研究,但主要限于动物研究。石井等人所开展的大量人体活体试验资料对美国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据传,麦克阿瑟登上日本领土问的第一句话就是“石井现在何处?”
麦克阿瑟资料图
美国拒绝将石井四郎交给苏联人,理由有三:
一是石井四郎掌握大量有价值的、可以称作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的军事医疗信息,如果苏联把这些信息搞到手,将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占得先机,所以美国政府将此事上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
二是美国人担心,石井四郎如果交由苏联人审判,也许会咬出731部队幕后更高层的主谋,美国人对天皇是否牵涉其中当时并不清楚,但他们担心一旦石井把天皇给招供出来,那么对美国当时在日本的战后管理政策极为不利,不仅危及日本的“国体护持”,对美国的国际形象将造成重大打击;
三是此刻远东国际法庭已经开始运作,石井如果交给苏联,很可能要被作为战争罪犯的审判,这样731的信息就会传播到世界上,这与美国准备独占731部队资料的初衷相背。来自华盛顿的一封电报告诉麦克阿瑟,日本生物武器的数据对美国的价值非常之高,超过了对他们(指石井四郎等人)进行“战争罪行”审判的意义。因此,当时驻日本盟军最高长官麦克阿瑟不惜与苏联人翻脸,坚决不同意苏联人的要求。
后来的情况表明,美国人的担心不无道理。苏联在1950年公布的一部分审判记录显示,日本天皇曾接见过石井四郎两次,亲自批准在哈尔滨建设平房研究所,天皇的弟弟三笠亲王还曾经视察过平房营地,亲眼见证了毒气的活人实验。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宁夏一村民驾驶铲车取土损毁宋代古城遗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2024-05-04 10:51 日本战犯笔供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相关推荐 -
“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评论 0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评论 176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评论 128“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评论 317“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评论 104最新闻 Hot
-
“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
丘成桐:中国已准备好培养自己的顶尖数学家
-
“俄美已开始讨论稀土合作”,但…
-
美部长:还能塞得下特朗普的脸
-
“普京主义在美国获胜了”
-
美防长又来:美国需要日本以“遏制”中国
-
出钱换首访?“特朗普拟5月中旬出访沙特”
-
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
“拉群门”后,“万斯等人建议将他扫地出门”
-
特朗普:普京的话让我很生气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
“我不在乎涨价,这样他们就会买美国车了”
-
“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
“牢记二战日军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长又被喷了
-
上个任期自己签的协议,特朗普可能也不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