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五大维度,看我国电动化如何巩固护城河
最后更新: 2025-03-31 11:23:49【文/观察者网 周盛明 编辑/ 高莘】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 推进智能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举行。
业内通常将“电动化”视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上半场,而将“智能化”视为下半场。我国已经在电动化的上半场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发言中总结,在汽车变革上半场的电动化当中,我国早有准备、换道先行。2009年就把新能源汽车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在国内外一些人还在怀疑和观望的时候,2011年我国就启动了产业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也表示,我国的新能源市场规模迈上新台阶,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占全球总产量的65%,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新车总销量的占比也突破了40%,规模优势更加巩固。
陈清泰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市场驱动的稳定发展期。我国电动汽车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接下来,我们必须戒骄戒躁,夯实和巩固这个基础。”
对于如何巩固我们在电动化上半场取得的优势,与会人士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从整体来看,“完善补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完善液态电池的技术”“寻求固态电池领域的突破”以及“完善能源低碳化”这五大维度是我国巩固现有电动化优势,取得后续发展先机的关键。
在“完善补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表示,作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车桩产业的协同,并积极推进充电设施的规划布局。
黄学农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已经达到了1281.8万台,同比增长了49.1%;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约3.8万台,覆盖全国98%的服务区。
对于充电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黄学农认为首先要确保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适度超前,在公路、高速公路服务区、4A及以上的景区提升充换电设施的数量。此外,还要在城市引导商业载体提供充电服务,在乡镇开展充电设施建设应用推广。
此外,目前我国各类充电运营商超过1万家,基本形成民营、国有、混合所有制并存的格局。
黄学农认为,充电市场目前仍存在同质化和低价内卷的现象,接下来需要提升充电运营服务的规范化水平。
而充电技术的研发、创新投入也是让产业形态更加活跃的关键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比亚迪、华为、吉利都推出了“兆瓦级”的充电桩。
其中,比亚迪发布的“兆瓦闪充”技术官方称能够实现5分钟补充400公里续航,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赵昱辉也在百人会上透露,极氪将在今年二季度发布全球首个1.2MW全液冷充电桩。
黄学农也表示,国家能源局将鼓励龙头企业加大充电技术领域的研发、创新投入。
在补能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换电模式也是值得被关注的技术方式。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 李斌在论坛中表示,蔚来在全国已经建成了3206座换电站,占总量的约72%。此外,蔚来还与宁德时代签署了战略合作,宁德时代希望最终实现在全国建设3万座换电站。
在“建设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 今年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关于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的问题。
据悉,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目前进入了规模化的退役阶段。国家正在要求企业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
万钢表示,现在许多新产的电池已经开始有了“电池护照”,实现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的可追溯。
此外,一些电池生产企业也愿意加入到回收过程中,这样就可以形成电池生产、应用、退役利用、回收的闭环。
在“完善液态电池的技术”方面,由于目前全球仍不具备大规模量产固态电池的条件,因此在目前普遍使用的液态电池技术上持续精进是有必要的。
宁德时代CTO高焕也表示:“电池的安全仍然是被公众高度关注和担忧的问题,近年来多起电动车热失控事故直接导致很多公共空间,比如地下停车场拒绝新能源车进入,这也进一步消耗了我们对新能源车的信任。”
他认为,要解决信任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安全问题。据悉,包括宁德时代、吉利在内的众多相关企业都在电池安全的研究上不断推进。
此外,成本低、稳定性相对更高等优势也让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磷酸铁锂电池也间接促进了混动车型的发展。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市场爆发起点为什么是2021年?首先是因为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和插电混动技术厚积薄发,同时新能源汽车市进入了家用主流轿车市场区间。”
除了液态电池,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技术,其正在被全球多个国家所关注。
“从战略全局看,当前重点要防范的是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欧阳明高表示。
他举例称,在当年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中,前者呼声更高,但最后锂离子电池产业成功了。
欧阳明高认为,2024年是中国全固态电池的里程碑年份,这一年年初他发起成立了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研讨技术路线。他表示,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开始聚焦以硫化物为主体电解质的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开始的时间2027年—2028年。
“目前看,国内主要汽车电池企业大多数都开始聚焦以硫化物为主体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选择高镍三元正极、硫化物主体的复合电解质、硅碳负极构成的材料体系,以实现车用电池比能量400Wh/kg左右为目标,超越传统液态和固液混合电池。”欧阳明高表示。
此外,欧阳明高表示对于500Wh/kg的车用全固态电池,必须突破锂负极技术,而这个可能需要借助基于人工智能的材料研发平台来赋能。预计产业化的时间大概在2030—2035年,有5年不确定期。
最后,新能源汽车是新能源产业大体系的分支。因此,能源结构的低碳化也是新能源汽车最终实现低碳化的关键。
欧阳明高表示,我国2024年风电光伏装机超过3.7亿千瓦,累计装机2024年达到14.4亿千瓦。按此正常发展,2030年风电光伏总装机将超过30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量保守估计将超过4万亿千瓦时,占2030年我国全社会总用电量30%-35%。非化石能源总发电量(包括水电、核电等等)将达到发电量50%—60%。
能源低碳化是新能源汽车革命的最后一环,也是决定新能源汽车能否真正成为未来出行主流的关键。
“2030年将可能进入中国新能源革命的爆发期,伴随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钙钛矿光伏电池等新能源技术生产力革命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生产关系革命的双重历史机遇,今后10—30年,将催生5个10万亿级的大产业。”欧阳明高表示。
展望未来,夯实电动化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在全球竞争加剧、技术快速演进的背景下,如果想要确保长期优势,唯有在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与能源结构优化的协同上持续突破,才能巩固领先地位,构筑更坚实的护城河。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周盛明 
-
吉利淦家阅:不安全的智能汽车只是空中楼阁,会加大对燃油车的投入
2025-03-30 19:17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中国艺术家作品首次亮相!这场跨文明对话为何押注人类造梦本能?
2025-03-29 16:28 观出行 出行·纪录 -
2025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中国为全球智能电动转型赋能
2025-03-29 08:58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多次余震!正在办“旅游节”的泰国还能去么?
2025-03-28 20:35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走向重卡赛道,长城重卡发布混动系统
2025-03-28 18:49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免签14天!“我们对中国旅游市场高度重视和期待”
2025-03-28 18:05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蔚来扩大股权配售规模,募资约40亿元
2025-03-28 15:38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新车看点 | 一汽的“新势力”,奔腾悦意03限时不到9万元起售
2025-03-28 15:33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金句频出,宝马高翔为何说“新世代还是宝马”
2025-03-28 15:30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汽车主业遇冷,保时捷控股将国防和基建投资视作新希望
2025-03-28 15:21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理想汽车:每年要帮汽车行业省100—200亿
2025-03-27 19:07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从50架到200架!外媒:“中国商飞的竞争地位正在加强”
2025-03-27 18:33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因审批暂停推送后,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在华更名
2025-03-27 09:57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宝马中国CEO:持续投资核心领域,携手中国科技伙伴开放创新
2025-03-27 07:53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新车看点|全系智驾,秦L EV起售价11.98万
2025-03-27 07:45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打汽车工业翻身仗”——东风汽车博物馆在湖北十堰开馆
2025-03-27 07:43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禁止将其放于行李架上”,香港航司跟进
2025-03-26 19:11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打造可世代传承的奥运遗产,2032年奥运会将这样办!
2025-03-26 18:28 观出行 出行·纪录 -
纯电动车需求不足,丰田推迟在日本新建电池工厂
2025-03-26 17:06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财报季|比亚迪2024年营收首超特斯拉,研发投入超过利润
2025-03-26 15:33 观出行 人物/专题
相关推荐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评论 142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评论 123“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评论 313“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评论 104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评论 173最新闻 Hot
-
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
“拉群门”后,“万斯等人建议将他扫地出门”
-
特朗普:普京的话让我很生气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
“我不在乎涨价,这样他们就会买美国车了”
-
“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
“牢记二战日军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长又被喷了
-
上个任期自己签的协议,特朗普可能也不认了
-
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
美防长秘密文件曝光,又冲中国来
-
“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
离大谱!美防长“迷惑行为”再+1
-
“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麦忍无可忍,“怎么说话呢!”
-
尹锡悦“最后一搏”?文在寅遭检方传唤
-
《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