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振华:中国可以允许发生一些小的金融危机,让资源转移给更好的企业
量化宽松政策还引致了不同领域的资产泡沫,特别是房地产泡沫,现在房地产还是处在高位运行。另外,人口、资源、资本这些传统的红利在消失,整个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明显下降。现在我们投入巨大的货币换来的增长与货币投放是不成比例的。货币投放本身没有对错,假定全社会的物质财富是均等的,投放更多的货币会摊薄以前的每个单位财富的价值量。传统的货币学理论认为,更多的货币追逐同样多的商品会产生通货膨胀。但中国发行了很多货币,商品还是这么多,却没有发生通货膨胀。这是中国的一个机遇,刚好我们在产能过剩期。另外,劳动力成本升高、人民币汇率上升也导致“中国制造”竞争力的下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工资,提高了劳动者的报酬,提高了消费能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另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两者权衡,我们需要一段时间之内逐步提高生产水平,但是不是需要这么快提高仍值得研究。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既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也是前期经济刺激政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这些政策有两面性:一方面提高了中国的地位,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积累了风险。增长在一端快速地显现,风险在另一端快速地积累,这是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
宏观调控思维转向以防风险为核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经济危机以来的调整转换期——宏观调控思维转向以防风险为核心。我自己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2009年我提出“次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第一次比较正式地做出研究报告,反映经济政策的历史性转换。2014年我出了一份报告:新常态下宏观风险的缓释机制。我们认为,宏观风险已经很高,要建立一种缓释机制,因为不能任由风险爆发。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被认为是有效的破坏手段,让经济重新回到均衡,有积极的意义。中国一直没有发生危机,我们也不想发生危机。但要建立缓慢释放风险的机制,危机的苗头出现时让危机往后延,不能不消化。特别是要防止出现巨大的破坏性风险,这是我们很重要的思考。2016年年底,我们提出稳增长与防风险双底线的中国宏观经济。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了防风险,2017年加大了防风险的政策力度。2017年6月,我们提出警惕违约风险的爆发引发金融市场波动。2017年12月提出防止监管踩踏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的超预期释放。我们进一步提出2018年是发展的普通年、监管的特殊年。这是我们对形势的一个判断,这些判断也反映了中国经济政策调整的变化。
为什么宏观调控的重心要向防风险转换呢?我国债务风险已接近临界点,然而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们国家没有发生过大的经济危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经济取得了耀眼的成绩,这足以证明我们的调控能力。我们也没必要害怕危机,金融危机可以帮助消除某些问题,打开资源重新配置的新局面。中国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能够应对小危机,中国的企业有防风险的能力;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提高,也能防范一些小风险或局部风险。在整体债务水平很高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防范小风险捆绑进而变成大风险,警惕系统性危机的发生。
如果一个经济系统中有很大一部分投机性融资和庞氏融资,那么风险是很大的。庞氏融资者知道自己不能还钱,还钱的唯一来源是再借钱。我有一个观点——金融危机是金融体系的人制造的,不完全是实体经济的危机。大多数危机不是实体经济传过来的,而是源于金融系统的交易。因此,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管制是防范风险的核心。所有投机性的交易都来自金融体系本身,源于金融机构、金融从业人员的贪婪。对于金融体系的这种判断或许过于负面,但我们的确要看到金融风险的实质。
非预期收紧是指在特别的环境下突然采取比想象过激的措施的时候,有可能因为一种过激措施超出预期而产生债务危机。货币政策非预期收紧引发经济危机有三种路线图:第一种是引发企业资金链断裂。金融去杠杆导致利率上升,企业还不起利息,企业的资金链断裂。第二种是整体流动性紧张。金融机构不愿意把钱拿出来,整个金融交易出现问题,市场的信用就出现问题,票据不能兑付,想卖的卖不掉,后续安排不能实施,整个经济也要出现问题。第三种是市场交易引发的资金链断裂。某些产品出现了问题,如在股票交易市场放杠杆,用自有的1元和借来的9元买股票,等到股价下跌时没钱补仓,如果股指大幅下跌就会出现系统性的兑付风险,整个交易就会被中断,这时非理性地抛售资产,就会出现大面积的亏损从而导致经济危机。这些非预期收紧是我们要防范的。无视风险的释放会出现很多问题。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之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危机都是金融危机,是金融系统先出问题然后冲击到实体经济。图:新华社
从历史经验看,大多数经济危机是由金融系统危机引起的。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之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危机都是金融危机,是金融系统先出问题然后冲击到实体经济。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过度的金融化和货币化,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的需要发展,这就是危机的起因。2008年美国的危机是一段时期内放松监管导致过度的货币化、金融化造成的,但美国在危机之后采取的是量化宽松政策,本来就很宽松,还要继续量化宽松,进一步投放货币。一切都指望时间这个伟大的窗口,却忘记了开越大的窗口就有越大的容量待消化。我们要看到金融危机本身。中国史无前例地把防范金融危机放在金融攻坚战的首位。产能过剩不会引发系统性危机,部分钢厂、煤矿关闭不会出现大问题,有很多的替代品刺激经济。唯独金融这个总阀门打开不是一个小的品种的问题。我们分析发现,全世界金融体系高度的顺周期性加剧了危机的爆发与传播。所谓顺周期,就是经济越好,越借钱,债务规模越来越大。等到一个拐点的时候,危机就爆发了。全世界的大危机都是以这样的逻辑发生的。我认为发生一些小危机以释放风险是有必要的。危机的发生是重新配置社会资源的过程,有些企业要发生破产,本不应得到社会资源;资源要用在好的企业中。危机是双刃剑,我们不讲其破坏作用,好的一面是它能带来重组、新的技术革命、新的结构。
标签 金融危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张广凯 
-
美股暴跌,道指狂泻逾1800点
2020-06-12 06:39 股市 -
波黑主席团塞尔维亚族成员致信习近平
2020-06-11 21:56 -
美股大幅低开,道指跌逾3%
2020-06-11 21:50 -
IBM云服务全球闪崩,多家网站受影响
2020-06-11 20:12 上市公司 -
博纳影业副总裁突然去世,警方已排除刑事案件嫌疑
2020-06-11 15:51 上市公司 -
Arm中国夺权风波最新进展:第4份声明、第3次反转
2020-06-11 14:52 上市公司 -
中芯国际19天极速上会
2020-06-11 09:50 上市公司 -
茅台新帅首次亮相股东大会:今年目标不因疫情调整
2020-06-10 15:00 上市公司 -
陆正耀辞去神州租车董事会主席,市值两个月蒸发超40亿
2020-06-10 10:05 上市公司 -
华谊兄弟经营仍未改善,王忠军卖掉2亿元香港豪宅
2020-06-09 16:22 金融圈 -
“汇丰正在为华为求情”
2020-06-09 14:00 不列颠 -
中芯国际“闪电”IPO
2020-06-09 11:32 上市公司 -
世界银行: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5.2%,中国逆势增长1%
2020-06-09 10:37 中国经济 -
世界海洋日,感受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信念”
2020-06-08 16:12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中国抗击疫情伟大斗争的真实叙事
2020-06-08 12:1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惊喜非农推高美股大涨3%后,官方:数据出错了
2020-06-06 19:29 美国经济 -
港府24小时3次出手干预汇率,怎么回事?
2020-06-06 15:57 股市 -
民生银行换届大戏前夜,史玉柱再喊“高层收入与市值挂钩”
2020-06-06 15:48 上市公司 -
李小加:国安法不会动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2020-06-06 09:32 香港 -
美证监会奖励某举报人5000万美元,创纪录
2020-06-05 16:11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0“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23“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0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2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8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