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泉:拜登想避免与中俄“两线作战”,软化的空间却不大
最后更新: 2022-03-09 07:55:31这还不算,拜登甚至在演讲中加入了所有人都明知不可能实现的政策目标,比如希望国会通过民主党所中意的移民改革措施。根据美国媒体演讲前的调查,73%的美国民众希望拜登讨论乌克兰问题,67%的民众希望他讨论经济问题,61%希望讨论如何应对通货膨胀,52%希望他讨论如何控制疫情。
事后从整篇演讲内容来看,拜登基本上也回应了这些诉求。62分钟的演讲中除了前12分钟在谈乌克兰问题,剩下的50分钟全都在讲美国国内问题。但从他提出的具体解决措施来看,绝大多数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虚招和许诺,并没有触及深层次的矛盾。
拜登演讲时“声援”乌克兰的场景(视频截图)
比如,拜登邀请了某芯片公司首席执行官到场,宣称其1000亿美元的投资将能够带动中西部铁锈带重生。拜登还宣称要打击垄断公司的提价行为,要降低托儿费用和胰岛素售价,要把联邦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15美元一小时等等。但是稍微关注美国政治一点的人都能立刻看明白,没有国会的配合,拜登的这些许诺一条都做不到。
奥巴马2008年当选的时候,民主党借其声势,同时以较大席位优势控制了参、众两院。但即使如此,奥巴马也没能在国情咨文演讲之前通过医保改革法案。民主党现在虽然在两院是多数,但由于领先的席位数有限,特别是在参议院中仅靠副总统哈里斯的一票领先,可以说只是名义上的多数。没有共和党点头,就算拜登能成功整合民主党参议员,也做不成任何事情。
在拜登的整个演讲过程中,共和党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基本全程面无表情,而共和党众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卡锡在不多的几个镜头里,不是在讪笑,就是在低头看手机,摆明了对拜登的各项政策都不感冒。
所以从效果而言,拜登的演讲不仅没有打动电视机前的民众,更没能促使共和党松动其反对立场。在美国这样充满否决点的政体里面,成功实施任何重大政策都需要三个前提条件:强有力的总统,社会支持度高的焦点政策议程,以及国会的配合。这三者之中,又特别需要总统能够找到强力施压国会、逼迫其就范的手段和途径。从现在的情形来看,拜登一条都不具备。如果这次演讲中的许诺今后绝大部分都成为放空炮,那么一点儿也不奇怪。美国国内的突出矛盾能够被解决到哪一步就更显得遥遥无期。
最后,拜登这次演讲中提到中国的地方只有三处。而且全部集中在经济竞争的层面。拜登呼吁加强美国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研发投资和恢复美国的制造业,目的都在于能够赢得和中国的竞争。美国自2016年以来推动全球地缘政治竞争,但拜登在这次的讲话中却只着墨于乌克兰问题,回避了和中国相关的地缘政治议题。很显然,拜登至少在表面上表现出避免造成和中俄两线同时作战的印象。
不过,这不代表美国的战略学界没有人这么想,或者说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这么做。恰恰相反,像在大西洋理事会这样的重要智库中就有学者支持美国同时对抗中俄。但是通观其全文,文章作者克罗尼格却恰恰违背了他想效仿的凯南的逻辑。凯南虽然提出了“遏制”苏联的政策,但是反对以臆想的威胁来界定美国应对手段的思维方式。克罗尼格却反其道而行之,认为美国是唯一有领先的全球利益的大国,而中俄对美国的全球利益同时造成了损害,因此美国就必须准备和中俄同时开战。
马修·克罗尼格在《外交政策》网站发文,认为美国必须同时准备与俄罗斯和中国开战(网站截图)
在克罗尼格看来,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腾出手来全力应对中国;或者拉拢俄罗斯一同对抗中国都不是最优选项。反而是通过进一步加强军备和核威慑,在欧洲和印太区域同时介入才能确保抵消中俄的影响。双拳难敌四手,但克罗尼格却偏偏相信美国全面出击的同时还能拉上盟友助阵,设想让美国的欧洲盟友加强装甲和炮兵力量,亚洲盟友加强海军和导弹部署。将美国陆军的重心放在欧洲,海军的重心放在印太,而空军则在两个战区同时肩负重要角色。
克罗尼格的这个建议既没有考虑美国自己国内的承受度,也没有思考其盟友的小算盘,还假设在今天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的格局中,美国依靠两洋的保护和核遏制就可以确保自己后院无忧、放心出击。算盘真是打到脑门上去了。
不过即使拜登意识到和中俄两线作战的危险,他现在进一步软化立场的空间也非常有限。因为共和党已经在抨击拜登对俄罗斯的软弱姿态。在国情咨文演讲之后,共和党安排了爱荷华州州长进行回应——不仅全面否定了拜登的所有政策,而且直言拜登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个关键对外政策领域都太软弱,不仅反应迟缓,而且反应不到位。
虽然共和党和拜登一样,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国内议题上,但随着中期选举临近,共和党从党争的角度不会放过拜登在对外政策领域的任何失误。如此一来,拜登即使主观上想调整,客观上也很难转身。
总而言之,这次的国情咨文演讲提供了一个观察拜登施政设想的窗口。奥巴马当年在演讲之后两个月抢着通过了医保改革法案,但是也没有阻止民主党在当年的中期选举中大败——众议院丢失了63席,参议院丢失7席,州长丢了6个,州议会丢了20个。以拜登现在的表现,即使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通过了他所看重的“重建美好”社会支出法案,如果通胀等紧迫经济问题不能缓解,也一样难以扭转民主党的颓势。
共和党现在已经在摩拳擦掌,设想重新掌握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之后的策略。2006年小布什任内因为伊战不利,导致共和党在中期选举大败,让佩洛西第一次成为女议长。此前,一度风头无两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选后第一天就被小布什宣布离任。这次如果民主党大败,拜登内阁中的哪位重量级阁员会被拜登要求离任就只能留待观察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美国新增确诊32350例、死亡1411例
2022-03-09 07:3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俄军再进入“静默状态”,要求乌方配合疏散平民
2022-03-09 07:08 乌克兰之殇 -
美国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
2022-03-09 06:51 乌克兰之殇 -
中使馆:中国留学生已全部从苏梅撤出
2022-03-09 06:44 乌克兰之殇 -
CNN:泽连斯基扮英雄触及西方红线
2022-03-08 23:06 乌克兰之殇 -
乌克兰官员:讨论乌不加入北约的条件是需要安全保障
2022-03-08 22:50 乌克兰之殇 -
塔利班:祝全球妇女节日快乐
2022-03-08 22:32 阿富汗 -
“俄罗斯和俄罗斯人民需要受到尊重”
2022-03-08 22:20 乌克兰之殇 -
纽约“俄罗斯茶室”躺枪:客流量惨淡,店员收到死亡威胁
2022-03-08 22:13 -
追随万事达和Visa,日本JCB将停止在俄业务
2022-03-08 21:37 日本 -
越南要求中方不要通过军演侵犯其专属经济区,外交部回应
2022-03-08 21:30 -
反俄浪潮下的“欧洲孤岛”:欧美加压、民众挺俄
2022-03-08 20:54 观察者头条 -
被制裁5532次,俄罗斯成世界第一
2022-03-08 20:41 乌克兰之殇 -
英防相承诺波兰:给乌克兰战机,我们“保护”你
2022-03-08 20:17 不列颠 -
为何这四国愿意调停俄乌冲突?
2022-03-08 20:16 乌克兰之殇 -
英国人又来拱火:支持在乌设禁飞区,反正北约与俄终有一战
2022-03-08 19:11 乌克兰之殇 -
习近平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就乌局势交换意见
2022-03-08 18:24 观察者头条 -
阻挡俄军,乌军都准备烧苏联共产主义书了?
2022-03-08 17:53 -
为缓解原油压力,拜登找上了他
2022-03-08 17:46 美国一梦 -
安吉丽娜·朱莉去也门援助难民: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同样的怜悯
2022-03-08 17:29
相关推荐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