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峥嵘: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是追求合适的国际收支结构
关键字: 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兑美元石油美元美元霸权石油人民币结算扮演国际中心货币将处于两难境地
英镑和美元两段不同寻常的国际化经历,其意义何在?
货币国际化有发债收益。大量国际资金涌入伦敦国际金融市场,大大压低了英国国内的融资成本,英镑是计值单位,没有汇兑手续费,借贷不存在期限错配和货币错配。美元从纽约金融市场获得的收益也一样,只是规模更大,收益更大。
更重要的可能是,英国和美国可以较容易转嫁国内危机。美元转嫁危机的作用在二战后的历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得淋漓尽到。美元对于美国的重要意义,不在于铸币税。对于信用币而言,铸币税在收益结构中占比很小。美元的作用在于,“美元是我们的,美元的问题则是你们的”。
2008年的全面危机,起爆点在美国,美国的金融市场也受到沉重打击,但是正是在危机之中,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不但更加充分地发挥起交易货币(全球贸易美元支付占比)、融资货币(全球债券市场美元计价份额)和储备货币(全球外汇储备美元占比)职能,甚至还发展出第四种功能:避险货币(美元债券更受欢迎,美元储备不降反升)。显示出,世界越是动荡,美元越受追捧。问题的根子在美国,但受创更深的却是世界其他地区。一个动荡的世界对美国不利,对其它国家更不利。这是美元绑架全球货币体系的结果。
与此同时,维护本币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是有代价的。
英国的代价是维持金本位。即无论国内经济处于何种境地,英国政府需要维持英镑对黄金的汇率稳定,不能通过调整英镑利率来刺激经济,意味着在经济紧缩时期,无法实施凯恩斯扩张。
美国也需要为此付出代价。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生效阶段,美国也需要维持美元兑黄金的固定汇率,结果造成美国对欧日贸易赤字不断上升,美国黄金储备不断流失,出现特里芬困境,美元事实上无法维持兑黄金的固定汇率。
罗伯特·特里芬,图片来源:wiki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特里芬困境改变了形式,但难题仍然存在。美元是其它的货币的显在或潜在挂钩对象,美元利率的调整很大程度不再由美联储决定,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影响利率水平,但更大的决定权在国际金融市场。
美元面临的是一个长期的低利率环境。美联储实施凯恩斯式扩张的能力很弱,极端情况下只能采取量化宽松,其实就是印钞的方式,这种方式将极大增加通胀以及债务风险。这是就危机时期而言。
一般情况下,美元的优势地位可以吸引大量资金涌入美国金融市场,压低融资成本。融资成本低造成美国国内储蓄意愿下降,投资和储蓄之间的缺口必须由国际收支赤字弥补,这间接导致美国国内产业向外转移,带来制造业空心化和失业。经济问题向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转化。
对于美国来说,美元的国际地位是一个两难。一方面,美国经济需要用进口平衡投资储蓄缺口,这样一种结构一旦形成很难改变。美国制造业要想扩张非常困难,美国靠跨国企业的海外收益支撑国内民间繁荣,政府则债台高筑,形成高负债运行。私人部门的海外收益,政府的债务管理,要求美元必须保持稳定。美元已经是全球第一大货币,如果这一地位发生动摇,美元必将动荡,美国将承受难以估量的打击。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元的国际霸权地位不但绑架了世界经济,让各国跌入克鲁格曼所谓的“美元陷阱”,同时也让美国自食其果,陷入了“低成本融资陷阱”,美国经济也被其绑架。
美元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有其积极作用,但潜在的危害也非常大。国际货币体系过于以美元为中心,过于依赖美元,存在着极大风险。历次国际金融危机均与国际货币体系的这个结构性问题有关。
美国未必满意这个结构。美国彼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博格斯腾认为,应当让人民币国际化,分担美国的责任与负担。关键是要让人民币开放国内债券市场,让美国也可以持有中国国债。[弗雷德·伯格斯滕:美元与赤字:华盛顿如何防止下一场危机,《外交》杂志2009年11/12月号。]
曾任奥巴马政府经济顾问的Jared Bernstein博士在《纽约时报》发文称,过去被视为特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如今成为负担,它影响就业增长,使政府预算增加、贸易逆差扩大、金融泡沫膨胀,要让国内经济走上正轨,美国政府就不能再信守保持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承诺。
话虽如此,即使美国真的想这样做,也非常难以实现。美元的地位很大程度上由市场决定。这就是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面临的一大困境。如何寻找一个替代方案,并实现平稳过渡,是实现世界经济和贸易持续增长面临的一大挑战。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