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鳌亚洲论坛:供应链产业链调整是趋势,中国如何在这个过渡期获益?
最后更新: 2023-03-30 10:21:27主持人:姚洋院长刚才提到他非常相信中国能够应对这些挑战,如果有一定比例的产业链外迁是因为美国的政治、因为他们禁止部分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那么中国政府和在中国的企业应做些什么努力来应对这些变化?
姚洋:我刚才讲到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地缘政治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从最终结果来看,现有些产业外迁到越南,将来也是必然会外迁到越南的。对美国而言,他们必须要承担更高的成本,这是美国人要应对的问题,并不是中国人要应对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的出口增长,仍然是强劲的,也就是向更多的周边国家出口,不是直接向美国出口;但是,通过周边国家向美国出口,只是游戏发生了变化,本质仍然没有变,中国仍然是世界的生产中心。
我坚信由于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地理区域、人口数量以及完整的产业链,对于高端行业来说,完全离开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前面我的朋友也讲到了,他仍然希望投资中国,正是因为中国的市场规模巨大。
费里: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点,讲到中国的规模,我想分大家分享几个数字,在新冠前,我们邮轮行业大概有三千万客户,美国市场最大,它有3.5亿人口,其中3%的人坐过我们的邮轮,中国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二大市场,有250万人。但是,中国拥有十四亿人口,如果按美国的比例来计算中国的潜能,那么中国潜在的客户规模是非常巨大的。但新冠疫情对邮轮业的冲击非常大,我们现在再回到中国,相信如果能按照新冠前的增长速度,中国将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就会成为全球最大的邮轮市场,这个市场规模是我们无法忽视的。
梁维特:我刚才听了很多嘉宾的发言,毫无疑问,中国和亚洲是供应链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至少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上。但从长期来看,我们要关注中国的生产成本以及亚洲的生产成本也会增加,就供应链角度来说,如果是一些成本敏感的产品,可能会外迁。
在座嘉宾有来自造船行业的,讲到船,我们就需要港口,港口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这是供应链国家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设施,这样才能接受原材料,也能运出产品。我完全同意“中国+1”的观点,甚至我觉得应该是“中国+N”的观点,有多个国家而不只是一个国家,这个公式会非常有效,而且现在正在出现这样的新趋势。最近,我们还要注意到一个现象,非洲的港口越建越多,而且其中不少是有欧洲参与建设的,他们正在准备什么、为什么做准备、计划是什么?
现在我们都相信亚洲、中国是没问题的,也许五十年、六十年后,人们可能会找到另一个地区的中心,成本优势更明显,而且对他们来说地理上更接近,那么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中国如何在这个过渡转型期获益?比如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我们如何参与到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如何交朋友,如何能有共同利益等等。供应链、产业链和律所、会计师事务所是一样的,都需要本地合伙人,在每个国家都要有合伙人,这样才能有共同利益,才能共享中国的增长和其他国家的增长所带来的好处,这就是我们带来的共同利益,这一点非常关键。
2022年11月9日,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万隆市,一列高铁动车组正在雅万高铁试验段进行热滑试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焦宏涛摄)
主持人:冯总,刚才讲到我们都在同样的供应链上,供应链中断对大家都没有好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正在重新构建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比如在半导体领域,美国正与其他国家建立芯片联盟,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从你所在的公司中远海运的角度来说,如果脱钩仍在继续,我们该做些什么?
冯波: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变化,从两百年的时间长度来看,都是正常的。因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后,变得越来越全球化了;而全球化的特征,就是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你刚才讲的美国也好、欧洲也罢,商业界的一些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变化,我觉得都是正常的情况,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没有必要太大惊小怪。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供应链就是要为产业链进行服务的,特别是外贸行业的服务,不管供应链怎么转移,我们要把服务能力建设随着供应链去同步转移,我想这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
第二,欧美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欧洲有些比较好的基础。在此我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集团在“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比较长足的进步,首先我们公司60%左右的收入利润都是来自中国以外的地方,其次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一带一路”的资源投入占我们公司的60%,在这方面我们成长得比较快,比如刚才梁司长讲的码头建设,我们现在码头建设全球集装箱吞吐量1.35亿标准箱,应该是排世界第一的——当然并不是说欧美的地位超过我们,在这方面我还是比较自豪的。
第三,面向未来,我们大家要团结一致向前看,要在一些新兴市场、一些产业链转移的目的地国家提升我们新的能力建设,比如RCEP的签署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政策、关税利好增加,我们公司、包括我们整个行业也都是计划往东南亚发展,到新兴市场去开拓。总之,办法总比问题多,我相信中国人是最有办法的,咱们在应对变化和变局的同时,也要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谢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浙江一学区房卖270万只有铁架子?房产中介:还比较实惠
2023-03-30 09:35 观网财经-房产 -
华为钱包可借款?公司回应:不参与实际金融环节
2023-03-30 07:56 观网财经-消费 -
“我一个普通推销员,签哪门子竞业协议”
2023-03-30 07:29 -
利润暴降43%,泡泡玛特的“泡泡”吹不动了?
2023-03-29 23:14 观网财经-消费 -
快手去年营收大超预期,国内业务已接近盈利
2023-03-29 18:1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首航新能将创业板IPO上会,“宁王”子公司低价突击入股
2023-03-29 15:39 观网财经-金融 -
马斯克等千人呼吁暂停训练高级AI
2023-03-29 15:28 观网财经-海外 -
又见无理打压!美国将海康威视五家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2023-03-29 15:09 观网财经-科创 -
被湖南省“拉黑”?渤海银行回应
2023-03-29 14:46 金融圈 -
“美国既不能把中国打趴下,反倒把自己拖入落后赛道”
2023-03-28 19:13 博鳌论坛 -
阿里宣布“创办24年来最重要的组织变革”,盘前涨超6%
2023-03-28 18:1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先正达取消IPO上会,拟募资额创A股近12年纪录
2023-03-28 18:10 观网财经-金融 -
“这些企业迁出中国不见得是坏事,反而意味着工业升级”
2023-03-28 18:06 博鳌论坛 -
“绿牌或在2年内取消”上热搜,乘联会:建议同车同权
2023-03-28 16:18 -
我国首单LNG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完成
2023-03-28 16:15 人民币国际化 -
国内最大电动叉车生产商中力股份拟主板上市,5名股东突击入股
2023-03-28 14:46 观网财经-金融 -
最后一关,就差土耳其了
2023-03-28 13:44 欧洲乱局 -
首个国产新冠药停产:投入两亿美元研发却只卖出5000万元
2023-03-28 09:24 -
上海每5人中有两个念过大学,1000万外来常住人口来自哪里?
2023-03-28 09:24 -
俄罗斯:不友好国家企业撤资,必须自愿缴钱
2023-03-28 09:12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260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37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66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93“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4最新闻 Hot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
普京:welcome,卢卡申科:现在都用英语了?
-
X平台:印度要求封禁8000多个当地账户,否则重罚
-
4月中国对东盟出口激增20.8%,美媒惊了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