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工力量: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上云,什么水平?
最后更新: 2023-06-17 09:13:32中国不用“弯道超车”,只需保持领先
问:我们的量子计算能不能打破现有的摩尔定律和黄氏定律,从而实现弯道超车?今天上线的云平台,能不能提供类似人工智能或者大模型方面的训练?如果现在还不能提供,那么大概什么时候才能提供?
彭承志:
现在讲得比较多的一句话是弯道超车,不管是弯道还是直道,大家都是想追上去的。
量子计算这条赛道比较好的一点是,现在全世界的研发团队都处于早期,而且在比较早期的时候,我们中国的科研团队就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了,所以不太可能要面临像传统半导体领域那种情况,就是路径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们得一步一步地追赶上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个人比较有信心,当然朱老师有他自己的想法。量子计算如果在未来成为人类算力的最强来源,那么中国人在这个领域里一定会有一席之地。
问:我们现在开放“祖冲之号”云平台主要基于哪些考虑,有哪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去解决?
彭承志:
为什么要做量子计算云平台?第一个原因是不服气。因为我们科研出身的人喜欢做从0到1的事情。IBM做云平台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一个11个比特的云平台,好几万的用户在上面做过一些实验。但当时云平台能做到的事情确实很少,用户们在上面玩一玩、做一做就结束了。
后来,也就是在两年前,我们对那个云平台进行了升级,吸引大量的科研用户登录,大家都好奇用云平台能干什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其中也有一些产业用户在一起试用。
IBM和谷歌钱多,人也多,他们的云平台说是开放给大家一起用,很不幸的是,谷歌的云平台一直是申请制,我们中国的IP申请得不到通过,IBM的平台也限制中国用户的使用。因此,我们还是决定要自己做一个高性能的云平台。
其实从科研的角度出发,做云平台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大部分的工作不是在提升量子计算本身的性能,这方面90%以上的科学工作都已经在“祖冲之号”实现量子优越性的过程中完成了。从资源的角度上看,我们不可能对云平台进行无限的投入,但是如果后面有好的算法,好的研究方向,我们也会继续开放新的云平台来做这个事情,也会和合作伙伴一起做这个事情。
谷歌和IBM不带我们玩?上云,生态之争
问:目前超导量子计算机的产业生态进展如何?有没有“卡脖子”的风险?
彭承志:
这么说吧,量子芯片来源于“祖冲之”团队,来源于朱老师。我们也在配合朱老师开发系统,这和经典的电子学设备很相似,利用企业的优势,包括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的优势,最后实现批量生产。用到的线缆等组件,都会有供应链上的伙伴提供。还有一部分是软件,包括整个云平台的架构、人机交互的编译器的软件等,正在通过软件及其他合作伙伴,初步构筑这个生态。云平台的特点是给大家用,用得越多越好,使用本身就是我们的财富。
朱晓波:
IBM的上云对生态推动做的更好,据我们所了解到的,他们有个几百人的团队在运营这个云平台。好处在于,不管有没有用,从软件到硬件到应用等各个方面,IBM至少把整个生态都建起来了。
彭承志:
他们建立起自己的生态之后,就会有一套他们的编程语言、操作模式,现在世界各地的学者都在用他们的东西,还不让我们用,这一点很不好,是让我们很担忧的。如果未来的量子计算都是用他们的操作系统或者编译器……
朱晓波:
通过种方式,他们就培养了用户习惯。大家已经喜欢用这套操作语言和这种操作模式了,再去学一套新的,成本就很高。他们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让用户从最简单的开始学起。
彭承志:
他们从0到1,一步步迈得很好。从科研领域来讲,他们在做的正是我们想用的,当然也会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虽然做云这件事情有点吃力不讨好,但是现在也是做了,并且得到了很多伙伴的支持。
云平台上线主要承担两个职能,一是产业生态,一是公众科普。云平台本身更看重整个产业链的整合,从芯片到制冷机,再把自主可控的软件生态做成云上可以服务的接口,这是一个大系统。我们还需要用云平台来牵引目前不在量子计算领域,但对未来量子计算行业发展很重要的生态伙伴一起来做,这同时也是构筑产业链的过程。
问:这次“祖冲之号”上云,对市场有什么影响?
彭承志:
对市场,我们还没有想会有什么的影响。坦白说,从技术角度来讲,我们建立量子计算云平台,更多是想牵引这个领域的产业生态。从市场角度来看,应该是为未来的市场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如果现在问云平台能够牵引多大的市场?那它可能会一定程度地牵引市场发展,但是未必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朱晓波:
我稍微补充一点,就像彭老师刚才所说的那样,我们在量子计算领域起步较早,光量子计算和超导量子计算在国际上都至少处于第一方阵的位置,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
但是我们现在有些风险需要防范,比如国内的量子计算被炒作得过于凶猛,使得原本该有的进步的、真实的面貌没有被呈现给广大公众,这样很有可能会“捧杀”我们这个领域。
在这里我要呼吁一下,我们的研发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多少个月就提升多少算力,现在我们还处于非常严肃的科研加技术迭代的阶段,不是明天融一点资,发一点新闻,技术水平就上去了。实际上,这对会量子计算领域会产生非常大的伤害。
但是,只要我们不走偏,持续有资源投进来,既不浮夸,也不看不起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下去,那么在量子计算这个赛道上我们很有信心。我们有我们的国情,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甚至比他们还要早做到,这都是有可能的。
彭承志:
谷歌在这个领域更有雄心,但是我们坚信,没人能单独干成,要么一起干成,甚至,我们要领先干成,我们要去努力。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远方 
-
5G连通无人区,青海移动携手中兴通讯守护可可西里
2023-06-16 16:57 -
我国首次在空间站开展舱外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
2023-06-15 07:30 航空航天 -
到大山深处建5G,到底值不值?
2023-06-13 19:23 观网财经-科创 -
饶毅称院士增选中有行贿受贿,中科院人员回应
2023-06-12 13:42 -
陈冬任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2023-06-11 21:53 航空航天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直线加速器通过工艺验收
2023-06-09 08:26 科技前沿 -
迄今最大最全人肺细胞图谱公布
2023-06-09 07:36 科技前沿 -
浙大科学家创造出新物质:兼具陶瓷、橡胶、塑料特性
2023-06-08 17:02 -
四川田湾河水电站“中国心”机组发出“第一度电”
2023-06-08 11:02 中国精造 -
九章求解图论问题,实验速率比全球最快超算快约1.8亿倍
2023-06-07 22:13 科技前沿 -
中央气象台:基于AI的台风监测预报系统初步建成
2023-06-07 19:42 人工智能 -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宇宙中最古老恒星遗迹
2023-06-07 17:21 观察者头条 -
新型量子计算机“悟空”即将发布
2023-06-07 09:25 科技前沿 -
5G发牌四周年丨四载筑基,向阳生长
2023-06-06 15:38 -
欧洲金融巨头减持英伟达:估值太高了
2023-06-04 23:27 观网财经-科创 -
工信部: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2023-06-04 22:51 科技前沿 -
“筑东西 致远大” 共创数智新时代 中兴通讯亮相2023北京PT展
2023-06-04 16:09 -
广谱抗肿瘤!中国科研团队研发出新药
2023-06-04 14:11 医学 -
“爆轰驱动超高速高焓激波风洞”通过结题验收
2023-06-03 15:26 -
我国首次实现人类干细胞太空早期造血
2023-06-03 14:09
相关推荐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38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9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49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1“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93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