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钟:美国将第79次增加国债上限,这次有何不同?
最后更新: 2023-05-22 09:28:57【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金钟】
距离美国财长耶伦警告的提高债务上限的“硬性期限”还有一周多时间,#美国再次面临债务上限危机#也频频成为热搜新闻。
美国的国债上限是在1917年⾸次在法律上加以确定,当时法定的债务上限是115亿美元。今天,在经过78次债务上限增加以后,美国国债上限已经达到31.4万亿美元,目前新闻上提到的美国债务危机正是围绕着第79次增加国债上限而形成的政治危机。
之所以说美国的国债危机是⼀个政治危机,是因为提高国债上限需要修改相关法律,这个过程就是两个政党之间的政治博弈。当前的形势是,美国民主党掌握政府和参议院,共和党掌握众议院,而通过提高债务上限的法律需要得到政府、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致同意,这样两党都握有对⽅需要的筹码,这也是本次政治危机形成的前提(如果是由执政党控制了政府和参众两院,那么在野党无法阻止执政党的立法行动,也就不会产生政治危机)。由于两党各自内部拒绝妥协的政治强硬派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而那些实质上支持妥协的温和派为了在谈判中取得更大的利益,现在也愿意在媒体上配合着表现出强硬的姿态,所以在媒体的渲染下,就显得危机⼀触即发。
透过政治烟幕看底层的经济逻辑,美国国债上限危机的本质就是不同的政治势力在争夺政府财政开支的分配权力。对于⼀个执政党来说,真金白银的财政政策是体现这个执政党的政治理念、实现政策主张和回报本党支持者的主要⼿段。特朗普当政时,为了回报共和党的主要支持者推动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立法,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掌控资本的企业主阶层。拜登执政后,为了回报工会这个民主党的主要支持者,在通过的几千亿美元政府补贴项目中设置了大量规定,要求申请企业必须要和工会全面合作来符合政府补贴标准。
现在的在野党是共和党,其政治主张是强烈反对通过增税提高财政收⼊。所以,在债务上限危机中共和党的主要诉求就是小政府、少花钱,削减政府开支。而执政的民主党的主要政策理念就是大政府和强监管,体现在财政政策上就是加税和增加财政开支。借钱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收不抵支,共和党已经卡住了加税增收这⼀条道路,现在⼜要通过拒绝提高债务上限的⽅法卡住民主党政府借钱的能力,这实质上就是要逼迫民主党通过削减预算来解决问题。
为什么两党不能达成妥协,通过⼀份满⾜双⽅所有需求的政府财政预算?
因为⼀个政府可以动⽤的财政潜力是有限的,即使是美国这样可以让全世界分摊美元债务成本的国家,也无法同时满⾜国内所有利益团体的要求。所以代表不同集团利益的政党为了争取自家利益,就必须打压对⽅集团的利益,更何况有些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有着直接冲突,例如石油天然气集团和新能源集团。几周前共和党依靠在众议院的多数党地位通过的⼀个预算提案中,就充斥了体现了共和党支持者理念的财政支出项目,比如加强边境安全和反非法移民。民主党支持者热衷的公共项目都遭到大幅度删减预算。当然,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和政府绝不会原封不动地通过这份共和党的愿望清单的。
美国债务上限危机会导致美国国债违约吗?
国债是美国金融市场最底层的主要资产,国债本身的交易每⼀天都达到上千亿美元,建立在国债之上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更是有几万亿规模,几乎所有银行的核心资产都是美国国债,因此,即使美国两党直到债务上限到来的最后期限也无法谈拢,选择让国债违约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毕竟金融是目前美国经济的心脏,两党背后的支持者都不会让政客选择这种经济自杀行为。
参照奥巴马时期的债务上限危机的过程,历史很有可能在这里重复,即美国政府会采取让联邦政府暂时关门的措施来控制政府开支,从而拖延国债违约时限的到来。
奥巴马时期的国债上限危机是两党最终在金融市场的压力下达成妥协,通过了跨政府部门的削减预算的法律才结束危机,提高了国债上限。这⼀次的妥协⽅案会是什么样子还未可知,但是共和党削减预算的要求将会得到部分满⾜,在2025年新⼀届美国政府上台之前,美国财政政策收紧却几乎是板上钉钉了。
美国国债上限危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由于美国经济对于金融体系的高度依赖以及国债在金融体系之中的核心地位,国债违约的⻛险依然是很小的。但是如果金融市场不释放⼀些类似于”末日来临“⼀样的恐慌信号,那么美国政客,尤其是两党内的那些极端激进的政客是否会愿意妥协却是⼀个大大的问号。而目前美国金融市场根据历史经验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恐慌的迹象,政客们自然也继续保持着在媒体上嘴硬的姿态。
如果按照预测国债上限最终会得到增加,其代价就是在未来两三年内,美国政府的公共开支的增长速度将受到抑制,对于美国中期经济发展速度有着不小的负面影响。
更短期的问题则是在债务上限增加后,美国政府将会把积压⼀段时间的国债发行需求快速释放出来。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就是短期内会有大量国债供应投放市场,但是购买国债的资金则会有比较大的短缺,毕竟加息到现在谁的口袋里的现金都不多了,就连全力支持美国国债的日本央行,也没有这么多的美元来弥补美国政府的财政缺口。美国短期货币政策甚⾄外交政策都会受到政府“缺钱”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的国债危机是⼀个遥远的话题。具体的影响包括美国政府开支削减将会导致中国出口需求进⼀步萎缩,此外,中国投资⼈应当警惕国债危机解决前的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剧烈波动。除此以外,大家只需要准备好零嘴,搬过来沙发,尽可以放松的观赏⼀场热闹纷呈的政治闹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远方 
-
将销售预期下调三分之二,苹果为何对MR头显失去信心?
2023-05-19 18:23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坚决抑制汇率大起大落
2023-05-19 18:00 观网财经-金融 -
北京、广东、深圳将试点:增大企业跨境资金运营自由度
2023-05-19 17:13 观网财经-金融 -
“希壤”负责人离职,百度已将元宇宙业务边缘化?
2023-05-19 15:0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中润光能IPO:归母净利润波动大,实控人偏爱代持
2023-05-19 13:42 观网财经-金融 -
大国角力:为什么中亚优先选择与中国友好合作?
2023-05-19 08:52 -
阿里一季度营收增长2%,多业务启动融资上市计划
2023-05-18 21:5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人民币兑美元时隔近半年跌破7,什么原因?
2023-05-18 15:45 宏观经济 -
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7”关口,专家解读
2023-05-18 07:10 观网财经-海外 -
国内经济复苏,一季度腾讯营收利润双增长
2023-05-17 19:1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专注内容换来业绩“狂飙”,但爱奇艺还不能松口气
2023-05-17 19:0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笑果两场演出赚130多万,脱口秀到底多赚钱?
2023-05-17 18:3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最高降价60%,阿里、腾讯、移动突然“卷”起来了
2023-05-17 18:12 观网财经-科创 -
联合国将中国经济增长率上调至5.3%,中方回应
2023-05-17 15:42 中国经济 -
凯普林IPO:负债率一度飙升至82.62%,远超可比公司
2023-05-17 13:51 观网财经-金融 -
巴菲特清仓台积电,持股时间不到一年
2023-05-17 11:38 观网财经-评论 -
段永平再评“OPPO终止自研芯片”:改正错误越早越好
2023-05-16 21:51 观网财经-科创 -
房地产相关数据“打架”?国家统计局释疑
2023-05-16 20:20 观网财经-房产 -
智能云首次实现盈利,百度终于熬出头了?
2023-05-16 20:0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腾讯游戏,今年发力二次元?
2023-05-16 18:52 观网财经-互联网
相关推荐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71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79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1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6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