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年内让美国人重新“进厂拧螺丝”?特朗普可没那么多时间
就实体经济层面,无论特朗普所谓的谈判进展如何,摆在中国面前的切实问题是中美贸易硬脱钩可能成为现实。最根本的对策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还是提振内需。在当前环境下,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尤为关键。[全文]
-
这时候“炒作”美国经济衰退,特朗普想干嘛?
在特朗普眼中,当前美股下跌真的没到需要他出政策救市的时候。让美股现在的泡沫破掉一些,更有利于他在未来去吹更大的泡沫。[全文]
-
贝莱德收购李嘉诚港口业务,特朗普背后的三股资本势力逐步浮现……
贝莱德为首的收购方在出价前后和美国政府密切交流、及时通报,说明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商业交易。 [全文]
-
特朗普发币,是美国“新钱”和“老钱”争夺蛋糕的开始
美国的“新钱”不仅要挑战传统军工“老钱”在国防开支里面的市场份额,加密货币产业和金融科技公司也要挑战传统大银行和投资银行对于美元资产的掌控地位。这种“新钱”和“老钱”的交锋不会因为特朗普当选就决出胜负……[全文]
-
美国新一轮财政变化中有一个方向,最值得中国注意
马斯克及其身后硅谷新贵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亟需从老牌军工集团手里抢夺军费市场份额。硅谷财团在最近的AI风潮中大规模投资,在资本市场上受疯狂追捧,但现在快到硅谷财团给投资人一个交代的时候了。在AI缺乏明确的应用市场时,政府采购就是硅谷财团最需要的收入来源。[全文]
-
比特币在特朗普助力下,还能“狂飙”多久?
对于金融体系实际掌控者来说,美国已经实现了美元霸权,实现了开动印钞机的“自由”,有什么必要还要回到类似过去金本位制的所谓“比特币本位制”,限制住自己开动印刷机的手脚?[全文]
-
美联储四年来首次降息,中美经济将出现哪些波动?
对中国来说,过去三四年美国宏观经济实验给我们展示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仔细地分析。[全文]
-
美国经济冰火两重天?
美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十分矛盾的状态:美国整体的宏观经济数据依然显示出相当不错的增长态势,但这个整体数据掩盖了体系内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这样的割裂现实。[全文]
-
亚太股市陷入“黑色星期一”,美国在背后有多少推波助澜?
巴菲特在2020年就开始借入日元买入日本股票,今年第一季度时公布了他已经拥有日本五大商社9%的股票,达到了监管加码前的一个上限。[全文]
-
普华永道前途未卜,金融服务业“外来和尚好念经”变了吗?
随着大量中国企业放弃与普华永道的合作,普华永道收入减少,降薪裁员不可避免。只是普华永道之外的会计师事务所会从中受益获得这些业务,从而也将产生一定的岗位需求,抵消大部分普华永道裁员带来的负面影响。[全文]
-
SWIFT今后能否继续独大?可参考智能手机发展历史
SWIFT作为一个通讯网络,和苹果手机存在类似之处:封闭、管理中心化和管理者对网络的严密监控。而要打败一个封闭体系,就需要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全文]
-
OpenAI大内斗,对中国AI大模型发展有哪些启示?
目前AI模型对于生产力刺激最明显最有效的应用方向,依旧是应用在企业内部的这些场景项目。而这些方向也恰恰是用国内算力完全可以实现,受到国外芯片禁运影响最小的应用场景。[全文]
-
量化交易对“小韭菜”们公平吗?
在知道大量交易指令以后,高频量化公司就相当于提前知道普通投资者在未来几秒内的投资意向。笔者认为,这和上市公司内部人员通过了解公司内幕信息并偷偷进行交易有着相同本质。[全文]
-
人民币要国际化,本土金融机构的水平亟待提高
中国本土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决定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和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背后是一大批高水平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崛起是一样的道理。[全文]
-
地方债压力下,高盛这波唱衰能信几分?
今天,这些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未来收益率与过去相比,已经大幅度下降,过度投资借到的地方债开始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负担。这就对未来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未来是否还需要地方政府继续承担这样的经济投资职责?[全文]
-
基建投资不可行,借钱消费没条件,中国的财政刺激点在哪
答案很简单:人。更准确的说,政府应该着重在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上加大投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