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鑫:中国光伏干到全球9成,军功章上有耶伦的一小半
时间方面:一年一共8760小时,火电基本上除去检修,一年发电时间在8000小时以上,但光伏发电在全国范围内平均也只有1000小时出头,而且这1000小时有近一半集中在每天中午那几个小时,这对电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必须通过储能和火电等方式来调峰,这意味着火电装机也不能小,且调峰成本越来越高。
空间方面:根据报道,青海省光伏发电量已经超过当地全社会用电量的1/3,去年中国光伏装机量216.88GW,占全国总装机量的21%,这21%里面,又有一半左右在西部,而西部经济不发达,就地消纳能力不足,所以仍然需要电网来调配,做“西电东送”。
但不为大众所知的是,很多东部省份不太需要、也不太想要西部的光伏电,比如去年河南省去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13.89GW,其中户用9.99GW、工商业分布式3.9GW。在每天的光伏发电高峰,完全无法接受西部来电,甚至要往外送电。更何况,东部地区自建风、光、水、火、核电,GDP、税收、就业等成绩都是地方的。
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新能源车是一个新的变数,我看到最新的数据是,中国一季度新能源车的新车渗透率已经将近50%,在深圳等比较先行的大城市,存量渗透率达到30%,它代表一种趋势,未来几年我国的用电需求会以超过GDP个增速快速增长。过去我国每年的用电量增速比GDP会快1-3个百分点,未来十年则可能会快2-5个百分点以上。另外,还要看到新能源车在储能和调峰上的潜力。与这些趋势并行的,需要我国在城乡的配电网优化上进行巨量的投资,几乎意味着整个配电网体系的重构。
综上所述,可以有一个简单的结论,在“双碳”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发展确实有巨大的需求蛋糕,但能源问题不仅是光伏,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打造调配能力更强大的电网设施、需要协调中东西部和城乡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尽量就地消纳。在这些条件成熟之前,客观说,中国光伏产能是有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的。
观察者网:不光是国内,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全球电力需求总量这个大蛋糕摆在那儿,但美国、欧洲每年的光伏装机量只有50GW的量级,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金鑫:从现象上看,欧美制造业的疲弱,已经积重难返。
美国3月的就业数据显示,新增30万就业岗位,这个数据要存疑,也要细看:首先,这些新增岗位主要集中在医疗服务业和餐饮业等第三产业,制造业几乎没有增长;第二,过去二三年中,美国每年新增的200多万就业,其中大部分为兼职工作,实际上全职岗位减少了近200万,许多人失去固定工作,转而做临时工。按照美国的标准,只要每月工作约20至30小时就算作有工作。若按此标准,中国几乎可以认为没有失业。
4月5日周五,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3月非农超预期激增30.3万人。(数据来源:华尔街见闻)
由这样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的制造业前景黯淡。欧洲的情况也类似,我们公司在欧洲也有业务,欧洲电价昂贵,制造业成本高昂,工业配套、产业配套能力严重不足,同样无法与中国竞争。
如果挖的更深一些,这涉及欧美至少从2008年以后至今十多年来的金融环境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作为美国户用光伏市场的领导者,美国Sunrun公司当下已经陷入困境。其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找到足够多的用户,为用户提供无需自费的光伏系统安装服务,用户按月用其节省的电费交付租金即可。Sunrun将该现金流收益,结合美国的光伏投资人返税“承诺”打包进行融资。
2008年以来,特别是2012年以来的超宽松、零成本资金的大水漫灌下,大量“商业模式”被孵化出来。客观上说,光伏产业的利润率虽然不高,但胜在现金流长期稳定,因为电价是相对稳定的,每年的发电量是相对稳定的,光伏的使用年限是30年,也是长期稳定的。
国内的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加上渠道、人工、运营等等成本,到终端用户手中大约是3元/瓦,而Sunrun卖到用户手里是4美元/瓦,德国ENPAL卖到用户手里是2欧元/瓦,跟中国差十倍。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人工成本高、效率低、渠道层层加码,另一方面也是追求更高的开发建设利润。在过去的低息环境下,不管怎么说这笔生意还能运转起来。
但从2022年3月至今,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胀”共进行了11次加息,幅度从最开始的25个基点,到后来的50个基点,以及连续4次75个基点,到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经到了5.25%-5.50%的水平,而贷给产业端的资金,至少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升水至少2-3%,一下子经济账就不好算了,尤其是叠加欧美企业普遍对这种大范围零散电站的建设管理水平不高,导致资产实际收益远低于宣传。于是不但很难有新的融资给Sunrun这样的企业扩大规模,甚至原有的贷款都面临抽贷。爆雷是必然的。
据外媒2023年1月6日报道,Sunrun 获得 8.35 亿美元融资,其中5.75亿美元用以摊还贷款,2500万美元用以偿债准备金信用证。(图片来源:PV Tech页面截图)
在资本主义的大环境下,还要叠加一个“马太效应”的因素,资本会出现“抢椅子”现象,进一步向头部赛道集中,之前美国股市还有苹果、微软、亚马逊等“科技七巨头”上涨,现在连科技巨头都不太行了,只有向英伟达集中,AI的泡泡恐怕也不是那么快能填实的。
这不是Sunrun一家的问题,美联储的金融霸权是全球的,造成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在欧洲也一样。近日,瑞士梅耶博格公司(Meyer Burger Technology AG,MBTN.SW,欧洲光伏电池、组件制造龙头)股价崩溃,工厂关闭,德国户用光伏“独角兽”企业ENPAL也正面临困难。
可以说,中国光伏产能如今占全球90%以上,当然有自身努力的因素,美国和欧洲的金融和制造业环境导致他们的市场出现问题,供给和需求双双萎缩,也是“功不可没”。
说起来有点讽刺的是,耶伦女士长期在美国金融系统中担任要职,2004年起就担任旧金山联储主席,2013年出任美联储主席,2021年又就任美国财政部长。美国经济金融环境演变到今天这样的情况,长期压缩美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耶伦难辞其咎。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取得今天的地位,军功章上,至少有耶伦的一小半。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德力格尔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终端BG CEO
2024-05-01 08:53 观网财经-科创 -
“超级充电宝”来了!全球最大,并网发电
2024-05-01 08:14 产业万象 -
支持“两新”,各省将给出多少“真金白银”?
2024-04-30 23:09 观网财经-消费 -
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冲刺港股,3年亏70亿
2024-04-30 18:3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华为一季度营收1785亿,净利润增长564%
2024-04-30 18:31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国这次给特斯拉的提振,比5年前还大
2024-04-30 16:20 观网财经-汽车 -
营收翻4倍净利润转正,赛力斯开始赚钱了
2024-04-30 11:39 观网财经-汽车 -
中美科技巨头都在布局,国产DPU水平如何?
2024-04-29 18:09 观网财经-科创 -
三星在德国被判侵犯大唐专利,或面临手机销毁和赔偿
2024-04-29 15:21 观网财经-科创 -
日本拟加严半导体等出口管制,商务部:损人不利己
2024-04-29 11:53 中日关系 -
按网约车标准计价,能否拯救传统出租车?
2024-04-29 11:1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9%
2024-04-29 09:20 观网财经-宏观 -
北上广深,集体逆转!
2024-04-29 09:13 观网财经-房产 -
李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2024-04-28 20:18 观网财经-汽车 -
日本央行“躺平”!市场开始担心日元彻底崩盘
2024-04-28 18:03 观网财经-评论 -
Sora拍片真实体验:大力难出奇迹,全靠人工逐帧后期
2024-04-28 17:55 观网财经-互联网
相关推荐 -
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16“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45“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国打了个样” 评论 125“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79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245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