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略:当急脾气的中国工人遇到慢性子的斐济民工
关键字: 斐济中国中国文化中国企业走出去文化冲突工作(文/和文臻)
本文基于笔者2013-2014年间在太平洋岛国斐济从事的人类学调查。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由于一百多位斐济村民在笔者调查村附近的一个中国外援项目工地与数十名中国工人并肩劳动修建公路,斐济民工与中国工人在何为工作以及何为工作规矩两个问题上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文化摩擦,说明在跨文化的互动中达到文化自觉境界的艰巨性,但由此开始了解对方文化的特殊际遇,这不失为彼此迈向文化反思和文化自觉道路的破冰之旅。
一、引子:外援与选举
2014年9月中旬,斐济总理大选将见分晓,翘首以待竞选结果的人们除斐济选民外,还有身处斐济北岛营地的中国工人和技术人员。原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赢得大选的最终结果对援建斐济的中国人来说可谓如愿以偿。在竞选前三个多月里,中国援助斐济修建公路项目的所有人日以继夜追赶工期,希望利用工程阶段性成果,支持对中国示好的姆拜尼马拉马继续担任总理。
姆拜尼马拉马于2006年发动军事政变,从军人身份转为临时政府总理,随后推出“北望策略”(Look North Strategy),将发展斐济与中国的友好关系视为斐济对外政策的核心,自此中国迅速地成为斐济外交关系中的核心盟友并加大了对斐济的外援力度。
作为一家中国国企在斐济的子公司,驻扎在斐济北岛营地的安然公司肩负着中国政府援助友好国的使命。在此施工的工人中,少数是中国公司派出的正式员工或临时工,其余都是在当地招聘的斐济人,包括我所在村寨的部分村民。鉴于北岛营地的工人中既有中国工人,也有斐济民工,这个工地无形中成为笔者考察两个不同文化互动的绝好空间。笔者在本文将集中讨论如下两个问题:何为工作意义?何为工作规矩?这样的问题在斐济民工或中国工人原有的生活中已有答案,不大可能被视为需要过多质疑的问题;但在北岛营地,双方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展示出相当大的文化差异。
身在北岛营地的斐济民工和中国工人之间由于工作产生的彼此看法将构成本文的分析重点。下文中,笔者希望首先说明,文化互动有可能产生摩擦,甚至导致冲突,但跨文化的反思和多元文化自觉实属非常难得的人类智慧。笔者将继而说明,文化反思并非人类学研究者独占的智慧。普通人——如本文描述的中国工人和斐济民工——也有可能在有充足的跨文化互动和理解的前提下获得一定程度的文化反思智慧并靠近或达到文化自觉的境界。
斐济岛地理位置
二、何为工作意义?
中国人和斐济人在施工营地的主要关系是劳动关系、雇佣关系以及一定程度的生活关系,与工作相关的概念,如勤劳、回报、效率、纪律、承诺、规矩、等级以及友善问题,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显得颇具张力。围绕着这些问题,在北岛营地的斐济民工和中国工人对各自所代表的文化发生整体的彼此想象,同时在彼此认识和理解中丰富自我和他者的文化建构。
工作并非是简单的体力或脑力劳动,想要得到一个关于工作的满意理解,研究者需要对工作的价值赋予更为宽广的理解。美国学者福山在论述中指出,“工作伦理”这个语辞暗示,人们的工作态度由文化和习惯决定,与“气魄”发生关系。福山所说的“气魄”类似于某个特定文化的底色或非理性的文化元素。对于工作伦理的解释,韦伯也曾明确指出,对属于基督教新教教派的清教徒们而言,努力工作并非是一个简单物质化生存的问题,而是一个回报上帝之恩的道德问题;清教徒对天职负有的强烈责任感不但体现在工作的努力之中,而且延至简约的生活方式,此乃财富积累的基础和资本主义有可能发展的先决条件。在韦伯看来,清教徒们认定的唯一生存方式是完成上帝为个人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不事努力的劳动或无度的生活消费不但违背伦理规范,还会给社群生活带来负担。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工作伦理并非由宗教教义演变而出,但却扎根于杨庆堃所言的“实质性宗教”(essential religion)。在这位老一代中国人类学家的分析中,“实质性宗教”指以家庭、家族、宗族为组织基础的祖先崇拜,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则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有相当地位的家本位观念,所以人们所有的努力,包括耕田、经商、做官,都离不开家本位思想的影响,以养家糊口为最低标准,将耀祖光宗作为立德、立功或立言的业绩。杨懋春先生用更为形象的语言表述了中国人吃苦耐劳与勤俭持家的关系:当一个老人看到子孙不努力劳动时,他会把他们叫到一起坐下。此时他会讲述自己的父亲和祖父如何艰苦奋斗、克己忘我、坚持不懈、乃至于无暇享受劳动果实的经历。长期研究中国文化的美国学者郝瑞先生也认为,为了家庭或家族的繁荣,中国人愿意付出极大心血,极力追求经济理性,以各种形式的劳动方式获取超越简单个人利益的果实,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以及寻求保障。中国人被教育要努力工作,但是不仅仅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整个家庭的长期利益而努力工作,当他们看到这个目标是可实现的,他们就会以一种经济理性的方式为之努力。
在我蹲点研究的村寨,几乎全村人都是新教教徒,但他们对于工作或劳动的理解并没有显示出韦伯所言的新教精神,同时也缺乏杨庆堃或杨懋春所说以家本位观念为依托的劳动态度。对于这些斐济村民而言,悠闲的、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伴随着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在他们眼中,工作并不是与休闲(如聚在一起聊天)或休息(如躺着睡觉)严格区分开的对立概念,而是相交互补的关系。在田野研究中,我发现轻松、随意、共享的劳动氛围是斐济村民平时在家干活时的常态,也被斐济村民视为再自然不过的劳动方式。正因为如此,修路时斐济人边干活、边休息聊会儿的工作方式不断持续,难以纠正。在调查中笔者也感受到,对于斐济村民来说,生活就是活着,可以十分简单,一位斐济村民对我说:“在村寨,所有事情自由自在”。他所说的“自由自在”含义广泛,一方面是说人们活得悠闲自在,另一方面指很多食物可以从地里或者海里直接获取,无需去市场买。由于捕鱼、采集各类果实或可食用的根茎植物是多数村民熟悉的自然赋予,唾手可得,简单的劳动后就能直接得到食物,不用担心挨饿。况且,邻居间相互接济也被视为自然而然的互惠行为。
- 原标题:文化自觉的艰巨性及可能性——关于斐济民工与中国工人互动的考察分析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小婷
-
日本人大幅抛售美国国债,逼停特朗普? 评论 101“关税犹如泰山压顶,将‘不可逆转’伤害美国经济” 评论 98“史无前例”,英国政府将接管英国钢铁公司 评论 180“特朗普关税增加金融危机风险,欧洲需要答案” 评论 37美国小企业哀叹:我们呢?我们的活路在哪里? 评论 186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关税增加金融危机风险,欧洲需要答案”
-
美伊首轮间接谈判结束,伊朗外长:双方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达成协议
-
美国小企业哀叹:我们呢?我们的活路在哪里?
-
“特朗普家族全面参与加密货币项目,获利近10亿美元”
-
旅美数十年后,中国明星数学家夫妇回国
-
美国低调豁免部分商品,“对华关税现首个松动信号”
-
探访义乌后,法媒感叹:美国订单少了,士气反而更高
-
“对抗中国主导地位,特朗普盯上太平洋海底”
-
“一团糟!关键是,各国能忍到几时?”
-
“美国既非全知,亦非全能”,毛宁分享肯尼迪讲话
-
又威胁上了!“再偷水,我就加税”
-
“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
“中国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马屁,更受全球欢迎”
-
马斯克“不安”了
-
AI(诶哎)还是A1(诶万),美教育部长傻傻分不清楚
-
“中国药活性成分性命攸关,美国被卡脖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