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方稀土出口管制让全球面临抉择,不买中国绿色科技就没得用”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6月30日,《纽约时报》刊发一篇长篇报道文章,题为“未来能源竞赛拉开帷幕,中国遥遥领先”。文章提到,中美两国当前在能源领域的政策走向大不相同——中国正在向世界销售清洁能源,而美国则在大力推动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发展。
在中国,去年安装的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板比世界其他地区加起来还多,中国引领的清洁能源热潮也正全球化扩散,众多中企在巴西、泰国、摩洛哥、匈牙利等地建设电动车和电池工厂。而在美国,特朗普政府仍在竭力让世界继续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报道特别提到,中国目前不仅已经主导了太阳能板、风力涡轮机、电池、电动车和其他许多清洁能源产业的全球制造,而且每个月都在扩大技术领先优势。此外,中国采取的一些措施,可能还会使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难以追赶上。
比如,当美国总统特朗普于今年4月对华滥施畸高关税之时,在稀土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立即发起反制,出台出口管制措施,而这些稀土磁铁是用于电动汽车或风力涡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举表明,世界可能面临着这样一个抉择:要么购买中国的绿色能源技术,要么没得用。
“中国的规模太庞大了。”印度塔塔电力(Tata Power)首席执行官普拉维尔·辛哈(Praveer Sinha)说,他的公司在印度南部的一家高科技工厂生产太阳能电池板,但几乎完全依赖中国制造的硅来生产这些电池板。“庞大意味着绝对优势,世界上没有人能与之竞争。”
中国山西省的太阳能设施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石油设施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的文章指出,美国在清洁能源发展上曾有机会领先,但由于政策波动和化石燃料产业的阻力,进展并不稳定,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则进一步削弱了对清洁能源的支持。
例如,2009年,奥巴马政府开始为新兴能源技术提供贷款担保。特斯拉获得了4.56亿美元的贷款,这对其后来的成功至关重要;然后是Solyndra,这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商获得了总计5.28亿美元的联邦贷款担保,但随后破产,使纳税人承担了损失。十多年以后,批评美国推动清洁能源的人士仍以Solyndra为例,证明可再生能源的“愚蠢”。
文章认为,事实上,全球能源正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成本下降使清洁能源更具竞争力,相较于美国,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显然占据上风。“美国捍卫化石燃料经济,而中国将成为低碳经济的领导者。”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负责人李硕说道。
虽然世界上大部分能源仍来自化石燃料,但随着各国试图应对气候变化的危险,一直在稳步采用更清洁的替代能源。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35年,太阳能和风能将成为电力生产的两大主要来源,超过煤炭和天然气。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持续下降,美国的战略或将让中国占据优势——全球对能源的需求不仅要求更清洁,还要求更廉价,而中国正蓄势抢占这一市场。
文章指出,十多年来,中国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甚至占据了美国曾经领先的清洁能源产业的主导地位。2008年,美国生产了全球近一半的多晶硅,而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板的关键材料。如今,中国的产量超过90%。同时,中国的汽车工业如今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超过了日本、德国和美国。
江苏连云港一码头,滚装轮正在装载出口汽车 IC Photo
在此过程中,为削减制造成本,中国已经实现了工厂自动化,从2021年到2023年,中国每年安装的机器人数量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是美国的七倍。除了在制造业和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外,中国还掀起了一场史诗般的清洁能源建设热潮。
去年6月,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场——乌鲁木齐太阳能发电场在新疆投入运营,其发电量超过一些小国维持其整个经济所需的电力。而这并非个例,全球其他十座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也在中国,甚至还有更大的项目正在规划中。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目前正在建设两座电动汽车工厂,每座工厂的产量都将是全球最大汽车厂——德国大众汽车工厂的两倍。
美国迟迟未能看清全局。直到奥巴马政府末期和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华盛顿的许多政策制定者才意识到,他们在清洁能源竞赛中已经将如此多的份额拱手让给了中国。
《纽约时报》感叹,美国迟迟未能看清全局的样貌,直到奥巴马政府末期和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华盛顿的许多政策制定者才意识到,他们在清洁能源竞赛中已经将如此多的份额拱手让给了中国。
文章认为,美国在未来当然也可能改变方向,以后的政府可能会再次积极转向清洁能源的研究和投资。然而,这将浪费宝贵的时间,中国多年前的投资如今正在获得回报,且正在继续投入资金发展国内能源产业,并将这些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纽约时报》最后认为,世界能源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对太阳能电池板、石油、核能和天然气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这场全球竞赛不太可能立即产生赢家,这可能在短期内对中美都有好处。
“美国巨大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备仍然拥有众多客户,全球约80%的能源需求仍依赖化石燃料。”文章称,但人们普遍预计,这一比例将会下降。国际能源署预测,到本世纪中叶,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在全球能源需求中所占比例将降至60%以下。
“中国已准备好承接额外的业务。”《纽约时报》写道。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冉召月 
-
奥巴马、小布什罕见联手谴责
2025-07-01 10:28 特朗普 -
中方呼吁:严肃彻查追责!
2025-07-01 10:24 -
外交部:对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裁
2025-07-01 10:24 -
内塔尼亚胡又又又访美,加沙有望停火?
2025-07-01 10:21 巴以恩仇录 -
美议员放话:特朗普同意了,买俄油,中印加税500%
2025-07-01 10:01 -
欧洲企业“喊饿”,可法国稀土商接不住“泼天富贵”…
2025-07-01 09:29 能源战略 -
马克龙回过味儿来了:这是勒索!
2025-07-01 09:2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2025-07-01 09:05 日本产经 -
“俄罗斯娃看不到美国制造,身边全是中国货”
2025-07-01 08:55 俄罗斯之声 -
福特CEO:中国电动车,最让我自惭形秽
2025-07-01 08:49 大公司 -
哈萨克斯坦总统签署法律:禁止在公共场所蒙面
2025-07-01 08:26 -
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2025-07-01 08:1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我驻澳大使:可笑
2025-07-01 07:47 -
马斯克批共和党:猪党
2025-07-01 07:32 美国经济 -
中国驻欧盟使团: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2025-07-01 06:46 香港 -
“欧盟想一石二鸟,结果可能两头空”
2025-06-30 23:1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尹锡悦执政时期,韩军确曾派出无人机侵入平壤”
2025-06-30 22:57 三八线之南 -
现场图:中国海警在黄岩岛领海及周边区域执法巡查
2025-06-30 22:50 南海局势 -
最新数字:以色列袭击致伊朗935人死亡
2025-06-30 22:06 伊朗局势 -
对美让步?欧盟否认:不会容忍外国干预
2025-06-30 21:5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评论 74“欧盟想一石二鸟,结果可能两头空” 评论 58印度财长:对美贸易谈判有两条“非常大的红线” 评论 149欧尔班炮轰:是欧盟搞的鬼 评论 217欧洲车企求助武契奇:找中方说个情 评论 178最新闻 Hot
-
“稀土禁令让全球面临抉择:买中国的,不然没得用”
-
奥巴马、小布什罕见联手谴责
-
内塔尼亚胡又又又访美,加沙有望停火?
-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
马克龙回过味儿来了:这是勒索!
-
美议员放话:特朗普同意了,买俄油,中印加税500%
-
欧洲企业“喊饿”,可法国稀土商接不住“泼天富贵”…
-
福特CEO:中国电动车,最让我自惭形秽
-
“俄罗斯娃看不到美国制造,身边全是中国货”
-
哈萨克斯坦总统签署法律:禁止在公共场所蒙面
-
“叙利亚不排除他俩会晤”
-
印度向巴基斯坦开闸泄洪
-
证监会更换LOGO,网友:解套有望
-
“零售大变局:这些品牌仅彰显中国特色,就已经奏效了”
-
打破113项纪录!从寒假放到暑假,《哪吒2》今日下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