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驻德大使:能源价格高企、官僚主义、数字化落后,试问哪一项是中国造成的?
最后更新: 2023-11-10 10:45:02据我驻德国大使馆网站消息,11月8日,驻德国使馆在波恩办事处举办中德经济合作论坛,吴恳大使及中德经济界代表130余人出席。
吴大使在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的发展是中德经济合作的动力之源。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的发展不仅会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也会为德国和欧洲开启更多机会之窗。中国经济的韧性及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仅为中德未来的经贸合作提供了稳定预期,也会继续成为最大推动力;把稳中德合作之“舵”需要理性务实的精神。唯有坚持求同存异、携手共济、合作共赢,中德合作之舟才会行稳致远。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中国始终从合作与伙伴的角度看待德国和欧洲,也希望“伙伴”能继续成为欧洲和德国看待和发展对华关系的优先定位;中德合作需要保持相互开放的航道。中方愿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继续深化同欧洲和德国对华合作,呼吁德国政府能继续以开放和公正的心态看待中国企业及对华合作。
吴大使还在同嘉宾交流互动中谈及对德国出台的“中国战略”的看法,指出放大矛盾分歧、煽动意识形态对立、贩卖对华竞争焦虑极具危害性,不合作才是最大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通过更加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才是“去风险”的应有之义。
在交流对话环节,德国库卡集团董事长莫能、奇昊集团监事会主席基尔霍夫、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德国中国工商会主席栾伟、“德国经济”网站总编乌尔曼等围绕德政府出台“中国战略”背景下的中德经贸关系进行热烈讨论。与会嘉宾认为对风险的感知和定义企业最有发言权,看好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投资前景,赞同中德应继续深化经济合作,反对“脱钩断链”,并希望双方通过加强对话增进政治互信,为中德经贸关系发展创造良好政治氛围。
本次论坛由驻德国使馆主办,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德国中国工商会协办。论坛闭幕后,吴恳大使夫妇为与会经济界人士举行招待会。吴大使的演讲和与会嘉宾的观点在两国经济界人士中引发强烈共鸣与积极反响。
吴恳大使在中德经济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推动中德合作之舟行稳致远
尊敬的中德经济界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欢迎大家来中国驻德使馆波恩办事处做客。30年前,我曾在这里工作生活,对波恩这个城市和老使馆怀有深厚感情。还记得当时中德双边贸易额不足100亿美元,还不到现在的三十分之一,虽然以大众汽车为代表的一些德国企业已勇敢地迈出了一步,但赴华投资对于很多德国企业而言还不可想象。而今天,我们两国经济相互联结、彼此需要的程度从未如此紧密,数千家德国企业和机构活跃在中国市场,中德两国已成为彼此在各自地区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中国更是连续多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同中国脱钩或者撤离中国市场在德国绝大多数企业家看来反而是不可想象甚至难以接受的。
女士们、先生们,
在波恩穿城而过的莱茵河是德国的“父亲河”,我曾无数次在河畔漫步。蜿蜒曲折的莱茵河虽然时而有急流暗礁,甚至还会有回头浪,但奔流向前的莱茵河水永远都不会倒流。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深化国际经济合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也是包括中德在内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期待和呼声。虽然全球化目前正在遭遇一些逆风逆流,但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不仅损人不利己,事实也将证明最终只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世界不应该、也不可能退回到彼此封闭孤立的状态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和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
中德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和外向型经济体,我们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也是受益者,我们两国各自的发展和人民福祉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一个包容合作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我同不少德国企业保持着经常性沟通,能感受到他们对逆全球化趋势的担忧和不安,我相信,凡是有着基本理智判断的人都不会认为,一个相互对立和脱钩的世界会比一个彼此依赖的世界更稳定和更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德在这场逆全球化风暴中坐在同一条船上,我们应该做同舟共济的伙伴,而不是相互防范的对手。
我们中国人常说,经贸关系是中德合作之舟的“压舱石”,逆风行舟需要双方拿出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才能让中德合作之舟行稳致远。借此机会我想就今天论坛的主题,也想就当前的中德经济合作谈几点看法:
第一,中国的发展是中德经济合作的动力之源。中德经贸合作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水平,除了两国政府的支持和双方企业界的共同努力,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交50多年来,双边贸易额的增长与中国经济增长总体是呈正比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拓宽了两国经济合作的空间,也为德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遇。预计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2万美元以上,中等收入群体将从现在的4亿人增长到8亿人。由此带来的消费能力升级将对技术、产品、服务形成更大的市场需求。我也完全赞同一位德国企业家的看法,放弃中国市场如同与机遇和增长告别。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的发展不仅会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也会为德国和欧洲开启更多机会之窗。
近段时期,一些欧洲智库和所谓中国问题专家抛出不少唱衰中国经济的文章和观点,甚至把中国塑造为世界经济“风险之源”。这几年,各国经济恢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疫情“疤痕效应”,在进入平稳恢复阶段之前出现波动是普遍特征。不可否认,在世界经济复苏整体乏力背景下,中国也难独善其身。即便如此,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5%,第三季度增速也超出不少人的预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预计中国今年能够实现5%的增长目标,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将超过1/3。以中国当前经济体量,即便保持5%的增速,每年也相当于增长一个荷兰,四年增量相当于一个德国。正如近期不少经济专家指出的,不要低估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中国经济的韧性及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仅为中德未来的经贸合作提供了稳定预期,也会继续成为最大推动力。
第二,把稳中德合作之“舵”需要理性务实的精神。过去几十年中德成功合作的最重要经验就是以理性务实的态度看待制度差异和分歧,以互利共赢的伙伴精神促进共同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中国始终从合作与伙伴的角度看待德国和欧洲,我们也希望“伙伴”能继续成为欧洲和德国看待和发展对华关系的优先定位。但遗憾的是,欧洲和德国不少人士看待中国的心态和视角发生了变化,“伙伴”在双方关系的定位中位序后移,所谓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的一面被愈发突出。虽然伙伴之间也会有竞争、分歧甚至矛盾,但伙伴与对手最大的差别就是目标不同,前者寻求共赢,后者则要分出输赢。
当前,中德、中欧关系正如一辆停在路口的汽车,等待着交通灯指示方向,但如三盏灯同时亮起,除了引发困惑和混乱,更会让双方关系迷失方向。“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的“三重定位”看似界限分明,实则相互矛盾,尤其在利益相互交融的全球化时代,双方在很多问题上都需要合作。“中国战略”提出要“去风险”、“不脱钩”,看似给出了操作的路径,但“既要、又要、还要”的逻辑不仅释放了非常混乱的信号,到头来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不少德方企业家告诉我,扭曲的对华认知让他们无所适从。
莱茵河有个女妖罗蕾莱的传说,过往船员会被她的美妙歌声所吸引,从而忽视湍流和礁石,在不经意间翻船。放大矛盾分歧、煽动意识形态对立、贩卖对华竞争焦虑就如同女妖罗蕾莱的歌声,极具迷惑性和危害性。在中德经济合作这条大船上,两国的企业家都是划船的水手,你们的判断和决定也将直接影响中德合作的方向。面对逆流和暗礁,唯有坚持求同存异、携手共济、合作共赢,中德合作之舟才会行稳致远。希望双方的企业家为维护两国关系始终行驶在正确航向上共同做出积极努力。
第三,中德合作需要保持相互开放的航道。当变革之风吹起时,有人砌高墙,有人转风车。面对百年变局和“时代转折”,以及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忧患和风险意识是必要和有益的,我也理解在疫情和地缘政治危机双重冲击下德国各界的安全担忧,但不能因害怕变化和竞争就迷失方向、壁垒高筑。德国那句老话“害怕不是好顾问”不仅富有哲理,也具很强的现实意义。
依赖在中德关系中从来不是单行道,德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与中国对德国技术的依赖始终相伴相生。贸易的本质就是优势互补、互通有无,而非谁依赖谁的问题。今天在德国和欧洲的政治圈和舆论场上,对华“去风险”、“降依赖”成为热词,似乎德国和欧洲面临的问题和风险都应归咎于对华依赖,减少对华合作就能带来安全和保持竞争力。坦率讲,我认为开错了药方。德国今天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陷入衰退的国家,各位都很清楚原因何在。无论是能源价格高企、官僚主义、专业人士缺乏,还是数字化发展滞后,试问哪一项是中国造成的?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没人会认为减少对华经济合作会给德国带来就业和增长。
中国近两百年的发展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告诫世人,自我封闭只会失去世界,最终也会失去自己,保护主义带不来繁荣和安全,最后什么也保护不了。始于 45 年前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取得一系列巨大成就的制度性密码,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将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中方愿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继续深化同欧洲和德国对华合作,为双方企业开展公平竞争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中国在扩大市场准入、保障外资在华投资权益等方面再次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又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当然,我们也呼吁德国政府能继续以开放和公正的心态看待中国企业及对华合作。
动辄以反补贴为名指责他国不正当竞争或将正常的经贸合作泛安全化,甚至用政治手段打压对手是当前部分国家惯用的保护主义手段,这本质上也是一种不正当竞争。但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美国的芯片禁令和科技围堵政策将会被历史证明是个巨大的错误,人为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不仅不会变得更加伟大,反而会给自己制造出更多的竞争对手。我们希望欧洲和德国在看待电动汽车和华为5G问题上展现更多的开放和自信,特别是在5G问题上,“坐在树枝上锯木头(Am Ast sägen, auf dem man sitzt.)”绝非明智决定。
女士们,先生们,
在当前这个充满动荡和挑战的变革时代,对话与交流的重要性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我们必须保持国际联系与合作,致力于增进互信和交流,而非相互猜疑和对立。理性务实不应被批评为“天真”,在这个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多的世界,理性和信心同样重要。竞争与风险之间不必然划等号,不合作才是最大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单打独斗是加法,携手合作是乘法,这句德国谚语已经给出了我们应对风险和挑战的正确答案。
希望双方企业界放眼未来,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进一步凝聚开放、发展与合作共识,为促进中德关系发展和双方人民福祉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合作,而非隔阂和对立,通过更加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才是“去风险”的应有之义。
谢谢大家!
- 责任编辑: 戴佳源 
-
中哈相互免签证协定今日正式生效
2023-11-10 10:19 -
工行美国子公司:遭勒索软件攻击致部分系统中断,正彻查
2023-11-10 09:46 -
他警告:每个加沙平民遇难,都可能催生新的哈马斯成员
2023-11-10 09:33 巴以恩仇录 -
王毅会见日本内阁特别顾问、国家安全保障局长秋叶刚男
2023-11-10 09:06 中日关系 -
摩萨德大肆宣传“帮助挫败真主党恐袭”,惹恼巴西
2023-11-10 08:43 -
美联储主席重申鹰派立场:需要时将进一步加息
2023-11-10 08:34 -
英国内政大臣“暴走”了……发文指责警方“偏袒反以游行”
2023-11-09 23:01 不列颠 -
新华时评:重返巴厘岛,通往旧金山
2023-11-09 23:01 中美关系 -
谢锋:“通往旧金山”要做到“三个需要”
2023-11-09 22:20 中美关系 -
他警告:乌克兰将给欧盟引来战祸
2023-11-09 21:58 欧洲乱局 -
“我不是政客,但我是目击者”,奥斯卡影后发声谴责
2023-11-09 21:31 巴以恩仇录 -
美国花5.5亿美元投资这国港口,又冲中国来的?
2023-11-09 21:24 美国一梦 -
“焦虑、不安和愤怒,正在白宫蔓延”
2023-11-09 20:24 美国一梦 -
伦敦警方为“挺巴”游行开绿灯,遭苏纳克警告
2023-11-09 19:42 不列颠 -
多名中国公民称在俄务工期间遭遇欠薪和不公对待,我领事馆发布提醒
2023-11-09 18:19 中俄关系 -
“中澳关系转好,是大好事”
2023-11-09 17:00 -
中美两军举行查找美军战俘与失踪人员遗骸工作视频会议
2023-11-09 17:00 中美关系 -
韩方称韩外交部网络系统遭攻击或来自中国政府部门,中方回应
2023-11-09 16:01 -
DEPA和CPTPP这两项进展工作如何?商务部回应
2023-11-09 15:53 -
中日领导人是否将在APEC会议期间会面?外交部回应
2023-11-09 15:44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54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298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96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23最新闻 Hot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
印度称向这几个国家通报了行动
-
巴军方:印度袭击已致26死46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