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登再就枪支问题发表讲话:美国多个场所已成杀戮场,我们还能接受多少次屠杀?
最后更新: 2022-06-03 14:07:19【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得克萨斯州校园枪击案阴霾未散,俄克拉何马州枪声再起。今年以来,美国已发生233起大规模枪击案,近9天就发生了约20起。
当地时间6月2日晚,美国总统拜登再度就枪支问题发表全国讲话,这是10天之内的第二次。拜登称,如今美国的很多场所已经成为“杀戮场”,限制枪支的问题关乎“良知和常识”。他呼吁美国国会、尤其是共和党采取行动,“我们不能再让美国人失望了”。
不过多家美媒指出,拜登在讲话中提出的控枪措施,目前很难在参议院获得两党共同的支持。
当地时间6月2日晚,拜登就美国枪支问题发表讲话 图源:视觉中国
“我们还愿意接受多少次屠杀?”
综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纽约时报》等多家美媒报道,拜登当晚在白宫十字大厅发表讲话,走道两旁点着56根白色蜡烛,代表美国各州及领地,也象征枪支暴力问题是美国的全国性问题。
拜登首先回顾了近期视察得州乌瓦尔德市和纽约州布法罗市的经历。谈到发生校园枪击案的乌瓦尔德,拜登说:“站在那个和美国很多其他社区一样的小镇上,我不禁想到,在美国,还有太多其他的学校、太多其他的日常场所,已经变成了杀戮场——变成了战场。”
“在这两个地方,我们和数百名破碎的家庭成员一起度过了几个小时。他们的生活已经支离破碎,永远无法恢复。”拜登说。
“他们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做点什么。”拜登说,“只是做点什么,看在上帝的份上,做点什么吧。”
他列举了美国历年发生的大规模枪击案,“在哥伦拜恩(1999年,15死)之后、在桑迪胡克(2012年,28死)之后、在查尔斯顿(2015年,9死)之后、在奥兰多(2016年,50死)之后、在拉斯维加斯(2017年,61死)之后、在帕克兰(2018年,17死)之后,我们什么都没做。”
“这一次不可能再这样了。这一次,我们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拜登说。
他呼吁恢复对攻击性武器和大容量弹匣的禁令,但又称,如果无法禁止攻击性武器,那么就应该将购买它们的年龄从18岁提高到21岁,并加强背景调查,制定安全储存和“危险信号法案”,废除枪支制造商可以免于承担责任的豁免权等。拜登还呼吁加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
拜登表示,限制获取枪支是“良知和常识”,“我尊重文化、传统和合法持枪者的担忧……同时,与所有其他权利一样,第二修正案也不是绝对的。”
拜登称,他不是要剥夺任何人的权利,“这不是要拿走任何人的枪支,不是要诋毁枪支拥有者……这是为了保护儿童。是关于保护家庭,保护整个社区,这是关于保护我们在不被枪杀的情况下上学、去杂货店、去教堂的自由。”
他指出,枪支是美国儿童的“头号杀手”,超过了车祸和癌症,“在过去的20年里,死于枪击的儿童比(死于枪击的)执勤警察和现役军人还要多。”
“看在上帝的份上,我们还愿意接受多少次屠杀?在我们说‘够了’之前,还要夺走多少无辜的美国人的生命?”
拜登从蜡烛中间走过 图源:视觉中国
拜登呼吁美国国会作出行动,“这一次,是参议院采取行动的时候了,但是,我们知道,为了在参议院完成任何事,我们至少需要10名共和党参议员的支持……事实是,参议院的大多数共和党人甚至不希望这些提案中的任何一个被拿出来辩论或是进行表决。我认为这是不合情理的,我们不能再让美国人失望了。”
“我知道这有多难,但我绝不会放弃。”拜登说,“如果在国会失败,我相信这一次大多数美国人民也不会放弃。我相信你们大多数人会把愤怒转化为你们投票的核心议题。”
拜登已“用尽”行政手段
美国枪支暴力问题日趋严重。在拜登发表全国讲话前一天,美国俄克拉何马州一医院发生大规模枪击案,导致包括枪手在内的5人死亡。仅仅在一周前,美国得州乌瓦尔德市一所小学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导致21人死亡。
《纽约时报》称,自从乌瓦尔德校园枪击案发生以来,美国各地的大规模枪击事件一直在持续。根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的数据,美国在近9天内发生了大约20起大规模枪击事件。而今年以来,美国已经发生233起大规模枪击事件(除枪手外,造成4人及以上伤亡人数的枪击事件)。
枪支暴力问题已成为加深美国社会分歧的议题之一,民主与共和两党及其选民对枪支的态度日益对立。
就拜登在讲话中有关限制枪支的呼吁,“今日美国”网站指出,这些措施目前很难在参议院获得两党支持。
美国《国会山报》网站2日也指出,虽然国会众议院已经通过了扩大对枪支购买者背景调查的法案,并将于下周就“危险信号法案”进行投票,但这些法案要在共和党和民主党平分秋色的参议院获得通过,还面临着一场艰苦的战斗,因为这些立法需要达到60票的门槛。
据拜登的助手透露,在俄克拉何马州枪击案发生前,拜登就一直在考虑就近期发生的大规模枪击事件发表讲话。在过去的三周里,拜登听取了三次关于大规模枪击事件的简报。
《华盛顿邮报》2日称,拜登在一个微妙的时刻发表了讲话,当时,一个由两党参议员组成的小组正在研究一揽子枪支限制措施,他们希望这些限制能够通过保守派的审查。
报道称,在拜登发表讲话之前,有两名密切参与参议院谈判的共和党高级官员表示,他们认为拜登的讲话是一个信号,表明白宫相信双方可能会达成协议,并希望让总统在谈判成功后“邀功”。但他们同时警告称,在公开讨论中提出“无脚本”的要求可能会损害谈判,因为每当拜登发表“即兴言论”,就可能让两党的谈判倒退。
在拜登结束讲话后,另一名共和党高级助手告诉《华盛顿邮报》,此次演讲可能对两党谈判没有帮助。
在CNN看来,白宫对控枪的参与度是有限的。CNN 2日指出,自拜登上周就得州校园枪击案发表讲话以来,他只是有选择地涉足有关枪支管制的辩论,没有支持任何一项具体的立法来防止进一步的屠杀。拜登5月31日曾表示,他将与立法者讨论枪支问题,但白宫后来表示,拜登只有在时机成熟时才会参与。
CNN称,拜登和他的顾问都表示,他们已经“用尽了”可以解决枪支问题的行政措施,仍在继续探索采取单边行动的途径。
白宫新闻秘书卡琳·让-皮埃尔1日表示,拜登已经指示身边的官员,去评估他可以采取哪些进一步的行政措施来遏制枪支暴力。皮埃尔称,从担任参议员到副总统,再到成为总统,减少枪支暴力一直是拜登职业生涯的首要任务之一。
但另一方面,拜登在5月30日的一番话又体现出他的力不从心。他当时表示:“有宪法在,我不能对这些事发号施令。我可以做我已经做过的事情,我可以采取的任何行政行动,我都会继续采取。但我不能取缔一种武器,我不能改变背景调查。我不能这样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美国枪击案- 责任编辑: 王恺雯 
-
“入约”受阻,芬兰:如身处“炼狱”
2022-06-03 13:34 欧洲乱局 -
美国务院网站悄悄更新,加回“不支持台独”
2022-06-03 11:40 中美关系 -
反华账号造谣上海疫情,low得连外媒都看不下去
2022-06-03 11:21 -
英媒刊登陈时中文章误导舆论,我使馆发函:你报应对读者负责
2022-06-03 11:02 台湾 -
这一天,美国主持人想起了被韩流粉丝支配的恐惧…
2022-06-03 10:51 -
欧盟与台湾举行贸易和投资对话,中方批驳
2022-06-03 10:35 台湾 -
国际刑警组织:犯罪分子已盯上军援乌克兰的武器
2022-06-03 09:48 乌克兰之殇 -
美国新增确诊98690例,死亡308例
2022-06-03 08:48 美国一梦 -
“像美英这样公然造谣说谎,是否也要被追责?”
2022-06-03 08:34 观察者头条 -
泽连斯基:俄已控制乌近1/5领土,乌方已损失3万多士兵
2022-06-03 08:18 乌克兰之殇 -
阿富汗临时政府:将继续在巴基斯坦政府和巴塔之间斡旋
2022-06-03 07:49 -
加政府与斯克斯卡土著民族签署土地和解协议
2022-06-03 07:48 -
英国女王身体不适,暂停参加在位70周年活动
2022-06-03 07:48 -
欧佩克+宣布增产:既满足美国,又获俄支持
2022-06-02 23:06 -
沉默数月,默克尔说话了
2022-06-02 22:55 乌克兰之殇 -
立陶宛众筹为乌购买无人机,土耳其公司大手一挥免单
2022-06-02 22:53 乌克兰之殇 -
匈牙利拖延一天后,欧盟正式批准第六轮对俄制裁
2022-06-02 22:48 欧洲乱局 -
“俄罗斯正赢得经济战”
2022-06-02 21:57 乌克兰之殇 -
中方刚走,澳外长后脚就来了
2022-06-02 21:55 -
美国驻北约大使:北约新战略文件,中国将“首次出现”
2022-06-02 21:02
相关推荐 -
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108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26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62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114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79最新闻 Hot
-
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
1.9万元港币现金遭调包,海南酒店方致歉
-
“就算美国从第三国进口,兜兜转转,绕不开中国”
-
申强履新靖江市委书记,前两任均落马
-
特朗普:泽连斯基现在更加冷静,更想达成协议
-
中纪委点名通报三河牌匾改色事件
-
小特朗普使坏:选美国,别选中国
-
原来,关税战前美国经济就已“步履蹒跚”
-
巴拿马总统:不存在与此相违背的其他协议
-
“中国对美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揭露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
“巴基斯坦已向中方提出请求”
-
“若勒庞被禁止参选,那么我上”
-
美国LNG行业明说了:我们无法遵守特朗普政府新规
-
又炒作:想赢中国,这件事至关重要
-
中日友好医院:开除肖某党籍,解除聘用关系
-
日本下一代战机要命名为“烈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