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嫌参与暗杀桑卡拉,布基纳法索前总统孔波雷被判终身监禁
最后更新: 2022-04-07 11:27:19(观察者网讯)据法国24台报道,4月6日,布基纳法索一军事法庭裁定,布基纳法索前总统孔波雷(Blaise Compaoré)在布前总统桑卡拉(Thomas Sankara)被谋杀的事件中犯有同谋罪,孔波雷及其该国前安全部门负责人亚森特·卡方多(Hyacinthe Kafando)被判处终身监禁。
法国24台报道截图
孔波雷和亚森特·卡方多都缺席审判。自孔波雷在2014年的政变中被废黜之后,一直流亡在邻国科特迪瓦。桑卡拉遗孀曾表示,孔波雷缺席审判是一种“耻辱”。而孔波雷方面则曾谴责称,这是“政治性的审判”(political trial)。
布基纳法索前总统孔波雷(资料图),图自路透社
1987年政变期间的军队指挥官之一吉尔贝·迪安德雷(Gilbert Diendéré)也是案件的主要被告,他出庭接受了审讯,也被判处无期徒刑。
法庭上,另有其他八名被告被判处三年至二十年不等的监禁,有三名被告被无罪释放。
判决决定被宣读之时,法庭上爆发出掌声。为期六个月的诉讼过程就此落下帷幕。
布基纳法索是位于非洲西部的内陆国,面积274122平方公里,人口2090万(2020年)。作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布基纳法索长期以来政治动荡军事政变频发。
1987年10月15日,在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的总统府内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时年37岁的桑卡拉及其12名同事被一支突击队枪杀。
孔波雷曾是桑卡拉的战友,时任司法部长。在这场谋杀案发生的同时,孔波雷发动军事政变进而掌权,他从1987年至2014年一直担任布基纳法索总统。2015年9月16日,布基纳法索爆发政变,支持孔波雷的士兵们冲入该国的内阁会议,逮捕了临时总统、总理以及其他部会首长。布基纳法索军队实力强大,孔波雷倒台后还留有训练和装备精良的总统卫队,直至当年9月23日,总统卫队才签署协议,交还权力予过渡政府。
孔波雷掌权时间长达27年,在此期间,他对桑卡拉去世的详情严加保密,引发人们猜测他参与了暗杀的策划。直到他下台后,桑卡拉的遗体才终于被挖掘出来,为期待已久的审判铺平了道路。
2015年,布基纳法索对埋有据称为桑卡拉遗骨的墓地进行挖掘,图自BBC
暗杀桑科拉,法国或参与其中
2021年10月,针对桑卡拉遇害一案的审判正式开始。
然而今年1月24日,布基纳法索再次发生政变,时任总统卡博雷(Roch Marc Christian Kaboré)被军人扣留在一个军营,随后发动政变的军人代表发布声明,解除卡博雷的总统职务。由于此次政变,对孔波雷的审判短暂中止。在新掌权的桑道戈·达米巴中校宣布恢复宪法并宣誓就职后,审判得以恢复。
为期六个月的诉讼程序中,桑卡拉与其前盟友孔波雷的紧张关系被详细地进行了描述。数名证人指出,1987年政变是一场“国际阴谋”,旨在罢免桑卡拉这位曾“带来麻烦”的领导人,因其不惧挑战世界秩序并谴责布基纳法索的前殖民宗主国法国。
桑卡拉政府时期的体育部长阿卜杜勒·萨拉姆·卡博雷(Abdoul Salam Kaboré)说:“1987年10月15日的悲剧是多位国家元首施加压力的结果,其中包括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Félix Houphouët Boigny)。”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是科特迪瓦首位总统,也是法国的关键盟友。
桑卡拉的前助手穆萨·迪阿洛(Moussa Diallo)则通过视频向法庭表示,毫无疑问,暗杀“是有预谋的”,而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是阴谋的核心”。
布基纳法索国家电视台前负责人塞尔吉·泰奥菲勒·巴利马则在法庭上作证称,这位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曾告诉桑卡拉,“你必须改变(反殖民立场等),如果你不这样做,我们就会改变你。”
检方在一份总结陈词中描述了桑卡拉死亡过程,其中写道,1987年政变当天,一支突击小队杀死了他的警卫,闯入正在进行的国家革命委员会会议现场。检方称,小队命令桑卡拉及其同事离开房间,然后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被杀害。
多名弹道学专家在法庭称,曳光弹击中桑卡拉胸部至少七次,至少有一颗子弹射中了他的背部。
桑卡拉铜像,图自BBC
被告则在辩护中声称,(突击小队)试图将桑卡拉逮捕的尝试未获成功,混乱中导致桑卡拉等受害者死亡。
对此,代表桑卡拉家族的律师表示:“没有一个被告认罪或悔改,一个都没有!”该律师补充说,桑卡拉家族想要“正义,而不是报复”。
法国24台报道称,虽然4月6日的判决结果是一个里程碑,但围绕桑卡拉之死的许多疑问仍未得到解答,一位多本桑卡拉相关书籍的作者布鲁诺·贾弗雷表示,除了对瓦加杜古事件的调查外,对桑卡拉之死的国际方面的因素仍需继续调查。他指出,科特迪瓦、利比亚和法国或参与其中。
其中,关于法国方面的调查,关键在于机密档案可否进行查询。布鲁诺·贾弗雷说,法国总统马克龙曾承诺将解密所有相关文件并将其交给布基纳法索的调查人员,但目前只提供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非洲的切·格瓦拉”
布基纳法索前总统桑卡拉于1982年11月和1983年8月发动两次军事政变后上台执政,主张打击腐败以及将非洲人民的思想“非殖民化”,他还谴责外国援助的目的是为了实施控制。
1984年,桑卡拉将该国国名由法国殖民地旧名“上沃尔特”改为布基纳法索(意为“正直的人的土地”),他还亲自设计了该国的国徽,并为国歌填词。
桑卡拉在廉洁方面曾作出多项表率,他削减了自己的薪水,拒绝在工作期间使用空调。他还出售政府拥有的奔驰车队,降低富裕的公务员的工资并禁止乘坐头等舱出差。
在妇女权益方面,他禁止女性割礼和一夫多妻制。他还多次在他的演讲中指出,“妇女能顶半边天”(carry the other half of the sky)。
在卫生方面,他推动该国大规模接种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等疫苗,他还是首批公开承认艾滋病流行对非洲大陆构成威胁的非洲领导人之一。
桑卡拉还注意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布基纳法索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为抵制沙漠的侵袭,他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植树运动,以“重新绿化”这个国家。
由于极富个人魅力,当地从T恤到车窗上都印满了他戴着红色贝雷帽的形象,他也被人称为“非洲的切·格瓦拉”。
人们穿着印有桑卡拉(左)和格瓦拉的T恤 图丨法新社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布基纳法索-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也门总统辞职,声明首次将胡塞武装称为“安萨尔拉”
2022-04-07 11:13 也门局势 -
170名外交官被驱逐,俄方警告:若继续,不排除断交
2022-04-07 10:45 俄罗斯之声 -
荒谬!美副国务卿竟要中国“吸取教训”
2022-04-07 10:09 中美关系 -
为菲军方炒作南海议题降温,杜特尔特:菲中之间没有争吵
2022-04-07 09:49 -
一年一座:英国将“十倍速”推进核电站项目批准
2022-04-07 09:01 欧洲乱局 -
美国警告印度:我们很失望,后果很严重
2022-04-07 08:59 -
匈牙利总理:已经准备好用卢布买气
2022-04-07 08:52 欧洲乱局 -
国际能源署成员国将释放1.2亿桶原油储备
2022-04-07 08:34 -
欧盟外长声称中方不愿谈乌克兰,外交部反驳
2022-04-07 08:04 中国外交 -
中方:俄方公布大量美生物军事活动文件,欢迎国际社会进行评估
2022-04-07 07:56 美国一梦 -
安徽外国语学院一阳性学生被立案调查:隐瞒轨迹,多次翻墙出入学校
2022-04-07 07:51 抗疫进行时 -
英媒称“动态清零”不可持续,中使馆驳斥:唱衰破坏之心昭然若揭
2022-04-07 07:44 中国外交 -
欧盟官员称乌克兰需要新“马歇尔计划”,俄罗斯也应参与
2022-04-07 07:23 乌克兰之殇 -
美国新增确诊30904例、死亡1050例
2022-04-07 07:20 抗疫进行时 -
美英宣布新一轮对俄制裁,含普京核心圈子
2022-04-07 07:04 乌克兰之殇 -
英国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尽快结束天然气进口
2022-04-07 06:59 乌克兰之殇 -
“美国不会参加有俄罗斯参与的G20会议”
2022-04-07 06:45 乌克兰之殇 -
“从基辅撤军是释放善意,希望泽连斯基同意谈判条件”
2022-04-06 22:41 乌克兰之殇 -
俄国防部:被扣押人员交换工作被乌方无理由取消
2022-04-06 22:38 乌克兰之殇 -
武契奇与普京通话:将在维护与俄友好关系同时,争取加入欧盟
2022-04-06 22:33
相关推荐 -
中美将举行经贸高层会谈,商务部回应 评论 1“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34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108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3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评论 129最新闻 Hot
-
中美将举行经贸高层会谈,商务部回应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第二轮投票通过,默茨正式当选
-
18名议员跑票,默茨意外未能当选德国总理
-
苏丹宣布:与阿联酋断交
-
“很明显,几乎所有美国出口都受到了打击”
-
“我们国家正处于脆弱时刻,美国却在丑陋地炫耀权力”
-
涉1000亿欧元美国商品,欧盟考虑:谈不成就动手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
日本先谈判先遇挫,特朗普政府又臭又硬、寸步不让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将垮台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