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希望人们记住她对伊拉克死去儿童的无情评论”
【编译/观察者网 陈思佳】当地时间3月23日,美国前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Albright)因癌症去世,终年84岁。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被视作美国“改变历史浪潮”的人物之一。她离世的消息也引起美国各界哀悼,总统拜登当天还宣布降半旗致哀。
但作为克林顿政府的第二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职业生涯几乎从未远离战争和冲突。在任期内,奥尔布赖特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力主对南联盟发动轰炸、支持就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伊拉克实施制裁等。她甚至还公开宣称,“如果我们必须使用武力,那是因为美国是不可或缺的国家”。
对于这位鼓吹以武力“捍卫民主价值观”的美国“鹰派”前国务卿的死讯,外媒和各国网民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立场。多数美国媒体和政客给予其高度评价,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就称赞她在“世界范围内倡导‘人权和民主’”。
俄罗斯媒体则提出批评,指责奥尔布赖特大力支持北约东扩为日后的乌克兰危机埋下祸根,“她亲眼目睹了自己种下的恶果。”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言,奥尔布赖特积极推动轰炸贝尔格莱德,“但她受到制裁了吗?没有。”
奥尔布赖特1996年接受美媒采访的视频也被网民重新挖掘出来。当时还是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奥尔布赖特,被问及美国对伊拉克制裁导致50万儿童死亡“是否值得”时,断然回答说“值得”。印度学者、三大洲社会研究所执行董事普拉萨德对此直言,“我希望人们记住奥尔布赖特对伊拉克儿童的无情评论。”
她去世的第二天(24日)恰好也是塞尔维亚纪念美国和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日子。塞尔维亚社会党主席、议会议长达契奇称,不应该为任何人的死亡感到欢欣鼓舞,“但所有对无辜民众的死亡负有责任的人将‘永远背负诅咒’。”
“赢得美国民众高度评价的国务卿”
奥尔布赖特的家人于当地时间3月23日在社交媒体发布讣告,称奥尔布赖特当天因癌症去世。美国白宫也确认了这一消息,拜登宣布在整个美国领土的公共建筑、军事基地等及美国大使馆等海外设施降半旗致哀,“直到3月27日的日落时分”。
拜登称赞奥尔布赖特是“一股力量”,“她的双手改变了历史的浪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及其妻子希拉里也发表声明,称奥尔布赖特是美国“最优秀的国务卿之一”,也是“杰出的美国驻联合国代表”。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资料图) 图自澎湃影像
公开资料显示,奥尔布赖特1937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她的父亲是当时该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工作人员。1939年纳粹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奥尔布赖特全家逃往英国。二战结束后,她的父亲在美国提出了政治避难申请。
奥尔布赖特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师从美国知名地缘政治学者布热津斯基。1978年,经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的提携,奥尔布赖特进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
在多次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担任外交政策顾问后,奥尔布赖特最终于1993年被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命为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1996年12月,奥尔布赖特又被克林顿提名为美国首位女性国务卿,并在1997年1月获参议院表决通过。
国务卿任期结束后,奥尔布赖特自2001年起担任非政府组织“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NDI)主席。该组织在2019年受到中方制裁。
作为克林顿政府和核心人物,奥尔布赖特得到了美国媒体的高度评价。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24日的报道中称赞她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人权和民主”,还声称她为“结束巴尔干地区的暴力”做出了“贡献”。
《纽约时报》则称赞奥尔布赖特为外交官“大放异彩”,是一位“杰出的国际事务分析师”,“赢得了国际外交官和美国民众的高度评价”。
推动北约东扩、主张轰炸南联盟
尽管美国媒体竭尽所能地吹嘘奥尔布赖特对所谓“民主和人权”的“贡献”,但奥尔布赖特作为职业生涯从未远离过战争和冲突。她鼓吹使用武力支持的外交在全球“捍卫”所谓“民主价值观”,并发动战争推翻美国不喜欢的政权。
在奥尔布赖特担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期间,她不仅指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积极为美国制裁伊拉克辩护。她甚至声称,50万伊拉克儿童死亡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199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CBS)“60分钟”节目(60 minutes)中,记者莱斯利·斯塔尔(Lesley Stahl)向奥尔布赖特提问说:“我们听说有50万伊拉克儿童死亡。我的意思是,这比广岛死亡的儿童还要多。这一切值得吗?”
对于这个问题,奥尔布赖特毫不犹豫地回答称:“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但我们认为这是值得的。”
1996年,奥尔布赖特接受CBS采访时称“50万伊拉克儿童的死亡是值得的” 视频截图
但奥尔布赖特最有名的事迹,可能是她在担任美国国务卿期间极力推动克林顿政府干涉科索沃危机。1999年3月24日,美国和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批准的情况下,以“人道主义危机”为由对南联盟发动空袭。美联社称,奥尔布赖特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实际上,早在奥尔布赖特当上国务卿之前,她就极力主张美国用武力干涉巴尔干地区的冲突。在1992年波黑战争爆发后,她曾与时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Colin Powell)发生争执。当时奥尔布赖特质问鲍威尔:“如果我们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却放着不用,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这番言论,后来曾在联合国展示“试管”、挑起伊拉克战争的鲍威尔也“自愧不如”,他回忆说,他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血液都凝固了”。
北约对南联盟持续78天的轰炸造成2000多名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100万人流离失所,200多万人失去生活来源。这次军事行动也被美国《时代》杂志称为“玛德琳的战争”。
作为克林顿政府的第二任最高外交官员,奥尔布赖特始终秉持以武力支持外交的理念,甚至还堂而皇之地声称美国“比其他国家看得更远”,“我们可以使用武力,因为我们是美国”。
1998年,她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采访时扬言:“如果我们必须使用武力,那是因为我们是美国,我们是不可替代的国家。我们比其他国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们看到了对我们所有人的威胁。我知道美国的军人已随时准备为自由、民主和美国的生活方式牺牲。”
此外,奥尔布赖特任内也积极推动北约东扩,这为今日的俄乌冲突埋下了伏笔。俄罗斯《观点报》指出,正是在她的任期内,北约开始大举东扩并吸收前苏联加盟国,“如果说有一位政客是北约扩张进程的化身,那一定说的是克林顿政府的第二任国务卿奥尔布赖特。”
复杂的对华立场
这位鼓吹用武力推广所谓“民主价值观”的美国“鹰派”,在对华政策问题上则展现出一种矛盾的态度。
- 责任编辑: 陈思佳 
-
被要求以卢布购买俄天然气后,德国买家“拉响警报”
2022-03-25 14:39 欧洲乱局 -
梅德韦杰夫:特别军事行动将让乌克兰实现去军事化,成为俄的正常邻国
2022-03-25 14:06 俄罗斯之声 -
澳大利亚宣布对白俄罗斯总统实施制裁
2022-03-25 14:01 乌克兰之殇 -
加拿大男子后悔参加卡车抗议:积蓄花光,家也没了
2022-03-25 13:40 -
拜登要访问波乌边境城镇
2022-03-25 13:05 乌克兰之殇 -
北约峰会联合声明扬言继续对俄施压,还扯上中国
2022-03-25 11:53 乌克兰之殇 -
不只是防相,英国内政大臣也被忽悠了
2022-03-25 11:50 不列颠 -
俄航天集团总裁:目前看来,和欧洲合作是不可能了
2022-03-25 11:13 俄罗斯之声 -
北约轰炸南联盟23周年,美驻俄使馆再被投影
2022-03-25 10:44 乌克兰之殇 -
美国新冠纾困款遭“花式诈骗”,涉案金额已超18亿美元
2022-03-25 10:28 美国一梦 -
拜登欧洲三连峰会后拉拢中国:经济未来和西方更紧密相连
2022-03-25 10:10 乌克兰之殇 -
中方回应北约特别峰会涉华内容:北约应反躬自省摒弃冷战思维
2022-03-25 09:25 -
拜登:应该将俄罗斯从G20除名,除非......
2022-03-25 09:07 G20 -
北约秘书长:北约和俄罗斯之间不太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2022-03-25 08:58 乌克兰之殇 -
朝鲜成功试射“火星炮-17”洲际弹道导弹,金正恩现场指导
2022-03-25 08:42 半岛火箭 -
北约轰炸南联盟23周年,塞尔维亚多地举行纪念活动
2022-03-25 08:33 -
北约峰会声明:增加对乌援助,加强东欧军事部署
2022-03-25 08:27 观察者头条 -
美国新增确诊41065例、死亡1281例
2022-03-25 07:31 抗疫进行时 -
俄外交部:谈判的主要障碍是乌政府缺乏独立性
2022-03-25 06:57 乌克兰之殇 -
联大通过乌克兰提交的人道问题决议,中方弃权
2022-03-25 06:53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