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莉反驳“4000万贫困人口”报告,美议员:人家做的合情合理
关键字: 联合国美国黑莉人权贫困人口穷人【文/观察者网 徐乾昂】对于月初联合国那份“美国有4000万贫困人口”的报告,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黑莉(Nikki Haley)在今天(21日)反驳,称“报告有意误导且带有政治动机”,还说”联合国没事干,偏要来调查美国,真是荒唐!”
黑莉 图自联合国
可尴尬的是,这份报告可能正是美国政府邀请联合国的调查团队来写的。而且报告的内容也获得了美国国内一些议员的共鸣,因为该国的贫困问题“的确值得关注”。
美国自己爆料自己?
据英国卫报消息,黑莉在21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对联合国的这份报告 “非常失望”。她说:
“这份报告充满了偏见,明显曲解了美国在消除贫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美国还需联合国来调查国内的贫困问题,这简直荒唐。在这份报告上,联合国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有这些空还不如去管管那几个‘人权记录差’的地方,别老盯着世界上最富有、最自由的国家。”
黑莉口中的这份报告,就是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极端贫困与人权问题观察员阿尔斯通(Philip Alston)在6月1日公开的一项调查成果:当今美国约有4000万贫困人口;其中1850万人属于“极度贫困”;还有530万人的生活状况“堪比第三世界国家”。
阿尔斯通 图自联合国
当时并不是所有美国人都对这份报告买账,一些美国媒体曾认为联合国团队引用了“过时数据”。
然而,阿尔斯通本人在去年12月21日通过联合国官方公开过一则声明,称自己是“刚从美国调研回来”,而且还是受到了“美国联邦政府的邀请”。
阿尔斯通团队在去年12月的申明
随后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透露,称调研经费“得到过特朗普政府的赞助”。
不过白宫方面并未对此进行证实。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徐乾昂
- 最后更新: 2018-06-22 19:53:22
-
普京与波罗申科通电话,说了什么?
2018-06-22 17:37 乌克兰之殇 -
美国虐待移民儿童:1天喂镇静药16片,两月长胖35斤
2018-06-22 17:13 美国一梦 -
穿39美元“我不在乎”外套看望移民儿童,她又惹祸了
2018-06-22 16:22 特朗普 -
她哭上了《时代》!父亲:只因她妈妈有“美国梦”
2018-06-22 14:31 美国一梦 -
美智库:若不改革并与中国合作,国际体系难以为继
2018-06-22 11:48 中美关系 -
韩朝今举行红十字会会谈,磋商离散家属团聚
2018-06-22 09:38 朝鲜现状 -
英拉流亡后首发声:这是我在海外过的第1个生日
2018-06-22 08:54 泰国政局 -
印度加入反击阵营 加征幅度出人意料
2018-06-22 08:54 龙象之间 -
美国纽约枪击案致3人死亡,枪手在逃
2018-06-22 08:00 美国枪击案 -
俄警方拘留向中国球迷卖假票嫌疑人
2018-06-22 07:45 2018世界杯 -
-
有人爆料,特朗普当时扔给默克尔两块糖…
2018-06-21 20:47 -
输球后,韩国球迷炸了:查宜家!
2018-06-21 19:01 2018世界杯 -
教皇:中国人的耐心可以得诺贝尔奖
2018-06-21 18:20 -
英国叫停中资收购防务公司:或提高中方击落战机能力
2018-06-21 17:45 不列颠 -
这国通过“阻止索罗斯法” 帮非法移民或坐牢
2018-06-21 17:39 欧洲极右翼 -
美国商务部长:钢价暴涨是因为“投机倒把”,要打击
2018-06-21 16:55 美国经济 -
她们等了38年,终于成了!
2018-06-21 16:49 2018世界杯 -
世界第二家 加拿大通过“大麻法案”
2018-06-21 16:20 -
想看世界杯又缺钱,印度球迷骑车去莫斯科,目前还差400公里
2018-06-21 16:16 2018世界杯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中国限制,稀土价格涨三倍
-
白宫宣布阅兵,正好是特朗普生日
-
耐克等美鞋企致信白宫:活不下去了,快豁免
-
砍1630亿美元!但“马斯克和SpaceX是赢家”
-
“145%关税是站不住脚的”,他们选择放弃美国市场
-
推迟谈判后,伊朗最新表态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