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俊代表:我国成第三个有能力自主探测全球重力场的国家
正在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8日表示,近期“天琴一号”卫星获得全球重力场数据,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这一数据,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德后第三个有能力自主探测全球重力场的国家。罗俊介绍,地球重力场反映了地球物质分布及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观测全球重力场可服务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油气资源勘探等领域,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防灾减灾。
延伸阅读:
何为地球重力场?
据中国地震局网站介绍,重力即因地球的巨大质量和自转运动而产生,是地球质量产生的万有引力和自转离心力的合力。地球因其内部密度不均匀、地表地形的起伏等影响,使得地球表面重力处处不同,形成重力场(图1),并制约了地球外部物体的运动。同时,地球表面的水气流动,内部的岩浆流动、构造运动,乃至人工水库蓄水等改变了物质分布,即会引起重力场的细微变化。如果人们通过测量,记录下地球重力场不同位置的量值,以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那就可以将其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地球科学研究的很多方面。
图1 地球重力场模型(武汉大学),从物理的角度描述了地球的形状
地球重力场的测量,是指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其度量单位是m/s²(米每平方秒),常用参考值是9.8 m/s²。初中物理教材即告诉我们,通过记录物体自由下落的距离和时间,或者记录单摆摆动周期,即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但是,实际应用中要求能够测得10-5 m/s²(毫伽)甚至10-8 m/s²(微伽)量级的微小量值。为此,自17世纪以来,人们发明了摆仪、弹簧重力仪、超导重力仪、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冷原子绝对重力仪、海空重力仪,乃至卫星重力等观测仪器装备,目的便是尽可能准确全面地测量地球重力场及其变化。
今天,人们已经建立了从卫星、航空、海洋至陆地的立体重力观测体系,据此资料建立的重力场模型空间分辨率已可达10km,可观测到地球极移、固体潮、陆地水、大气压,乃至地球内核运动等引起的微小重力变化。
图2 陆海空天一体化重力观测体系
重力场是地球的基本物理场,重力场及其变化观测资料在基础测绘、工程建设、资源勘探、地震灾害监测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重力场数据是建立国家垂直基准(大地水准面)的基础资料。有了它,才能确定各地的海拔高程,确保诸如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等长跨度大型工程的顺利施工建设。重力场还反映了地球内部的质量分布,重力普查资料可为圈定矿产分布、评估其储量提供依据。重力探测等资料还可为我们揭示地壳内部密度结构提供佐证,实现“透明地壳”的目标。
重力场的变化与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密切相关,不受空间的阻隔,可以反映地壳深部地震孕育相关物性变化,在地震监测预测中具有较好应用潜力。为此,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开展地震重力监测工作,先后在滇西、津京唐张等地区,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开展了科学观测实验,对震前重力变化的规律、原理取得了一定认识。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建成了覆盖中国大陆,由连续重力台网、绝对重力基准网和相对重力联测网构成的地震重力监测体系,相关观测资料为强震危险性评估提供了重要支撑。
未来,随着《中国地球物理站网(重力)规划》方案的落实,观测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以及科学认识的深入,重力场及其变化观测资料必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 原标题:罗俊代表: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全球重力场数据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中国探月工程总师:未来的月球科研站或有WIFI
2022-03-07 19:45 2022两会 -
蔚来换电站,电动车的“加油站”
2022-03-07 10:13 科技前沿 -
杨利伟:十年内或将实现普通人进入空间站
2022-03-07 07:57 航空航天 -
一箭七星!银河航天02批批产卫星成功发射,做什么用?
2022-03-05 15:57 航空航天 -
直击MWC2022:IPv6+已经在全球实现了100+的商用
2022-03-03 13:46 大公司 -
王贻芳:江门中微子实验明年运行,较日本和美国提前4-6年
2022-03-02 18:25 科技前沿 -
华为发布全栈数据中心、新一代智慧园区两大方案
2022-03-02 17:34 -
巴塞罗那MWC2022,“中国军团”再秀肌肉
2022-03-02 17:03 大公司 -
致敬经典重新定义主摄 努比亚发布Z40 Pro影像旗舰
2022-02-25 16:43 大公司 -
中国民航持续安全飞行时间超1亿小时
2022-02-25 15:52 航空安全 -
OPPO Find X5系列发布,搭载自研马里亚纳芯片
2022-02-25 12:23 大公司 -
用于外太空核反应堆的高强韧钼合金研制成功
2022-02-25 09:27 科技前沿 -
冰墩墩下班了!“冰墩墩”要上班了
2022-02-21 19:53 航空航天 -
我国首枚固液捆绑运载火箭“长六甲”亮相
2022-02-18 14:29 航空航天 -
玉兔二号发现厘米级透明玻璃球:未来理想采样目标
2022-02-18 08:30 航空航天 -
正式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实施
2022-02-17 20:46 -
OPPO宣布与影像传奇哈苏达成影像战略合作
2022-02-15 12:03 大公司 -
光刻机巨头称中企或侵权,公司回应
2022-02-12 18:50 -
印度禁止进口无人机,又因为中国?
2022-02-10 20:12 -
美否认星链卫星两次危及中国空间站安全,外交部回应
2022-02-10 16:08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HDMI收税20年,移动“超高清时代”能否有中国标准? 评论 143美企急电:快取消越南、印尼订单,转回中国 评论 122“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评论 90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评论 102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评论 65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