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飞船、新火箭、火星探测、月面采样返回……中国航天发布2020新目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1月17日消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当天举行《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9年)》(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在102箭、492个航天器的世界航天发射版图中,中国航天以全年发射运载火箭34次的成绩再次占据榜首。而2020年,这一数字将有望突破40次,达到历史新高,其中包括首次火星探测,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等重大航天任务。
各国航天活动高度活跃 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领跑世界
《蓝皮书》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发射活动、中国航天科技创新、中国航天应用服务、中国航天国际合作、中国商业航天进展等6个篇章对2019年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进行全面回顾。
2019年,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航天战略地位,纷纷推进相关战略部署,世界航天发射活动持续保持高度活跃。据《蓝皮书》统计,全年全球实施102次发射任务,居1991年以来第二高位;发射航天器共计492个,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中国共完成34次航天发射,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发射的载荷数量和质量上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19年共实施发射27次,其中包括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等备受关注的重大发射任务;研制发射的航天器质量占中国研制发射航天器总质量的91.7%,在宇航企业研制发射火箭次数和航天器总吨位两个榜单实现“双榜”第一。
数据还显示,截至2019年底,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累计开展323次发射任务,成功将超过500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航天器数量占中国发射总数量的93.1%,发射航天器质量占中国发射总质量的98.7%,是中国航天的绝对主力运载火箭。
北斗、探月、高分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商业发射服务进入快车道
《蓝皮书》指出,2019年,中国航天重大工程和专项稳步推进,年初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开幕,年末以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首飞试验星收官,“以一系列标志性工程突破、里程碑科技创新有力地增强了中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
这一年,我国成功发射10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全球覆盖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成功发射3颗高分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稳步推进。在载人航天方面,在轨飞行超过1000天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离轨;空间站系统核心舱转入正样研制。在深空探测方面,嫦娥四号取得重要科学成果,嫦娥六号、七号、八号计划对外公布;成功开展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奠定重要基础。
在航天运输系统方面,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成功实施第三次发射;长征十一号成功进行我国首次海上发射技术试验。此外,基于栅格舵系统的一子级落区控制技术、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等也都取得了突破。
在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蓬勃开展的同时,中国紧跟世界步伐发展商业航天,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蓝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研制发射了超过40颗商业卫星,主要是100千克以下的微纳卫星,覆盖通信、遥感、技术试验等多个领域。卫星制造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呈现梯队化、多元化发展趋势。
这一年的商业航天发射也非常活跃。根据《蓝皮书》,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继续提供“拼车”和“专车”服务,仍是商业发射市场上的一大主力:长征十一号以“一箭多星”的方式完成3次16颗卫星的商业发射,长征六号以“一箭五星”方式,将5颗宁夏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长征”家族之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推出的商业运载火箭“捷龙一号”也成功实施了首次发射,将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外,其他制造商研制的商业运载火箭也进行了多次发射,商业发射服务进入发展快车道。
“超级2020”计划发射超40次 任务呈现“重、高、新”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启动航天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在发布会上,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尚志在介绍该集团2020年宇航任务计划时说:“今年宇航发射任务依然保持高强密度趋势,全年呈现出重大任务重、发射密度高等特点。”
他介绍,“重”主要体现为北斗导航、探月三期、高分专项三个国家重大工程将完成收官。今年上半年,北斗卫星导航工程将发射2颗GEO卫星,完成整个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建设。今年还将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并择机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高”主要体现在发射密度上,202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发射有望突破40次,发射60余颗航天器,再创历史新高。
此外,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三型新一代运载火箭将在2020年实现首飞,赋予今年航天任务“新”的特点。长征五号B是我国现有低轨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其首飞将开启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任务阶段的序幕;长征七号甲作为我国第一型新一代中型高轨火箭,对高轨卫星发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长征八号首飞将填补我国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的重要空白,成为宇航发射和商业航天市场的主力军。
尚志介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每一次发射都牵动着国人的心,去年长五遥三火箭的发射成功,为我国后续工程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共安排了3次发射,分别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火星探测器和嫦娥五号探测器。
据他介绍,202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还将发射海洋系列、资源三号等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需求;发射亚太6D、印尼PALAPA-N1、吉林一号、齐鲁一号等卫星,实施捷龙一号、长征六号、长征十一号等运载火箭商业发射,满足国内外商业卫星的应用和发射需求。
- 责任编辑: 李天宇 
-
内存暴跌47%!Intel终于报了一箭之仇
2020-01-17 15:45 -
全球半导体市场:英特尔挑落三星,仅大陆晶圆代工增长
2020-01-17 14:19 TMT观察 -
国内首例!72岁高位截瘫患者用意念喝可乐
2020-01-16 17:42 医学 -
全球首个活体机器人诞生 靠自己活动、可编程、会自愈
2020-01-16 16:16 -
中科院计算所发布国产编程语言“木兰”
2020-01-16 15:52 -
德国人:中国绝不可能造出来!天鲸号:已“造岛”
2020-01-16 08:15 科技前沿 -
把卫星电话做成“白菜价”,中国是这么做到的
2020-01-15 08:35 -
印度拟明年实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专家:难度大
2020-01-14 09:12 印度惊奇 -
美国拟建新对撞机,成本16亿-26亿美元
2020-01-13 18:49 科技前沿 -
天天喊石墨烯电池,其实都叫错了
2020-01-13 08:48 科技前沿 -
中国将与世卫组织分享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信息
2020-01-12 07:31 医学 -
“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2020-01-11 16:19 科技前沿 -
电科14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太先进不便展示
2020-01-10 15:02 观察者头条 -
沈阳机床兴衰解码:“国之重器”何去何从
2020-01-10 07:36 -
国家科技奖揭晓在即,博世科等多家上市公司有望获殊荣
2020-01-09 21:10 科技前沿 -
华为云郑叶来:2020年将做厚“黑土地”
2020-01-09 17:41 华为 -
去年国内手机出货量3.89亿部 5G手机1377万部
2020-01-09 17:08 手机 -
NASA发现首个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系外行星
2020-01-07 16:23 天文 -
业务扩张导向之下,Uber安全报告没能照亮车厢里的黑暗
2020-01-07 08:03 -
紫光5G超级SIM卡已适配163款手机:中低端和老机型为主
2020-01-05 17:52 手机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砍1630亿美元!但“马斯克和SpaceX是赢家”
-
白宫宣布阅兵,正好是特朗普生日
-
耐克等美鞋企致信白宫:活不下去了,快豁免
-
“145%关税是站不住脚的”,他们选择放弃美国市场
-
推迟谈判后,伊朗最新表态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